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崇左市甘蔗特色农业旅游产品谱系构建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我国是甘蔗原产地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崇左市是中国糖都,甘蔗产业发达,具有甘蔗种植自然生态景观,以甘蔗制糖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以及众多相关产业和大公司,形成了以甘蔗为主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语言文化、传统制糖手工业和现代制糖工业企业,成为旅游产品谱系构建的资源基础。根据游客与旅游项目的互动程度构建旅游产品谱系,形成自然生态与文化相结合,观光与体验动静结合,农业、工业与旅游业结合的立体旅游产品谱系。
  关键词 特色农业;旅游;产品谱系;崇左市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2.053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景观新奇多样,农业生产水平不均衡,传统农耕技术、文化与现代农业生产、高科技农业工厂并存,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丰富资源。特色农业旅游是依赖特色农业资源、挖掘文化,与现代农业结合,以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为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1]。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分散、产品单一,与其他非农产业关联松散,因此造成在农业旅游开发中欠缺特色农业的文化内涵挖掘,盲目、无序、低层次开发使得我国特色农业区有资源特色,却无产品优势,经济效益较差,亟需深度开发。
  1 崇左市甘蔗种植、制糖及产业链概况
  崇左市甘蔗种植、制糖历史悠久,蔗糖产量比重在近年来一直保持全国的1/5,广西的1/3。2010年12月3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糖业协会授牌,崇左市正式获得“中国糖都”称号,并利用甘蔗渣以及制糖副产品形成了产业链。
  1.1 甘蔗种植及制糖历史
  根据考证,我国的甘蔗有本国境内自己的原产地,种植区主要在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等省(区),这些区域的壮、侗、黎、傣、水和毛南族语对甘蔗的称呼是同源的[2],而与壮族同属壮侗语族壮泰语支的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等,对甘蔗的叫法与壮族也一样。目前的广西壮族是典型的岭南古越族后裔,崇左市又是广西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和骆越祖居地,故崇左市一带是我国甘蔗的原产地之一。
  我国南方至晚到公元前1世纪,人们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甘蔗了。在先秦时期,甘蔗当时写作“柘”。甘蔗制糖最早始于公元前4世纪,对甘蔗进行压榨加工出来的糖汁即“柘浆”。随着制糖工艺的进步,对“柘浆”进一步加工,即制得糖稀,也叫作甘蔗饴糖,饴糖又名“饧”“饴”等。公元前1世纪中期蔗汁煎制加入了碱液,以制取沙糖。沙糖初时只是少数人用来治病的珍贵药材,大多在药用中充当主力,但后来逐渐变为一味辅佐药材[3]。宋代时,代表当时制糖先进水平的广西壮族人民使蔗糖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掌握了制冰糖的技术。明代,出现了白糖,至此,在两千年的历史上,完成了以蔗制糖从“糖浆-蔗饧-沙糖-冰糖-白糖”的发展历程,其制糖工艺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糖工艺。
  1.2 崇左市甘蔗种植及制糖生产水平
  崇左市2013—2014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达到28.5万公顷,占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89.75%,入厂原料蔗2 025.46万吨,17家制糖企业,产糖249.04万吨,甘蔗产量以及糖产量均在广西占据龙头地位。崇左市甘蔗地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条件较差、土地零散、不连片、单块种植面积偏小,造成机械化种植收割难度大,播种和收割所占劳动力成本较大。崇左市甘蔗种植成本区间是390~400元/吨,在2013—2014年榨季收购保护价是440元/吨,澳大利亚的生产成本是113元/吨、收购价188元/吨,巴西、古巴等产糖区价格也与此差不多。近年来,国际糖价持续暴跌,每吨2 135元,2014年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盘面价格已经跌破4 600元/吨,崇左白糖生产成本价格在5 000元/吨,国际市场上的几个主要产糖国甘蔗成本和糖价都大大低于我国,我国制糖企业利润和蔗农收入受影响严重。制糖业循环经济链中,由于制糖企业受国际影响大,依赖于制糖企业的其他相关企业也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影响甘蔗种植及制糖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甘蔗制糖下游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
  崇左市制糖除了产生白砂糖和赤砂糖,每年还产生360多万吨蔗渣、50多万吨废糖蜜、100万吨滤泥等制糖副产品,成为造纸、酒精、酵母、精细糖、多元糖、木糖、复合肥和活性饲料等产业的原材料,形成了“甘蔗-制糖-酵母-环保包装纸-有机生物肥”“甘蔗-制糖(酒精)-有机生物肥-废液发电”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造就了一批关联产业以及大型龙头企业。
  2 崇左市甘蔗特色旅游资源
  崇左市的甘蔗农业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层次多样,具有万亩连片的甘蔗林,甘蔗生态农业示范区、机械农业示范区、节水农业示范区、流传千年的制糖工艺、制糖及相关大型的工业企业、农副产品以及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甘蔗文化,都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
  2.1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资源
