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新媒体视域下的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战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全平

  摘   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建设步伐加快,互联网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尤其是具有信息资源丰富性、传播方式的快捷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等众多优点的新媒体的出现,为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新媒体和社区老年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数字化信息环境下社区老年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权利,有利于实现老年人社会化过程,促进老年人发掘潜能、实现价值和完善人生,并且对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新媒体的内涵、特征以及对社区老年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的探讨,提出了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  新媒体  社区  老年教育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之间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系统重塑新的媒介生态,使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皆发生了巨大的革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数字中国、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到了关键节点,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信息化走向2.0。新媒体,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媒体,因其强大的交互功能、传播方式的快捷性以及资源的丰富性等优势,与社区老年教育不断深度融合,从而为社区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实现途径。
  1  新媒体概念界定和特征
  1.1 新媒体概念界定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商品开发计划,将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新媒体”一词因此而问世。随着电子媒体中的创新性应用,人们从技术说、行为说和组织说等几个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将媒介因素、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三者合一,是当今人们比较令人信服的定义,由利文斯敦(Livingstone)和其同事所作出的定义:新媒体是“传播和传送信息的加工品和设备、人们传播和分享信息的行为和实践,以及围绕着这些设置和实践培养的社会安排和组织来实现的”。此定义说明了信息、传播技术及其相关的社会环境等要素,包括具有传播能力的技术和设备,利用开发传播技术活动的实践,以及围绕了这些传播技术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往往兼具多种媒体的特征和特长,是包含特定技术、实践和社会组织的信息与传播系统。互联网、博客、微博、手机媒体、移动媒介APP、数字电视、与交互网络电视(IPTV)等,都是新媒体的典型的形式。
  1.2 新媒体的特征
  1.2.1 交互性
  交互式传播信息,人与计算机网络、人与人之间相互对话和交流的状态。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网络交互式信息传播平台日益多元化,人们可以通过便携式的智能终端实现即时的在线互动。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的信息传播方式,实行单向传播,代表工业时代自上而下、从中心到边缘由等级结构组成的社会组织主导着传播和扩散内容,受众缺乏信息选择的自主性,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信息的线性传播方式演变成为立体化的网状结构,实现了传播的“去中心化”,变成了积极的受众,突破了等级制、线性方式,也使得传播者与受者之间社会角色模糊了,组成了彼此依存、广泛联系的网状社会,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点对点的传播,受众成了用户,得到离散的,灵活的、复杂的知识体验。网络在线学习交互形式有了各种拓展,1989年,穆尔(More)最早提出有三种教学交互:教师与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基于智能代理E—lerarning中,2003年,安德森(Anderson)补充增加了教师与教师的交互、教师与内容交互和内容与内容的交互;基于社会性软件的社会学习中,2007年,德龙(Dron)提出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增加了小组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小组与小组的交互,学习者与小组的交互,教师与小组的交互;在联通主义时代,2010年,奥斯特维基和里德(Ostashewki&Reid,)提出来网络化学习框架,进行两种补充:第一种基于某一社会网络站点的交互;第二种基于整个网络的交互。这些交互形式都是非常开放的交互方式,主题更加多元化,学习者更加主动、自觉,且有较强的交互兴趣和能力。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交互方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使得人们自主性大为增强,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创造力。
  1.2.2 即时性
  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信息的流程简单,传播速度快,从而达到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例如,社会上一些带有吸睛事情发生后,其相关的信息便会通过搜索引擎随时获取,人们还可以发表和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影响他人的观点。传统媒体传播信息容量和内容受到时空的限制,新媒体跨越时空界限的传播能力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播技术具有互联互通的特性,实现跨区域、跨国界以及跨文化的交流,将全球信息网络连在一起。新媒体还具有泛在化的特点。1991年,施乐实验室的计算机工程师马克·韦瑟(MarkWeise)提出“泛在”学习方式,是指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通过合适的终端设备,便能够与网络连接从而获取信息。如最为流行的微信,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成功地实现4A(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傳播。未来的网络联通、信息资源共享,使得教育和学习成为随时随地发生的行为。
  1.2.3 开放性
