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土壤腐殖质的研究概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黎雅楠
摘 要:以CNKI中國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领域文献年际变化、主要研究力量、资助基金、高频关键词以及发展脉络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领域发文量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吉林农业大学;资金资助主要以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为主。总体而言,我国土壤腐殖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含量、组成结构以及结合形态等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壤腐殖质领域交叉学科的研究将成为热点和趋势。
关键词:土壤腐殖质;文献计量;CNKI
中图分类号 S15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8-0107-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full-text database of CNKI Chinese Journals as the data source, the inter-annual changes of th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soil humus research in China, the main research strengths, funding funds,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field of soil humus research in China has shown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the research strength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funding is mainly based on national level funding. In general,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soil humus in China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its content,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combination morph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soil humus will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and trend.
Key words: Soil humus; Bibliometrics; CNKI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土壤养分不足,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开展土壤质量的研究刻不容缓。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部分,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核心物质,同时也是体现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腐殖质是有机物料在一系列反应下形成的特殊类型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1]。腐殖质可以分为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3个部分[2],胡敏酸由于其最为活跃,在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性质改善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3],腐殖酸表面大量功能团与土壤中的金属元素、粘土矿物、氧化物以及有机污染物等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反应以及土壤营养元素的保持与释放[4]。根据结合方式和松紧程度的差异,土壤腐殖质分为松结态、稳结态和紧结态3种结合形态,结合形态及其组成是衡量土壤有机质品质的重要依据[5]。本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2000—2019年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领域文献年际变化、主要研究力量、资助基金、高频关键词以及发展脉络等进行探讨,系统梳理土壤腐殖质研究现状,旨在为我国土壤腐殖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我国土壤腐殖质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2020年3月16日,在“主题”字段以“土壤腐殖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相关中文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为提高精度、减少误差,通过多次检索和筛选,手工剔除不相关文献,最后确定研究数据共481篇科研文献。以文献发表数量、被引频次等指标,分析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发展态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年际变化 文献总量可以代表科学界对某一领域的关注程度,也可以反映该领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历程。2000—2019年将近20年内,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通过拟合趋势线发现,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趋势呈指数增长,R2为0.83,说明土壤腐殖质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由统计分组学方法看,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大体经历了起步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3个阶段。2000—2005年,发文量55篇,占近20年总发文量11.4%,发展基本处于平稳;2006—2011年,发文量134篇,占近20年总发文量27.9%,发展较为缓慢;2012—2019年,发文量292篇,占近20年总发文量60.7%,发展较为迅速。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文献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化和全面化,我国土壤腐殖质的研究将来仍是热点。
2.2 主要研究力量
2.2.1 主要研究机构 CNKI数据库检索关于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发文量前5位的机构,如表1所示,位列前5位的研究机构发文量总数为202篇,占总发表文献数量的42.00%。吉林农业大学以125篇发文量在土壤腐殖质研究领域中位列首位,占总发表文献数量的25.99%。其次是四川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湖南农业大学。此外,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院校,以及与土壤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学科相关的各高校或研究所。通过总被引频次可以看出吉林农业大学总被引频次极高,不管是发文量还是被引频次,都说明高校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整体较高。 2.2.2 主要作者 通过分析国内土壤腐殖质研究的人员,可以了解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促进领域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由表2可以看出,发文量位列前5位的吉林农业大学窦森、吴景贵、张晋京、关松以及陇东学院王鑫共计发文70篇,总被引频次1751次。从主要研究机构和主要研究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可以看出,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吉林农业大学,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的研究较少,特别是跨区域协同研究少之又少,有待构建起全国协同研究平台。
2.3 资助基金 通过统计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领域的基金资助情况,481篇土壤腐殖质文献涉及基金项目36个,其中位列前5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以及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资助的文献共计210篇,占总发表论文的43.7%。可见,我国土壤腐殖质的研究受到了国家与地方层面的高度关注。
2.4 文献引用 文献的引用情况不仅可以作为评价文献质量的重要指标,也可以从侧面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领域学术的发展脉络[6]。本文选取CNKI数据库中土壤腐殖质研究领域总被引频次前2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国内对土壤腐殖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耕作过程中土壤变化方面,土壤腐殖質的含量、组成特征以及结合形态是研究的重点。国内专家学者致力于土壤腐殖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施肥、秸秆还田、输入生物炭等不同途径来提高和改善土壤腐殖的品质是其核心。
2.5 主要关键词 关键词可以将文章准确、精炼的表达出来,作为一篇文献的核心与精髓,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快速掌握科研动态。本文利用CNKI对我国481篇土壤腐殖质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检索,获得最多的关键词主要有土壤腐殖质、腐殖质、胡敏酸、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土壤有机碳、富里酸、土壤成分、腐殖质组成、腐殖质组分等。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之相关的研究是土壤腐殖质相关研究的热点。
3 结论
在过去的将近20年时间内,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发文量总体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该领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和被引频次最多的机构是吉林农业大学;发文量最多的研究者和被引频次最多的文献作者均为吉林农业大学的窦森;我国土壤腐殖质的研究以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为主,主要集中在其含量、组成结构以及结合形态等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壤腐殖质领域交叉学科的研究以及跨区域协同研究将成为趋势。
参考文献
[1]Stevenson F J.Humus Chemistry[M]. USA:John Wiley &Sons,1982:195-220.
[2]肖彦春,窦森.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红外光谱研究[J].分析化学,2007(11):1596-1600.
[3]徐基胜,赵炳梓,张佳宝.长期稻草还田对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高级13C NMR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36(01):116-123.
[4]史吉平,张夫道,林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2(02):174-180.
[5]史吉平,张夫道,林葆.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2(06):8-12.
[6]安显金,李维.基于CNKI的我国生物炭研究趋势文献计量学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35(06):483-491.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5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