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远程教育移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彭欢燕
摘 要:如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和非实时异步学习平台在线学习方式呈现出的学习情感体验缺失、师生互动性差、学习过程难以监控等问题,是困扰远程教育课程教学的难题。微信作为智能终端即时通信服务程序,其多元的特点很好地契合了远程教育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特从教学实践出发,介绍了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同时亮成效晒不足,为远程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微信平台;远程教育;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0-000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03
“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1]课题组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学习方式上,49.65%的学习者希望通过面授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方式进行学习。远程教育学习者由于工学矛盾的客观存在,参加集中的面授辅导课相当“奢侈”;而非实时异步学习平台的在线学习方式呈现出学习情感体验缺失、师生互动性差、学习过程难以监控等问题。如何破解此教学难题?我院一直致力于教学模式的探索。随着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微信作为智能终端即时通信服务程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大众广泛喜爱,其普及面广、交互性强、功能多元的特点很好地契合了远程教育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既很好地弥补了“面授辅导课”难以集中的不足,又合理继承了传统课堂中師生可实时同步交互的优势,将基于传统课堂的线下教学与基于网络的线上教学高度融合,开辟了开放教育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的新路径。
一、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应用可行性分析
微信应用的普及使移动教学成为可能。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2019年1月9日公布的《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2]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10.82亿,微信作为一种时尚的信息交流工具,几乎人人具备,为移动学习提供了硬件支撑[3]。
微信平台操作简便、突破时空限制的优点为教学应用提供了前提。其硬件要求少、门槛低、兼容性强等特点对各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远程教育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学生们就能随时随地参与课程教学活动。
微信平台的功能适应了移动教学的需求。微信群成员能进行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等信息的实时交流和互动,其用户管理、消息管理、素材管理等功能[4],适应了线上教学学习内容发布,一对一、一对多学习指导,线上学习者管理,小组协作学习,学习过程监控和学业情绪分析等多种需求。
二、以微信平台为载体构建远程教育移动教学模式
基于微信平台的远程教育移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微信平台为载体,“主讲+助教”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贯通”为学生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课上课下时时可学、校内校外处处可学的交互性远程教育教学形式[5]。以突破时空限制、准面对面实时交流的特征,区别于异步学习平台和传统的面授辅导教学形式。
(一)课前筹备阶段
此阶段是师生课前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学习者需求分析和课程教学设计。
1.学习者需求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学习内容、教学手段、课程时间安排等。远程教育“开放、全纳”的特点决定受教育对象的多样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是确保课程教学有意义发生的前提条件。开课前,我们从上述三方面广泛征集选课学生的意见,选择最佳平衡点,为迁移而教学,开展有意义的学习。
2.教学环境的创设。微信群是移动教学的环境,是移动教学开展的基础。开课前十天左右,由助教教师发起建立微信群,将所有选课学生邀请入群。微信群建立起来后,课前热身引导便开始展开。
3.课前热身引导。开放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引导、督导和辅导下的自主学习。微信移动教学课前热身引导重点包括课程导语的设计、微信平台操作、教学要求等。课程导语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晰学习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流程;正式上课前,助教教师会组织所有学生在群内签到,引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营造轻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向学生介绍相关操作要求,包括微信软件的操作、各项小插件和功能的使用,告知学生教学过程中禁言的要求,以免大量的微信群信息影响了对重要信息的接收,这是微信课程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之一。
4.主讲教师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障。主讲教师综合教学目标、学习者需求分析、课前反馈等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微信移动教学的备课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需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便于微信传输的片段式图片、文本、语音,需要主讲者进一步精选案例、精炼讲稿、巧用技术手段,确保学习者捕捉到重要的学习信息,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课中实施阶段
课中实施阶段是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课堂教学阶段,在线、同步、实时是其主要特征,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授课。
1.主讲教师课中精讲。巧妙应用微信平台的技术手段,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做三种类型的教学设计。对于基础性内容,课堂上不做重点讲解,开课前一周左右将相关文字资料上传微信群,供选课学生自学;对于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碎片化”课件,将内容以图片形式存储,教学中以图片+语音讲解的模式,将内容转换成真实情境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操作性较强的部分内容,电脑、手机配合使用,将教师在电脑上的操作演示过程通过手机微信群视频推送,学生实时收看,力求直观易懂。
2.助教教师跟踪教学反馈。教学过程中,助教教师全程跟踪教学过程,洞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提供及时支持服务,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及时与主讲教师沟通,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三)课后反思阶段
1.助教教师课后反馈。(1)课程教学文案整理。由于微信群信息不便于长久保存,课程结束后,助教教师以课程为单位,将所有的语音转化为文本资料,与对应的图片课件、基础性学习文档一并整理归档,供学生后期学习使用。(2)课程教学意见征集。课程结束后,向所有选课学生发起关于课程教学建议的调查,统计分析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建议,为后期教学反思提供依据。
2.团队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育教学实践的批判性自我反省,将镜子转向自己的教学,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教学,改变固有的心智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结束后,根据所掌握的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意见,教师团队一道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达成,整体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需求,对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亮点继续保持发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的实施成效