  任何一种媒介都会存储或者传输信息,但是不同媒介在信息的容量范围是不一样的。传统媒体如报纸和杂志,由于自身版面的限制,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而新媒体则不一样,海量信息的存储通过超链接与云端等方式实现,并可以随时供人们自由访问和使用。以前,传统媒体时代,需要借助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传播,文字、图像、声音形式单一,新媒体时代则以0和1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编码进行传播,通过数字化媒介平台传递,信息实现了自由流动。正如电子边疆基金会创立者之一巴洛在1996年《赛博空间的独立宣言》指出那样:”在我们的世界,所有人的情感和表达……都属于一个无缝的整体——比特的全球交流。我们无法将鸟的翅膀借以拍击的空气与产生阻力的空气分离开来。”每一个体变成了网络时代的一个节点,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发布和传播的过程中,众多的信息彼此嵌入、依存、缠绕、自由的流动、不断创生和湮灭以及无所不在的变化,形成了一个开放、交织、盘根错节的块茎世界。因此,在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开放、兼容和共享的信息环境中,人们进入大规模联结协作、无边界融合时代。   1.2.4 个性化
  新媒体交流下,信息的交流渠道多元化,内容丰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爱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过滤信息,从而形成了各种的信息聚合,这就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化标签。新媒体网站和社交软件,根据大数据分析,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推送,甚至个人关键词也可以为用户分析提炼。由于门槛低、成本低、传播快,论坛/BBS、博客、微博、微信、科技博客、移动电视、微播客(微视频)等形态不断创生出来,用户通过新媒体自由发表观点,独立地拥有一方“自媒体”的空间来表述自己的见解,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每个个体的自主权得到强化,每个个体的诉求和权利更加突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web2.0博客,博主可以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建立“用户生成内容”,产生新的信息创造,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
  2  新时代新媒体融入社区老年教育的意义
  2.1 理论价值
  新媒体、新技术已渗入到各个领域并引起了各学科中的震荡变革,对社区老年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不止于形式,不断推进。教育理论是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等客体经过人主观思维的演绎、归纳而形成专门化、系统化的认识,由于老年教育起步晚、过于分散等原因,使得自身的整体相对较低,在教育理论层面为其进一步发展预存了极大的空间。因此,对这一课题的探讨,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完善社区老年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为社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研究视野,从而丰富老年教育理论。
  2.2 实践意义
  2.2.1 社区老年教育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战略路径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积极的老龄化”战略理念,它强调应该把“老年人参与”,与“健康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结合起来,倡导一个没有年龄畸视、人人平等的人类社会。预计到2050年,大部分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发展中国家也将超过15%。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近1/4。当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种准备还相对滞后,要全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此,需要深入研究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探究具有积极的、健康的人口老龄化道路。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如何运用社区老年教育这一载体,帮助老年人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是新的研究课题。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界限,符合全程、全员、全面的社区教育的特征,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2.2.2 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
  1968年美国学者、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RobertHutchins)发表了《学习型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哈钦斯同时代的法国学者保罗·郎格朗的终身教育构想,发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确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思想,用以指导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1973年法国创建了世界第一所第三年龄大学、1982年英国剑桥大学创立第三年龄大学,这一时期,世界各地第三年龄大学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在中国,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依托社区积极实施老年教育是我国最普遍的一种老年教育形式,而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只要具备一台计算机和上网设备,或者一部手机,就能够共享全球信息知识,成本低廉、经济适用的社区老年教育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成为终身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实现路径。
  2.2.3 社区老年教育是有利于实现老年人自我学习、完善人格
  社区老年教育的意义在于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帮助老年人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实现老年人的幸福和创造力。社区老年教育是不受现实功利主义影响的教育,促进老年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正如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政治宣言》描绘的“老年人是资源”,“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老年群體不是社会孤立的群体,每个老年人都关联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况,对社会、特别是对下一代的影响力非常明显。那么,通过社区老年教育,首先协助老年人学会转变社会角色,缓解老年人因社会角色的变化所产生的低落、焦虑、抑郁情绪,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其次,新媒体的利用,为实现便捷、多元化、个性化的知识传播提供了可能,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信息时代的知识,了解年轻一代人的思想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减少代际矛盾,增进情感交流,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不分年龄阶段、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和谐社区的发展。
