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推迟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变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阐述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制约因素入手,随后对小麦播期推迟的成因及其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在深入剖析问题基础上,探索提出补救播期推迟、保全小麦产量的对策路径。
关键词:播期推迟;小麦生产;影响;应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农业耕作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已经改变了原先完全“靠天吃饭”的落后局面。其中,在先进技术指导下,晚播小麦耕作可以改善土壤板结、沙地底肥量不足等缺陷,实现“适墒播种、一播全苗”。因此,近年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播期推迟的影响、稳步提高小麦产量,确保我国人民群众粮食安全,也逐渐成为农学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制约因素概述
(一)土壤
众所周知,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有利于小麦生长的土壤需具备丰富的有机物质,含有均衡的氮磷钾等养料成分,熟土层要丰厚,同时也需具备良好的排水通透性。
(二)水分
水是生命之源,在小麦生长期灌溉适量水分也是维持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
(三)温度
相关研究表明,小麦种子生根、发芽、抽穗的温度要求各不相同,需结合气温条件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
(四)光照
作为一种绿叶植物,充足的太阳光照对小麦的开花授粉等活动同样具备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小麦播期推迟的成因
(一)播种茬口腾挪延期
农民一般会根据当年栽种、经营形势,大面积栽种销量较好的农作物,这就容易导致前茬农作物收割任务量大、收割时间长,从而相应将小麦的播种时间压后,造成延期播种。
(二)人为主动延后播期
受全球气温增高影响,同时采用正确耕作技术,適时对小麦进行晚播,反而会使麦苗具备穗大、株低抗倒伏能力好、纹枯病等病害减少等优势。
(三)被动拖后播种
正如前文所述,小麦生长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如遇长期干旱、阴雨连绵等不利天气,就会形成土壤板结、含水量过大等不利于麦苗生长的问题发生,因此,农民往往不得不延迟播种,对田间积水排空,晾晒、翻松土壤后,再进行播种。
三、播期推迟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
(一)气温低,麦苗生长基础较差
因冬前温度低,晚播小麦大多苗小、苗弱,顶土力弱,且易出现独秆苗等现象。
(二)生长进程短,麦苗发育弱
由于晚播小麦的春季生育进程快、分化时间短,易导致其穗粒数减少,穗较小。
(三)生长环境差,容易受不利天气影响
除上述不利因素外,晚播小麦成长同时易受不利天气特别是干热风危害,造成干粒重降低;灌浆期间易遇高温逼熟,收获期易遇连阴雨,后期病害也容易比较严重,从而产量下降、品质变低等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四、应变对策概述
(一)相关技术措施
1.做好选种、施肥等前期准备工作,以种补晚、以肥补晚、以密补晚。为有效规避晚播在土壤、温度等方面给小麦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需更加注意以下几点播种前期工作:一是选用在生育期、春化时间、幼穗分化速度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半冬性或偏春性品种进行播种(可选用丰产、耐肥、抗倒型品种),缩短小麦成熟时间。二是按照因地施肥、合理搭配原则,加大施肥(尤其是磷肥等有机肥料)量,有效弥补土壤中因晚播造成的养分缺失,促进晚播小麦保质保量。三是根据晚播小麦“主要依靠主茎成穗”的生长特点,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增加麦蘖、穗数,保证基本的麦苗成活率。
2.精细化播种,以好补晚。一是提高生产效率,播种方式上选择少免耕机条播,合理安排完成旋耕、开沟等工序。二是以不影响前茬秋作物产量为前提,在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底墒充足的基础上,尽早开展腾茬、整地等活动,同时考虑晚播小麦的顶土力较弱,也要相应提高整地质量,做到深耕细耙。三是为使晚播小麦早出苗、早生长、早分蘖、多发根,在播种过程中要根据沙、壤、黏等土壤质地的不同,特别注意采用适当浅播、浸种催芽等播种技巧。
3.加强播种后期管理,为增加晚播小麦生产量提供保障。一是合理选择镇压、划锄时机,一般选在小麦返青期,为小麦根系发育等提供良好基础;二是合理选择追肥浇水时机,按照初肥肥力、麦苗品种不同,在拔节期、拔节后期、返青后期等生长环节中选择适宜时机追肥灌溉,维持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三是采取叶面喷雾或喷肥、补施恢复肥、孕穗灌浆等方式,做好防倒、冻害补救、干热风预防等后期管理工作。四是加强后期虫害管理,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及蚜虫等病虫害,实现高产。
(二)相关管理措施
俗话说“小麦要高产、七分种、三分管”,除了采取上述必要的技术措施外,相关部门的管理到位,也是保障晚播小麦成活的关键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视播期推迟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把加强管理,确保小麦产量作为保护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加强主推品种培育。牵头有关研究机构或地方院校,根据地区气候、土壤特点选取合适的小麦晚播品种,在实验示范基础上,总结研发相关培育知识,以此加强对主推品种的宣传,提高其覆盖率,为当地晚播小麦安全生产奠定良好工作基础;二是提高对农业技术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外派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畅通技术员了解领域内先进知识的途径;三是强化农民技术培训。采取培训班、农业技术员下乡指导等方式,及时向农民普及小麦晚播耕作知识,尤其做好农业大户的技术指导工作,避免出现因盲目早播而出现的小麦弱苗、病苗。四是提高机械化生产率。加大小麦播种机械设备补助,结合当地农情,着眼于沟系开挖等投入大、耗时长的小麦播种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农业机械作业模式,提高晚播小麦的耕种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晚播小麦成活率,对保障农民粮食产量、发展地方农业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国家保障民生民本的重要举措。面对气温低,麦苗生长基础较差;生长进程短,麦苗发育弱;生长环境不良,麦苗容易受不利天气影响等诸多问题,首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视播期推迟对小麦生产的影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主推品种培育,提高农业技术员的能力水平,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机械化生产率。其次,仍需广大农民兄弟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在实际耕种中,做好选种、施肥等前期准备工作,以种补晚、以肥补晚、以密补晚;实现精细化播种,以好补晚;加强播种后期管理,为增加晚播小麦生产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文善,王龙俊,朱新开,等.小麦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M].1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张晓虎,张向东.商洛山区小麦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198-2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6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