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林业发展也逐渐的提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也逐渐增大,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林业种植最为关键,而对林业种植影响最大的就是病虫害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人类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剧增,森林也成为国家重要保护资源的对象。森林资源的保护往往避免不了病虫害的侵入,因此深入了解病虫害对森林的影响,掌握相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目标。对具体的应对措施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林业也是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林区生态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在我国的林业发展经营中,病虫害问题很严重,显著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我国的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来保护林苗木产业,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其实现长效发展趋势。
一、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一)严重影响林业苗木质量
林业苗木在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防治,其正常地发育和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畸形和生长速度迟缓等问题就会日益严重,苗木的生长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障。虫噬和腐烂等现象会使林木的价值大大的降低,不利于當地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
(二)严重影响林业苗木成活率
在林业发展中,苗木的成活率与种植户的生产效益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病虫害是极易扩散传染的,而且病虫害会使苗木的发芽率以及成活率降低,对于苗木的育成存在极大地隐患,严重者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一)提高生物防治技术,规范化学农药的使用
森林病虫害不仅仅需要治,还要提高其防范技术。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寻找病因,结合大自然的生存关系和食物链的构造,了解病虫害的天敌,可以加大对病虫害天敌的养育和管理技术,如鸟类和昆虫是病虫害的天敌,这样既能够降低对森林的损害,还能及早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养殖昆虫类主要以七星瓢虫、蚂蚁及蟑螂等,寄生昆虫可直接寄生于病虫的虫卵,不仅能起到降低消灭虫害的效果,还能从根本上控制病虫数量。另外,病虫害的防治还可以采取化学农药的使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的杀死效果好,但是其杀虫作用强,同时对林木的生长也会造成影响,故提高化学药剂的使用技术,人工利用喷洒农药的方式可以直接消灭病虫害。
(二)加大树苗种类的培育,优化林业生态结构
森林资源的保护主要以封山育林为主,封锁山路,禁止人员对生态树木的砍伐,集中开展森林的培育工作,此举既能够减少森林环境的破坏,还能改善生态系统,为森林生态系统自我净化提供优质环境。林业生态的保护除了禁止砍伐树木以外,还需要大面积培育树苗,加强树苗的选育工作,当前森林的树种单一,林地培育时一定要选取多品种树木混合培育,这样能改善单一树木的种植,还能增强林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林地建设时需综合全方面考虑,例如水源、土壤、气候、天灾、周边环境等,还要考虑树木在此类环境下的生存率和林业生态反应,北方的地域大多种植杨树,刺槐,枣树,黑松等,此类树木科学、多样化种植能完善生物菌落的构建,保证森林病虫害的天敌增多,进而降低虫害灾难。此外,林业的种植还要考虑地区间的划分和构造,实现区域信息化管理,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美观度和丰富多样性。
(三)病虫害防治观念的改变
现阶段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原因是很多林业防治人员在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时,仍然使用着传统的防治方法,沿用传统的防治策略,并且很多工作人员的种植防护经验不足,专业能力和综合林业管理素质也没有达到要求,面对现代林业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的情况,无法达到显著防治的效果。因为传统的防治方法是需要机械捕捉或者喷洒杀虫剂来防治病虫害的,长此以往,很多害虫产生药物抗体,并且很多杀虫剂的成分对树木的生长也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使得这些防治方法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想达到全面防治林业病虫害的目的,林业工作人员必须利用新的防治观念,时刻学习病虫害的防治专业知识和预防措施,同时对林业病虫害管理加强实质性的操作,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营林方法,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病虫害防治应采用先防后治的方式,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加强树木的检疫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病虫害发生与蔓延情况出现。在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做出相应判断与对策,将树木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只有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才能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桑杰草.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业与术,2019,39(20):75-76.
[2]黄宗宁.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09):34,36.
[3]章勇.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1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6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