  3  传统社区老年教育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3.1 对社区老年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也需要进行教育。从调查统计之中会发现,社区的教育机构、教育人员等工作人员对于老年人教育问题尚处于一种较为浅层的认知程度上,将老年人的教育看成了娱乐文化,注重娱乐设施的构建和交流人员的陪伴,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将老年人的教育看成是养生教育,这些观念都是极为错误的。只关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却严重忽略了精神渴望与求知欲望,这就导致社区的老年教育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具体的教育内涵,对社区老年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2 社区老年教育的对象较为狭窄
  在社区教育过程中,老年教育的对象也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老年教育应该针对那些刚刚从岗位上退休下来的60岁的老人,这些老人的精神状态较好,能够吸收新鲜的知识、对于那些年纪较大的老人吧,教育工作者容易忽略了他们的求助欲望,认为年纪大了,老年人的思维变得缓慢,对于知识没有过多的需求,因为在社区教育中,往往见到的都是精神状态丰满的老人,至于那些年纪太大的老人则是无法参与其中;从老年人本身来看,那些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高的老人更热衷于学习,喜欢用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对于那些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则会认为因为自己的年纪已经高了,即使在学习也没有任何的用处,也就主动放弃了社区的老年教育。这两种情况都直接组织了老年教育的顺利进行。   3.3 社区老年教育的内容过于片面
  从目前的教育内容现状来看,现在普遍的教育内容大多数养生和身体锻炼为主,其次是社区的娱乐活动,相比之下,这样的社区老年教育内容过于片面,显得略有些单调,且教育内容没有特色和个性化,无法考虑到所有老人的教育需要。有效的教育内容除老年人关注的日常保健、身体锻炼和组织的娱乐活动之外,还应该包括国家国情,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民生民情,国家政策,这不仅仅培养老年人的爱国情怀,更是让老年人懂法、知法、守法,自身不触犯法律,在自己的权益受到威胁时,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国家政策的学习可以让老年人懂得自己在这个特殊的年纪能够享受哪些国家优惠政策,减少儿女的负担,还能够为自己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因为社区教育场地、资金、资料等内容受到限制,社区教育内容无法深化和设计更多,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严重阻碍,甚至无法享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权利。
  3.4 社区老年教育的资源较为稀少
  老年教育是近些年才逐渐被提上热点话题的,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资源都处于实践阶段,缺乏正规的内容,教育工作者也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只能够依靠自身的经验来进行老年教育。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内容:首先社区管理者缺少相应的老年教育意识,这就导致老年教育事业开展相对困难;其次教育工作者的经验缺乏,无法对教育内容进行深化,缺少相应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最后政府对于老年人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老年人的教育服务,这些都不利于老年人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4  新时代新媒体视域下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战略的设计
  4.1 满足需求,激发动机,促进自主学习观的形成
  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改革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推动社区教育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加强对社区老年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调研,加强服务,使社区教育老年学习者享受到信息革命的益处,从传统教育学习任务必须在学校完成的僵化观念转变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和实践者。新媒体技术以社区老年学习者为中心提供教育方式,使“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应当以适合于他们年龄的恰当速度,以及该年龄段特定的经历所有的优势和劣势来学习”。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社区老年学习者个人和群体的学习需求,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愿望和学习动机,促进自主学习观的形成;跨界合作,整合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增加微视频讲座,提高社区老年学习者的信息化素养,让互联网思维植入到社区老年学习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2 加强软硬件的开发管理,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社区老年学习者的门户网站,组合和汇聚优质的课程资源,完善社区老年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让社区老年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以老年学习者为中心,以开放、互动、共享为主要特征的资源观组织课程内容,使社区老年学习者成为新媒体技术的受益者。以下结合浙江平湖市民学习在线——随学网(http://www.phcc.com.cn)教学平台的实践,开展老年教育活动。2012年,平湖市启动平湖市民学习在线项目的建设,2013年完成平湖市民学习在线软硬件建设,并向全体市民开放。市民学习在线,一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更新网络设备,专人负责,保障数字化学习硬件条件。(1)通过提升网络出口带宽,使得社区学院和各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出口网络衔接联通,同时,保持与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以及社区教育工作站(村庄、企业、居委会)的高速网络通道畅通无阻。(2)建立社区学院与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之间的双向视频系统,满足课程实时网络直播(实时录播)的需要。(3)加强对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硬件投入资金,使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为区域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二是加强软件建设。随学网由社教动态、活动信息、培训超市、课程中心、直播课堂、八面来风等栏目组成。其中,社教动态覆盖平湖全市3个街道、6个乡镇、166个社区工作站,为社区老年教育的线上学习提供快捷的资讯服务。课程中心资源分为:家庭生活、養身保健、人文素养、生存技能、文化科普、休闲健身、技能培训、早教课堂、老年大学等十大类,既包括共享共建的优质资源,也包括自主设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资源。