  崇左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广西三大降雨低区和蒸发高区之一,也是广西三大旱片之一,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这种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形成了崇左多样化的甘蔗生态种植模式,主要是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甘蔗生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是通过打井抽水到地頭蓄水调节池,再进行二次加压灌溉的“全自控三位一体”的甘蔗滴灌模式。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是在地理条件较好区域采用机械深耕深松、机种、机械中耕培土、机械收割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实现蔗农与企业双赢。全程机械化技术与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合并实施,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在崇左市的0.67万公顷示范区中,可以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魅力。
  另外,崇左市甘蔗种植生态示范区在成功探索甘蔗间套种西瓜的立体间套种基础上,经几年不断探索和创新,已由单一间套种向多样化模式扩展到20多种模式,成为甘蔗生态种植的一张名片。   2.2 崇左市与甘蔗、蔗糖有关的民间习俗
  目前,崇左市一些地区在过年时有把几根较长较好的甘蔗连根带叶卖出的习俗。每两根用红绳扎在一起,放于门角里,被称为“挨门蔗”,取其有头有尾之意,祈盼着生活能够如甘蔗般甜蜜而节节高,也祈盼着来年甘蔗能够长势好。
  在崇左市,晚辈去长辈家拜访,敬送的礼物中一定要有甘蔗糖制品,哪个孩子已经可以给老人买糖吃了,就说明这个孩子长大了,有用了,懂得向长辈行孝了。另外,在崇左市龙州县的金龙峒傣人,十一月冬至节时一定要用蔗糖做水圆或煮糖粥食用,在腊月二十三晚间会以糖粥祭拜家神。
  2.3 传统蔗糖农副土特产品与传统工艺
  甘蔗酒是果酒中的一种,用甘蔗制酒最早记载于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四中。公元前140年,梁孝王刘武请朋友于忘忧馆喝酒做赋,其中一位叫枚乘的人为《柳赋》文章中提到梁人做的甘蔗酒,其距今已2 100多年历史,比巴西国酒——卡沙萨甘蔗酒早1 600年,比古巴朗姆酒早近1 700年。在20世纪70—80年代,崇左市甘蔗制糖产区流行这种用甘蔗制糖的糖泡和未能榨尽的甘蔗渣发酵而成的甘蔗酒,现广西地区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已经有大量的生产。
  宁明县沙糕,自宋代狄青远征广南(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就被当地人作为干粮,供官兵食用;到明嘉靖年间,宁明县海渊镇的沙糕已成为贡品,此糕香甜可口,入口即化。大新县米花糖在壮语中被称为“抠谁”,是将经过加工的糯米饭混以红糖或黃糖的热糖浆并搅拌均匀,待其冷却后结块而成的。时至今日,沙糕和米花糖已成为桂南春节期间民间送礼的首选之一。
  随着制糖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很多地方的土制片糖活动越来越少,但少数地区仍保留着土法制糖的技艺和传统。甘蔗制糖最早记载于《楚辞》,宋王灼于1 130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17世纪的中国已普遍使用木质辊轴式榨蔗机,形成了“榨汁-熬煮-澄清-结晶成糖”的工艺步骤。现代,一些地方土榨糖工艺保存得较为完整,除了在榨蔗阶段会采用机械化的小型榨蔗机外,整套制糖工序与早期相差不是太多,成为传统制糖的活化石。
  2.4 蔗园话——一种新的旅游资源
  蔗园话又叫平话,平话居民祖先是宋代从山东随狄青南征广西屯驻下来的,以桂林和南宁附近居民居多。在清朝中期一些讲平话的人由南宁沿左江而上种植甘蔗,在一些甘蔗主要种植区域,种植甘蔗人常说的一种语言被称为蔗园话,其主要以方言岛形式分布在左江沿岸,形成了语言分布奇观。语言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符合旅游资源的可利用、可开发性质,尤其是具有观赏性、趣味性、稀缺性等特点,能有效地吸引旅游者,使他们得到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4]。
  2.5 现代糖业循环经济工业旅游资源
  崇左市糖业循环经济初具规模,形成了制糖、造纸、酒精、酵母、生物肥、生物发电等多条蔗糖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湘桂、中粮、丰浩、崇左东亚为主的糖业集团、公司,其主要循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正重点推动湘桂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园、崇左东亚糖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粮屯河崇左甘蔗制糖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高标准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打造集生产、参观、旅游于一体的中国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奠定了物质基础。
  3 特色农业旅游产品谱系构建
  游客需求多样化并追求新奇的体验,特色农业旅游必须以体验为主建立旅游产品谱系。根据游客体验程度由浅至深,旅游产品大致可划分为生态观光型、互动体验型、文化求知型以及制糖工业旅游产品、甘蔗循环经济相关旅游产品,旅游购物品也是产品谱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1 甘蔗种植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产品
  休闲度假、自驾车出游等新旅游业态不断出现,但较长一段时间内,观光游览仍是旅游主流[5]。甘蔗种植生态观光型旅游产品主要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组合,选择区位优势较好的生态示范工程、农业生产示范项目、成片的甘蔗种植区域进行改造,提升可观光性;在不破坏蔗区整体性、生态性、审美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道路布局,增强观光活动的可达性、便利性和亲近感,并鼓励使用生态旅游工具,适量增加旅游服务设施,在降低旅游活动对旅游地损伤的同时供以旅游者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旅游感受。还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促进甘蔗生产和观光旅游的协调发展。
