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安全作为其核心内容,在建设中一直受到重视。尽管如此,在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虽然已经解决了一些困难,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安全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提出,为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提出了新的想法与方式,为城市建设的安全问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下面作者就大数据下的智慧城市的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安全建设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15-0042-0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mart cities in China, security, as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process,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nstruction. Although some difficulties have been s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city, there are still many security problem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big data's technology, new ideas and method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security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city, and a new breakthrough has been found for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city under big data.
  Keywords: big data; smart city; safety construction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人口進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了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城市安全一直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安全保障提供了技术保证。
  1 我国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的现状
  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这里的安全不仅指社会的治安,同时也指在人们的出行、医疗防护、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等方面。安全建设的方式也已经从监控监视到大数据的系统平台,整体来说,大数据等新兴的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逐渐深入,成为其重要部分。在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利用大数据来对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表现进行整理,并投放在平台上,为城市的安全建设作为基础保障。
  2 大数据应用于智慧城市安全的问题与挑战
  2.1 技术层面
  2.1.1 数据存贮以及处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我国的发展,国家在建设的时候,一直将农村朝着城市的方向发展,在城市的建设中,把大数据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城市中的各项数据都大幅度提高,因此,在对这些数据的储存、整理与运用时,就显得比较麻烦。但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大数据在其中表现得最大的挑战就是数据的量比较大且价值密度比较低。比如,在目前城市中,基本上已经达到监控全方面覆盖了,这就导致数据急剧增加。在遇到案件的时候,需要调查监控,可以选择的监控有很多,但是需要的视频就几秒钟。但是为了这几秒钟,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与此同时,不同的监控很多视频都是重复的,这就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在进行监控的调取、观看与整理的过程中,也会是一大挑战。
  2.1.2 数据分析能力有待加强
  在利用大数据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另外一个大挑战就是数据的分析能力。在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很多专业技术,同时也会有许多技术方面的难点。近几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交通管理中,对违反交通安全的车辆进行提取的相关数据技术已经可以达到目的,技术也已经被掌握。但是在对人的面部识别、人体的各种数据的分析仍然存在难点,技术上还未得到突破。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因为光线与拍摄角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在对某一个人像进行识别的时候,因为清晰度达不到,导致识别不出来,这时,只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后期处理才可以进行识别,这种行为增加了劳动量,使工作效率降低。除此以外,在进行数据的分析时,有很多数据只进行了表面的处理,未达到深层的分析,导致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
  2.1.3 标准缺位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效果,但是在进入智慧城市的建设后,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比较标准的建设。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广泛的,所以在很多领域都很难达到规定的标准,这是目前在技术方面所面临的难题。
  2.2 整体层面
  2.2.1 信息孤岛严重,共享程度不足
  在目前大数据的背景下,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信息的共享与及时更新,这是基本前提。在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其使用的效果,就需要在平台上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共享。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平台上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以达到观察整体的目的,能够加大对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过程中其数据的利用。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在每个区域中,数据很难实现得到有效的整理,导致没办法得到数据的共享。   2.2.2 缺乏统筹协调,建设和利用效率不足
  为了使大数据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发挥作用,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建设数据资源库,为使效果更加的显著而作出努力。但是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考虑数据库的使用性,只会根据收到巨大效益的城市进行建设,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最终出现了数据库不能得到有效的运用。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部门并没有抓住机遇,有效的利用数据库,导致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没有充分利用时代背景,统筹协调发展。除此以外,在对数据库的利用中,只有安保部门涉及到,在对食品安全等方面还未曾涉及到,导致发展不够全面。
  3 用大数据助力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的政策建议
  3.1 完善共享机制,搭建数据开放共享平台
  在开展大数据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共享平台的完善是其发展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就要依据实际情况设定法律制度保障,同时建设安全制度共享平台。在制度中,应该对数据的共享边界作出明显的规定,对数据的发布、处理与理由制定标准的步骤,使平台上的数据可以真实有效。在进行开放平台的建设时,应该进行全面的覆盖,体现出各行各业的数据,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同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以保证数据共享平台的高效性,这样能够更好地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
  3.2 引导公众参与,实现城市安全“无死角”
  在进行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因此,在进行城市的建设时,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并且发动人们群众,投身到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中,合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安全建设更加的完善全面。与此同时,加深大数据在社会中的应用,将其使用在方方面面,以实现人们生活的环境无死角的安全。
  3.3 鼓励技术创新,确保基础设施安全可控
  技术创新是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中,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很多依靠技术才可以解决的问题。因而,应当加大对大数据与共享平台技术层面的研究,不断突破数据在解密、恢复、审查等方面的技术。同时加强对相关行业人才的培养,在工作中鼓勵创新,养成习惯。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来加强数据的安全性与数据开放过程中的实用性,这样才可以提高在相关行业的竞争性,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
  3.4 重视数据资源,加强城市数据安全防控
  在大数据的时代,目前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这是广大人民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同时,在商业机密与国家安全等方面也是急需解决的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对相关部门来说应该清楚自身的职责,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其次,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保障。然后,补充并完善数据在开放与共享时候的相关制度,以充分保证个人、企业与国家的隐私,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最后,在对数据的管理方面,加强其安全管理,增加安全保护的力度,运用技术手段,阻止大数据来自各方的攻击,企业与国家的信息不受到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时,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该建设网络数据库,对城市的各方面数据进行整理,以实现相关部门的统一管理。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技术手段,以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保护网络的安全与个人隐私不被泄露,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枫云,陈亚楠.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困局化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6(02):30-35.
  [2]安达,梁智昊,许守任.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6(11):229-232.
  [3]吕传军.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32):132-1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9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