(一)有效解决工学矛盾,课堂参与率高
实时到课率相对传统面授大幅提升。微信教学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学受众面广,实时到课率得到了保障。2018年秋季学期微信试点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到课率显示,57.1%的专业到课率为100%,最低实时到课率为57.7%。部分专业因学生工作岗位特殊要求无法实时在线学习。如: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指导课实时到课率为59%,有20名学生为某部队现役士兵,工作日不允许使用手机、外网,但他们利用周末回看微信群文本资料、回听教师语音指导,所以实际到课率大于我们的统计的数据。而2018年春相应专业传统面授毕业论文指导课到课率只有20%-30%,形成较大对比。
(二)师生间深度交流,激发学习内驱力
相较于非实时异步学习平台教学方式实时同步的微课,更利于师生间的深度交流。微信平台实时交互、点对点交流的真实性和针对性,使得推送的消息更具实效性。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可在群内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教师还可通过群内教学参与发言的情况,洞悉到特定學生学习的困难和个性化的需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缓解了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的“孤独”和“无助”,大大加强了远程学习过程中师生的深度交流、情感互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的学业情绪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力,促进学习,相反,消极的学业情绪会阻碍学习者的学习[6],教学过程中,实时输送的教师授课视频、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微信“表情图”等给师生带来准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变“孤独”的异步自主学习为生动有趣、“有情感”的在线课堂学习。教师的“关注”和积极的学业情绪引导,优秀学员正向、实时的高学业情绪氛围的“示范”作用,为学习者学习注入持续的源动力。
(三)学业情绪高,学习效果好
“工学矛盾”的妥善解决,群空间浓厚学习氛围的潜移默化、师生间的深度交流等,使学生的学业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首先,学习反馈更及时、有效。即时的“关注”能激发学生对学业反馈的积极性,如在微信论文指导课中,教师及时点评、指导学生的意向选题时,不管是对有意义选题的表扬,还是对不够完善选题的指导提升,其他的学生都能从中受到鼓励和启发,从而主动、大胆地跟教师交流自己的观点,推动写作的进展。从统计结果来看,85%同学指导课后频繁地跟指导教师交流,反复修改、打磨,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较高质量地完成初稿。往期,50%以上的同学是在截稿前半个月才“被迫”开始论文写作,选题无意义、中心不明确、语句不通畅等基本问题比比皆是,最后因时间紧迫,马虎了事。
其次,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积极的学业情绪引导,使同学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应付”;群空间教学文本、语音等课程资料的共享,使学生在课后可以反复回看、回听,便于对课程内容的追溯,教师在群空间对单个学生的答疑解惑,于群中其他成员也能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
四、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的不足与改进
(一)学习者需求的调查分析还不够全面
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分析还不够充分。目前,微信平台移动教学课前学习者需求调查虽然包括教学手段、开课时段、教学内容等方面,但内容方面,助教教师主要基于书本章节目录进行意见征集,未将知识点同相应岗位的实践操作需求联系起来,部分学生对教师提出的“理论性”学习需求方向性并不明确,课程内容在多样化和针对性方面的设计还不够,与学生所期待的课程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
学习者需求分析,我们应该从学习者职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入手,结合学习者群体能力和素质现状,以及自身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期望进行分析,得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习者感受到课程学习的意义,当学习者的学习期望与教学内容发生关系时,便会激发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二)操作性强的课程开展微信移动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教学实践中发现,操作性强的课程开展微信移动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操作演示不便于学生“回看”。通过微信平台群视频推送功能,学生能实时收看教师在电脑上的操作演示,但不便于课后回看。其次,操作过程中,为确保传输质量,教师端演示和学生端练习均需要额外配置手机架托;同时,如果在线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方便关注到群内所有学生的操作过程。后期,我们想在教师备课上多下功夫,将操作演示做成微信小视频,课后发送到微信群或公众号供同学们使用;我院正在进行课程教学团队的试点,通过教学团队成员的远程协作,我想应能有效加强微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操作练习的指导。
(三)技术手段的应用还不够充分
技术只是手段,应用才是智慧。微信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但由于我院刚开始尝试借助微信平台进行移动教学,很多功能尚未启用,经验有限,特别是对微信公众号功能的使用很不充分,学习资料的发布、整理、保存还需进一步优化,这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探索开发的部分。
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师生营造了开放、交互的教学环境,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贯通”,实现学生从“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到“内化学习”的飞跃,师生间的深度交流、情感互动,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感、获得感,学习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教学形式、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于远程教育学习者具有较强的适切性,试点之初,成效初显,前景可期。在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关键时刻,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细细打磨、久久为功,定能开辟远程教育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王迎,孙治国,刘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17(2):18.
[2]微信.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N].中国新闻网,2019-1-10.
[3]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0):91.
[4]邱娜.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20.
[5]左弈,侯熙格.社会学习理论下微信改革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3):107.
[6]宗阳,陈丽,郑勤华,胡红梅.基于在线学习行为数据的远程学习者学业情绪分析研究——以Moodle平台为例[J].开放学习研究,2017(6):11.
作者简介:彭欢燕(1979.2— ),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远程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6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