  3.2 互动体验型旅游产品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游客更渴望个性化、体验化的旅游经历,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观光旅游产品,对体验产品的需求日益高涨。互动体验型产品的开发通过提升旅游产品的可参与性,以丰富多样的参与互动型旅游产品和项目满足游客需求。
  这类旅游项目主要依赖甘蔗种植资源和民俗旅游资源。在交通较好的区域,选择蔗园、蔗村等特色旅游区为旅游者提供种植、采摘、砍甘蔗等农家乐型产品,并让其亲身体验榨汁、制糖、吃甘蔗、喝甘蔗酒、尝甘蔗菜、制甘蔗纸等甘蔗民俗活动项目。
  3.3 文化求知型旅游产品
  崇左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在这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甘蔗文化逐渐形成,并逐步成为内涵丰富、类型多样且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文化求知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通过对甘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展示,开发文化型、知识性的旅游吸引物。
  主要选择在蔗文化、糖文化比较有特色或集中的地区,建立制糖非物质文化保护区,加快土糖寮等制糖场所、制土糖仪式的恢复、重建与申遗,建设甘蔗制糖及相关产业主题公园、博物馆,挖掘与蔗糖相关的民俗文化、农业文化、现代制糖生产技术以及蔗渣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展现和保护蔗与糖的技术、文化,形成以传统甘蔗文化为中心的旅游区。
  3.4 现代制糖工业旅游产品
  随着制糖业的发展,现代制糖企业已经成为融高科技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文化为一体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现代制糖工业旅游产品开发,以制糖企业为依托。这些制糖企业代表着广西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具有旅游功能且科技文化、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浓郁。在参观生产过程、厂区厂貌的基础上,展示企业产品并创建公益性较强的行业科普景点,让游客亲眼目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感受企业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
  3.5 甘蔗循环经济相关工业旅游产品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生产过程、工业生产场地、工业生产设施、工人工作景象和工业品等为主要参观对象以及以工业文明和文化元素为精神支撑的旅游活动[6],具有提高企业产品价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等功能[7]。主要通过支持制糖、综合利用和糖醇联产等产业的企业集团,力争推动崇左市糖业循环基地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打造中国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8]。重点推进崇左东亚、湘桂、中粮屯河、丰浩等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在园区内开辟旅游通道,重视工业园区内部景点介绍、文字标识等配置性产品的文化性开发,建立博物馆,展示近2 000年的制糖文化以及相关产业生产活动。
  3.6 甘蔗-制糖农副产品及文化旅游商品
  甘蔗相关旅游商品的开发对提高经济效益、塑造地方农产品的知名度与形象及扩大销路起到很大作用。甘蔗的农副产品除了制糖和高端糖果外,还可以利用甘蔗叶提取多糖的降血糖产品、总黄酮抗炎产品;利用甘蔗皮生产保健功能产品,如蔗蜡、高级醇、植物甾醇、木糖醇、低聚木糖及膳食纤维等[9];甘蔗渣既可用于制造无纺织物旅游手工制品等高端产品的开发,也可以通过挖掘文化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或制作土法甘蔗制糖设备的缩微模型。
  4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特色农业及相关产业既是经济效益弱势产业,又是旅游开发优势资源,探索特色农业与旅游开发结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以糖都崇左市甘蔗特色农业为切入点,对其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进行分析,深度挖掘与甘蔗相关的历史文化、民俗活动、生态种植和产业链,针对特色农业区摆脱旅游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低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挖掘文化、围绕参与体验、构建特色农业旅游与涉农现代工业结合的旅游产品谱系的设想。
  參考文献:
  [1] 程道品,梅虎.农业旅游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04(10):28-31.
  [2] 覃乃昌.“蔗”“糖”考——兼论壮侗语民族对我国蔗糖业的贡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6(3):67-71.
  [3] 季羡林.清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J].文史哲,1996(4):
  3-14.
  [4] 陈丽君,胡范铸.语言资源: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J].旅游科学,2010,24(6):22-27.
  [5]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休闲旅游客户需求趋势研究报告[R].上海:携程旅行网,2013.
  [6] 栾丽霞,王少华,徐登云.工业旅游: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J].湖北社会科学,2013(9):82-85.
  [7] 赵宇飞.工业旅游的功能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80-82.
  [8] 农彩云,梁莉.崇左糖业做深“循环”文章[N].左江日报,2013-03-12.
  [9] 韦相贵,何永玲,侯昭武,等.甘蔗皮的保健功能及其产品开发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933-935.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3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