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自然环境受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使我国开始意识到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导致面源污染产生的因素之一便为降雨地表径流,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本文以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展开论述与分析。该研究以分析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作为主要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城市面源污染;地表径流环保工程;削减方法;径流量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4-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4.045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ollu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China has begu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Generally speaking, one of the factors leading to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rainfall surface runoff, which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is paper, surface runof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 to reduce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different aspects to be discussed and analyzed.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urface runof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 to reduce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surface runof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 to reduce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Key words: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Surface runof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Reduction method;Runoff
  近年來,全球爆发了多次城市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危机,引起了相关国家的政府部门与保护机构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对于这种面源污染的情况,应该对其加以科学管控,当前的水资源环境并不理想,急需进行整治。经过查阅大量的相关研究论著与文献之后,发现国内的水资源环境情况较差,主要的几个水系的关键监测断面有28.8%均为劣V类型的水质。对于城市当中的内湖而言,整体的水质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出现了程度各异的富营养化现象。为此,系统分析和思考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1 有关研究材料的说明
  第一,材料方面,主要选用了沸石、工业木质素以及阻渗隔膜等材料。第二,利用相关LAM促渗剂进行实验制备与研究。第三,采用环刀法对土壤的水渗透系数进行科学测试,K10=0.13mm/min[1]。
  2 针对系统设计和处理的分析
  进行系统设计时,把场地25cm的表层土壤进行翻挖处理,清除石头与植物的残留物。相应单元小区的面积(15×1)m2,不同单元小区间安设了相应的隔断土埂,其高度是22cm、厚度是14cm。不同单元的小区周围运用阻渗隔膜进行隔离,下伸到地面28cm。在小区的下游端口位置安装径流收集器装置,借助导管引进相应的收集器设备内[2]。
  3 径流的采样和污染负荷情况的说明
  在雨季来临以前实现对工程现场的科学处理。通过监测工程区的产流降雨的情况,完成对现场降雨径流量的统计与采样任务,并对污染物的负荷情况加以科学分析,得出TN、TP、TSS为径流污染物的主要指标。同时要求不同小区在产流出现之后,每隔15min便对径流液的产量加以收集一次,持续大约120min,然后分析相关污染物的指标[3]。
  4 针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4.1 城市污染面源削减举措带给雨季径流和径流污染物影响的说明
  一般来说,土壤内的聚合物可以凸显出良好的有机质功效,使全新的土壤颗粒产生,增强不同颗粒间的聚团效果,让土壤逐渐开始疏松,形成多孔的情况,相应的降水下渗量增加,带给地表径流的产生时间、径流量以很大的影响。处于特定的用量区间中,LAM和PAM在降水促渗方面的功能近似[4]。经过系统分析和探究,得知,对于雨季时期,LAM处理与对比在各种降雨的状况之下形成的径流依次是0.77~134.52、1.72~296.52(L),通过运用LAM促渗处理的方法,能够让降雨径流量下降大约26.74%~82.45%。借助LAM促渗处理手段,能够增强削减降雨径流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采用LAM处理方式,可以提高对降雨径流的削减效率,使得径流量占据总径流量的大约19.14%~44.65%,一般相应径流量均是总径流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城市污染面源削减举措带给雨季径流和径流污染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4.2 对于降雨产流污染物负荷特点的说明
  此次研究以7月15日的大暴雨情况为例加以监测,在产流起初阶段,科学采集对比小区的径流样品共计8回,科学分析获取的径流液,检测污染物负荷情况,以便明确LAM促渗方法带给降雨径流污染物负荷的具体影响情况。分析径流量与径流TSS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延迟降雨产流及削减径流量的情况,及时获得降水促渗工程的效果状况[5]。通过开展实地监测工作,得到如下结果:针对LAM处理区相应的产流时间相较于对比小区平均落后了大概15min,对比和处理区的径流产生量则依次是13.6mL/S-32.4mL/S、6.4mL/S-17.5mL/S。借助LAM处理方法,可以让降雨径流量得以削减45.6%-51.2%。由于产流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对土壤与土层的侵害,最终造成了水土流失的现象产生。实际上,径流掺杂地表所累积的不同物质进行迁移变动,由此导致悬浮物污染负荷得以产生。显然,体现径流掺杂不同污染物负荷的指标之一便为悬浮物。
  通过参考径流TSS相关指标,能够体现出TN、TP以及CODcr等不同径流污染物负荷的情况。当TSS负荷提高的时候,此时会使CODcr、TP、TN等有关污染物的指标均提高。而地表径流的强弱情况则和TSS的产生紧密关联。经过查阅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之后获知,促渗带给径流悬浮物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借助LAM增强了土壤相应的降水渗透性能,并且让地表径流量被有效削减,也使径流掺杂的悬浮物获得显著下降。处于监测阶段当中,对比区和处理区各自的径流悬浮物的产生量依次是0.034~0.345g/S、0.020~0.148g/S,而负荷的均值则依次是0.158g/S、0.075g/S。依靠LAM促渗方法让TSS负荷平均削减了大约45.97%[6]。
  4.3 针对径流CODcr负荷的说明
  作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CODcr污染负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降雨地表径流则为导致水体CODcr污染负荷提高的主要因素。地表径流量和CODcr污染负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通过利用促渗对策,可以让径流CODcr污染负荷显著下降,借助削弱径流强度的方式,可以达到对面源CODcr造成水污染的科学管控的效果,开展促渗处理工作,能够使径流量下降,并对降雨径流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处于持续产流降雨的时候,采用LAM處理措施可以让CODcr产生量下降大概12.2%~59.7%,平均的下降幅度为38.5%。
  5 结论
  从此次论文的阐述和分析当中,可以获知,系统思考与分析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本文通过将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从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展开论述与分析:城市污染面源削减举措带给雨季径流和径流污染物影响的说明、对于降雨产流污染物负荷特点的说明、针对径流CODcr负荷的说明。希望此次研究与分析的内容和结果,能够得到有关城市地表径流环保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且从中获取相应的借鉴和帮助,以便充分发挥出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的良好作用,进而实现我国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尹澄清.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原理和技术[J].2018,185(156):1140-1145.
  [2]宫曼莉,左俊杰,任心欣,等.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道路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效果评估[J].环境科学,2018,147(109):4096-4104.
  [3]黄咏洲,黄玮.人工土快速渗滤系统削减城市面源污染负荷的试验研究[J].西南给排水,2018,174(146):1410-1413.
  [4]杨龙,孙长虹,王永刚,等.城市面源污染负荷动态更新体系构建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8,141(102):1063-1066.
  [5]王书敏,于慧,张彬.城市面源污染生态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18,179(194):1968-1973.
  [6]尹澄清,张红艳,赵丽韩.城市面源污染问题: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新挑战——代“城市面源污染研究”专栏序言[J].环境科学学报,2018,114(117):1003-1006.
  收稿日期:2020-01-11
  作者简介:杜良贞(1985-),男,汉族,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
  通讯作者:孟凡伟(1979-),男,汉族,研究生,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5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