  4.3 善用微信,交流互动,促进社区老年教育协同共享信息
  互联网的普及速度迅猛,网民规模和普及率都在快速增长。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1.2%,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为2019年上半年用户规模增速最高的应用类型。随着各类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同时,50岁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13.6%,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势不可挡”,其中最”潮”的微信功能更是广泛使用。新形势下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让微信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利用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从而开辟老年人个性化学习的一条新途径。
  在微信平台上,可以及时发布社区教育活动信息,动态地展示社区教育的成果,从而不断提高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热忱。利用微信等移动学习,推送了以下一些重大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现场活动进行了全程实时直播;评选投票年度的“百姓学习之星”、”学习型家庭”;开展“终身学习,幸福生活”、“国庆七十周年”等主题摄影作品比赛的评选活动,社区学院教师开发和设计的获奖微课程视频展播。通过图片、音频、短视频等展示形式,老年人“随时、随地、随处”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市场需求被真正满足,互联网教育拥有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优秀学习资源的推送,激发了社区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习之星”、“学习型家庭”这些候选人的事迹,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和转载,让社区居民为他点赞和投票,于无形中传播了社区内优秀学习者的精神,成为身边的榜样,社区的”学习明星”,起到示范的作用。通过对学习行为的“点赞”评价,激励社区老年学习者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自信。微信的使用,改变了孤立被动的学习模式,创造了良性的社交互动、相互学习的学习氛围。   4.4 线下体验,線上学习,提高混合式学习的效果
  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分析,以宣传普及生活基本知识、健康素养、科学信息素养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主,社区学院确定“享受教育、快乐生活”的主题,开展“市民公益兴趣爱好培训班”的形式,提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相册、小视频制作”、“现场教您学现场教您学做糕点”、“家庭常见花卉栽培艺术”、“艺术鉴赏-谈谈《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网络购物我也会”、使社区老年人掌握基本的保健知识,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在这些菜单式培训中,教师开设讲座,采用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优良的PPT演讲稿,使现场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如《网络购物我也会-教你网上轻松购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相册、小视频制作》等移动互联网课程,参加的人数众多,气氛活跃。
  社区学院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混合式学习方法,将线上视频学习以及线下体验式学习紧密融合起来。注意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容易激发老年学习者的兴趣,那么资源的精心组织需要分解各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来影响老年学习者的逻辑和思辩力。组织教师积极地开展微课程的培训以及外出学习交流,激励教师自主开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视频,推送至市民学习在线网络端、移动终端以及社区教育公众号。这些微课程有普及新媒体技术的,如《和孙大圣一起学习网络》(系列微课十讲),《高效办公Excel的高级应用》(系列微课十讲)、《初识二维码》等;有涉及思维方式和心理情绪调节的微课程,如《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光环效应》、《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羊群效应》、《情绪ABC》,还有是平湖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的微课程,如《地域文化:西瓜灯的制作》、《乍浦特色小吃:虾饼》、《新仓眉毛饺》等,深受社区老年学习者的喜爱,通过混合学习,加深了体验与反思,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5  结语
  社区老年教育作为一个最新崛起的话题,对其关注度并不充足,其原因存在多种。首先就是老年人自身的观念较为落后,认为自己老了不想再为儿女添加麻烦而不愿意额外增加教育经济,来减轻孩子的负担;教育工作者和社区管理者的姿势不足,能够借鉴的资料较少,这就需要他们能够在不断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从而进行完善;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投入,减少老年人的经济花销。当然这种现代化的老年教育水平不是立刻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完善,加上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老年人的数量多,无形之中增加了国家的重担。但是社区老年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这就需要社会各界都参与到建设之中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手段,来促进来社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澳)泰瑞·弗卢.理解全球媒介[M].李欣,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2] 陈丽,王志军,[加拿大]特里安德森.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原理与策略[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
  [3] 谭辉煌,刘淑华.新编新媒体概论[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