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晋娟
【摘要】思辨型思維是人在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思维,从判断和决策中体现出来的一系列态度和习惯性。本文以思辨型思维作为主体研究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模式的目标和形式。在以上基础条件下研究出多样化、实战化、透明化的教学模式,思辨型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是从这三个方向上创新发展而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国际化人才的质量。
【关键词】思辨型 大学英语 翻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114-02
1.思辨能力培养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大学期间,大学英语中翻译学科是依附于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门学科。就是这样的课程存在方式就导致了英语翻译教学在整个英语学科中占用的教学实践非常少,翻译课程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小范围,在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的练习更是少之又少。很多英语老师因为这个原因会忽视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更是欠缺。
第二,英语翻译教学不仅仅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更重要,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所学专业性质和来源有区别,相应的知识储备量和知识背景都有差异,导致在英语翻译学习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艺术专业学生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对同一个事物和话题的思维模式和观点都有所区别,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思辨能力灵活,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相对保守。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专业的学生给出的答案都是参差不齐的。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以同一种方式和同一个教学策略面对所有的学生,没有专业针对性,更没有依据学生专业类别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思辨能力。
2.思辨能力培养导向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2.1撰写思辨能力导向下的教学大纲
在如今的教学模式中,国内高校都是在英语教学课程中穿插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因此,在设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案和大纲时要以思辨能力为主要引导形式,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主,增加英语翻译课时。对英语翻译课程在英语教学中担任的角色和任务明确规定,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重要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设计思辨型的英语翻译课程,将其应用在具体的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的课堂练习中,更好体现英语翻译和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基于此。教师应该将“思辨型教学模式”为风向标,才能体现出思辨型英语教学培养在英语翻译课程中的重要影响,也会相对应提高学生思辨翻译能力。
2.2融合翻译技能训练与思辨能力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英语翻译课程的确有不少的困难,因为我国的大学生长期处于国内文化环境中,很少接触英语文化环境,所以对英语翻译和正确理解长期处于一种朦胧的意识下。从以上分析中得出,翻译能力提高还在于学生思维和辩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建立在英语翻译技能基础之上的。所以,英译翻译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要互相结合、相辅相成,两者之间不能有脱节的情况出现。
2.3结合学生专业背景知识
英语翻译教学还需要针对每个专业性质不同,再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对英语翻译课程进行实战型的练习,才能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例如,法律专业的学生应该结合一些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从而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进行翻译课程的学习。就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可引入“语料库”概念,在大数据下,如何让学生能有效比较、分析、对比不同译文,如何给出自己的评价等。
2.4探索思辨型考核评价方式
在思辨形式下建立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要研究出相对应的教学考评方法和体系。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根据标准答案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应该多采集一些综合性的评价数据来评价学生的思辨型翻译能力。
结束语:
在国内高校建设过程中,都是以“双一流”的建设理念进行实际组织建设的。现阶段,国内各大高校已经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目标,而英语翻译人才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目标。本文尝试将思辨型英语翻译教学方式合理构建,重点培养学生翻译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辨型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冰.翻译教师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个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2]陈卉.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外国语文,2017(04):133-136.
[3]成祖堰,陈红.英语教学中的文体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3):83-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7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