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心理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将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实施传统方式护理;观察组41例,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其心理状态。
  【关键词】心理护理模式;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4..0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多表现为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由于对介入治疗的不了解,极易造成精神异常紧张、恐惧和痛苦等,从而无法顺利的开展介入治疗。据叶胜义等[1]人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后,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将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1~76)岁,平均(58.5±6.4)岁;观察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43~76)岁,平均(59.5±6.7)岁。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情况均保持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饮食指导等,旨在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其中主要包括:①心理状况评估。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采用心理状态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以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按照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心理护理方案,并主动与患者进行详细交流,以避免患者发生不良情绪,继而保证各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②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介入治疗过程等,通过让其了解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③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家属讲解情感支持的重要性,鼓励亲人多陪护患者、精神上关心患者,以消除其独孤、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释放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和抑郁(HAMD)量表对患者进行判定,评分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定量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则表示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为(47.39±5.83)分,观察组为(47.37±5.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6;P=0.494>0.05);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为(52.64±6.94)分,观察组为(52.60±6.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6;P=0.490>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为(43.58±5.83)分,观察组为(29.43±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63;P=0.000<0.05);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为(46.29±6.35)分,观察组为(31.27±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35;P=0.000<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长时间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并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倘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对患者治疗时,通过实施介入治疗,虽然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然而很容易让患者产生负面情绪,从而降低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2]。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以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心理状态作为依据,从而制定出完善的心理护理方案。据支晨等[3]人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以緩解其负面情绪,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各项工作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疾病以及治疗措施知识,能够让其疾病和治疗方案具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有效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通过告知患者家属,让其多陪伴、关心以及鼓励患者,能够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对照组患者HAMA、HAMD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有价值,深受患者认同。
  总而言之,通过将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避免患者发生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叶胜义,吴淑静,姜朝晖,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14(3):34-37.
  [2] 李 凯,赵振娟,夏志强.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监测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11):1044-1047.
  [3] 支 晨,皮红英,胡 鑫.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5):56-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7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