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融资问题及应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2014年以来,我国在基础建设领域广泛应用PPP模式,国有建筑企业因其政治站位高,履约能力及责任意识强等因素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首选的社会资本方。随着PPP模式在基建领域不断发展,项目融资方面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自2017年以来,国家开始逐步规范PPP项目融资市场环境,财办金[2017]92号文、财金[2018]23号、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行业融资行为。如何在监管日趋严格的宏观政策及金融市场环境下落地项目融资,成为当前国有建筑企业继续深度参与PPP项目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建筑企业在当前政策环境下PPP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强化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及资本金落地等重要方面提出具体应对措施,破解项目融资难题。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PPP项目;宏观政策;融资问题
一、存在问题之刍议
(一)受宏观经济及国资监管影响,PPP项目资本金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有限,出表落地难
自2017年92号文开始,到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止,国家在宏观经济层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金融风险进行了一系列的防范,PPP项目进一步得了规范和稳健发展,在金融监管政策日益趋紧的政策环境下,原先惯用的明股实债和小股大债(股东借款出资)等资本金融资方式被明令禁止。同时国有建筑企业受国资监管以及资产负债率红线(一般为80%)、有息负债规模的限制,资本金融资出表作为其核心诉求横亘在PPP项目融资之前,使得资本金融资渠道更为单一,市场资金来源不足,融资出表落地困难。
(二)国有建筑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弱。产融结合程度不深
经过新一轮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未来市场竞争将发生深度变化,现阶段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参与PPP项目建设的同时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营、重施工轻融资的现象。项目运营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不强,运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不高,特别是投融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强,业务能力欠缺,缺乏创新精神,对新的政策研究不深,融资工具了解不够,新的融资平台接触不多,造成产融结合程度不深,效果不佳。
(三)国有建筑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足,PPP项目自身受益限制。金融企业真实参与PPP项目建设意愿低
建筑行业管理逐渐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但自身毛利率、现金流缺乏等行业特性,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限制造成企业融资能力先天性不足。
大多数PPP项目本身收益不高,现金流不足。项目的盈利能力、风险补偿对价难以覆盖20年以上的风险,大量项目存在以贷养贷的长期性流动不足风险。还本付息压力巨大,政策不连贯性造成的市场信心不足,金融机构参与度不高,使得融资落地更加困难。
二、自身应对之愚见
(一)强化企业自身投资运营能力建設,完善决策审批流程,打造高素质投融资管理团队,保障融资落地
1.强化投资分析及运营能力建设,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国有建筑企业在标前要科学的分析项目可行性,综合分析项目参与各方的情况,加强对企业自身特点和项目匹配度的分析,选择自己擅长的或是对盈利模式较熟悉的PPP项目参与,以有效地规避投资失误风险问题。
在建设运营过程中,要积极转变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重施工轻运营的理念,不断的借鉴和学习行业内成功的经验,打造更加专业的高素质的运营管理团队。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运营管理机制,对项目进行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以有效地降低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2.完善项目投融资审批决策流程,合理划分参建单位职责范围
随着国有建筑企业投资业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加深,PPP项目越来越显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政策影响程度大等不利因素。为便于项目建设运营实施,降低资金成本,企业要适应变化不断完善PPP项目的融资决策审批流程及管理办法,理顺公司总部、PPP项目投资部门,参建公司以及SPV公司的权责利,合理划分各主体的职责范围,以期有效形成内部合力,保障PPP项目融资落地。
3.培养复合型投融资管理人才,打造高素质投融资管理团队
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基石,针对当前国有建筑企业复合型投融资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开展投融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通过筑巢引凤、外引内培等方培养复合型投融资管理人才。立足校招投资专业的员工建立人才培养基础,通过确定核心人才、精英人才、骨干人才队伍初始名单,通过建立总公司专家投融资专家库、举办内外部培训班、轮岗、举办课题研究等方式建立起一支满足公司投融资管理需求,市场嗅觉灵敏、实战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投融资管理团队,保障项目融资落地。
(二)合理预测资金流向,审慎选择融资方案;仔细研判金融政策,牢牢把握市场行情;大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新融资方式,立促资本金融资落地
1.预测资金流向,设定融资成本,拟订融资方案
国有建筑企业要充分结合类似投资经验,着重分析项目运营成本,重点关注资本金筹措,分年投资使用计划等。根据投资收益目标结合财务净现值等指标分析,设定项目融资(包括前端资本金和后端贷款资金)所能承受的成本,并据此合理拟订融资方案,选择融资机构。
2.加强横向联盟,深化纵向合作,充实资金来源,扩宽融资渠道
在当前投资受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加强与同类型企业的横向联盟,根据不同的投资项目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积极探索互持股模式。
有条件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可以在上级主管部门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和行业内其他同类型大型企业共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根据不同投资项目,设置不同基金产品,面向内部职工定向募集项目资本金,充实资金来源。
探索与下游供应商(分包商)深度合作,通过比例分配建设任务等方式引入有实力的参建单位资金,有效解决在日益紧缩的货币政策下,资本市场无法获取合理价格资本金来源的问题,积极形成建设合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应对金融及市场困境,切实解决资本金募集难题。 在注重引入下游战略投资者的同时,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企业集团内部融资平台的战略合作关系。针对行业性质不同的项目,积极引入行业引导基金、各类保险机构资金等,多渠道助力PPP项目资本金落地。
3.研读市场政策,把握市场导向,创新金融工具,深化产融结合
企业要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针对不同PPP项目实施情况和投资属性以及地域特征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资本金融资途径及方式,合理有效运用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项目收益票据等新兴金融工具,通过权益性基金、类永续债、远期认缴制等多种方式深化产融结合,应对融资问题及资金风险,在建设运营过程中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多种金融组合工具充分化解项目融资风险,应对资本金融资出表难题。
4.合理設计股权,创新持股模式,引导真股实投,实现融资出表
在PPP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时,可尝试除政府平台公司股东外,各成员股东均分持股并均分建设任务的模式,以达到各方以较小资金撬动较大基建任务的目标,同时满足各股东成员单位对资产负债率及有息负债的相关要求。
5.深化沟通机制,密切合作往来,深化区域合作,获取低息贷款
国有建筑企业在充分梳理自身各需求层次的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建立不同层级的交流机制,建立良好互信的业务沟通机制。如通过双方高层互访洽谈、地域性及产品性的业务交流研讨,关注并引入金融市场创新产品及其行业优势,不断创新融资方式、节省资金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在重点投资区域及领域,结合当地银行贷款偏好,重点接洽具有基建投资偏好的国有银行及政策性银行。优先考虑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对基建行业涉足较深,政策较为优惠的银行获取项目贷款,通过同一区域内总对总的沟通交流机制,将同一区域内有条件的各类投资项目整体贷款打包,以获取同时间市场较低利率贷款。
(三)利用国有企业性质特殊背景及建筑行业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推动政府层面规范引导金融市场,促进PPP项目有序健康发展
国有建筑企业在参与PPP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行业主导地位及企业性质等特殊背景,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完善PPP项目政策框架设计,引导金融部门规范合理的创新融资模式,拓宽金融市场要素。
引导政府和实施机构充分考虑项目真实收益及现金流等实际状况,合理设计风险分担机制,促进政府推动完善股权债权交易市场建设,稳妥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REITS再融资等制度建设,实现项目融资多样化,真正将PPP打造为多方共赢的平台。
结束语
国有建筑企业在参与现阶段PPP模式的过程中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PPP项目的解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夯实企业投资运营能力、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投融资管理团队,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