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小学美育改革创优秀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关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阐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是艺术的灵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国书法因为有了传统文化这个基础而得以发展;传统文化因为有了书法而丰富了内容和形式,使传统文化更加流光溢彩。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当前,中小学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环节,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阵地。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刚要》中确定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规定了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提出要把该项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而且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郑重提出“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并为此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性质任务、基本理念、目标内容、教学要求等做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配合好中小学书法教育,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组织书法公益培训活动
面向全区中小学生,招收40人书法爱好者公益培训班,由活动中心提供笔、墨、纸,聘请周保明、瞿世厚、李旭富、顾绍雄等4名区老干部书法家进行培训。整个培训过程由易到难,内容涵盖整个书法发展史、笔墨纸砚、篆隶行楷等书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本着临摹经典是学习书法的基本途径,引导学生对碑帖细心揣摩,再由形似求神似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古人的气质和神韵。并通过学习笔墨运用、结字规律、章法布局等逐步掌握书法相关基本知识。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和学生学识的不断增长、历练的日益丰富相辅相成的,既要有意点拨,又不能急于求成。
二、举办书法现场比赛活动
组织来自江川区二十一个中小学校的选手到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现场书法比赛,邀请相关专业评委进行指导。
本次比赛最大的亮点是评委老师和选手们其乐融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书法赛场上,评委教孩子们裁纸,写好的作品在师生间反复揣摩。本次书法比赛对形式不作统一要求,因此赛场上可谓异彩纷呈,孩子们徜徉在点与线条构筑的时空中。作品完成后,互相欣赏,给彼此一个赞赏的眼神。有选手写好结束后大胆邀请评委点评,这一意外环节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聽完瞿世厚老师的点评又不禁拍手叫绝。
与其说这是一次比赛,不如说这是一次交流的盛会。选手、观众全都融为一体,气氛活跃,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觉得有大有所获。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这次比赛,实现了举办的初衷,让青少年儿童充分展示书法才艺、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举办青少年学生书法展览活动
组织全区青少年学生书法交流展览活动,由江川区教育局主办,联合江川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江川区文联、江川区文化馆、江川区书法协会等承办全区少年儿童书法作品展览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区22所中小学校的285幅书法作品,由区老干部书法家、区书法协会聘请的评委挑选出100幅精品在活动中心大厅展出。共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40名进行表彰奖励。区老干部书法家、区书协的评委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奖品,甚至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孩子们,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我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帮带。
思考: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得迅速提高,书法越来越被人们钟爱和推崇,运用书法增添情趣、提高品位,甚至修身养性、怡情健体,成为一种追求和时尚。但是,中小学书法教育应该努力摆脱书法远离生活、远离运用、远离文化传承,单纯为参展、获奖、考级而钻研技法的倾向,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初始阶段主要是和他们的学习生活相联系,随着书写技能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则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考察社会上各种场所、各种活动中书法的运用,还可以创造条件让他们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参与其中,不仅使书法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获取更多书写的体验,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考察和社会活动中开阔视野,更广泛地接触各种文化现象,接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3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