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滴灌)栽培技术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笔者从2013年开始,参与农场开展的“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农场自主研制的振动式水田提浆整地机具获得了国家专利。2014年试验示范面积230亩,平均亩产630kg,2015年试验示范面积535亩,2016—2019年全场推广种植2万余亩。
一、技术产生的背景
绿色农业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餐桌上的安全、舌尖上的健康,水质的好坏和土壤的优劣最终会通过食物影响我们的健康,发展绿色、生态现代农业迫在眉睫。其次,b笔者工作的八五一一农场耕地多呈丘陵漫岗地,坡降大,且水资源少,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自然条件影响种植业发展因素较重,种植户收益水平较低。基于以上原因,农场勇于探索,用绿色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研究出了全新、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此项技术既不排放污染也不会释放甲烷气体,在提高了农场耕地的单产和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完美阐释了“舌尖上的公益、会跳舞的大米”的高贵内涵。
二、试验示范情况
2013年,农场与新疆天业集团合作,进行了旱作水稻滴灌覆膜直播栽培试验,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农场积极开拓新思路,为了避免覆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探索出了旱作水稻直播滴灌栽培技术,进而形成了包括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机插技术、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直播技术在内的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
2015年,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面积535亩,其中,寒地水稻节水(滴灌)直播技术465亩、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机插技术70亩。
一是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机插技术。此技术是将旱整地、旱育壮秧、振捣提浆、同步插秧、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有机结合的技术模式。一是秋翻,秋旋地,春季耢平;二是按照旱育壮秧模式培育壮苗;三是在插秧前灌水达到花达水状态,振捣提浆同步插秧,之后铺设滴灌管;四是按照水稻生育进程,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滴灌、施肥管理。
二是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直播技术。此技术是将旱田整地、精量播种、侧深施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有机结合的技术模式。首先是在秋翻、秋耙基础上,春天平整土地;其次是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铺设滴灌管、播种、施肥同步完成;再次是按照水稻生育进程,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滴灌、施肥管理。
三、技术优势
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具有以下两方面优势。
(一)“两节四减少”优势
“兩节”:一是节约水资源优势。我地区常规技术种植水稻生育期内亩用水400m3左右,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机插技术亩用水量为240m3,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直播技术亩用水量为180m3,可节约水资源160~220m3,节水达到40%~55%;二是节约耕地资源优势。应用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直播技术可节省秧田地、池埂、水渠等基础设施占地约5%左右。
“四减少”:一是减少肥料用量。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应用侧深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每亩可减少肥料用量2kg。二是减少农药用量。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全生育期无水层,水稻根系发达,叶片清爽,生长环境通透,抗逆性增强,病虫害明显减少,可减少农药用量5%,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三是减少除草剂用量。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实现了水稻与旱田作物的轮作,可改变耕地杂草群落,降低杂草基数,使恶性杂草容易防治,从而实现农药科学减量施用,用量可降低5%。同时,计划2016年应用养鸭技术达到除草效果,也可减少除草剂用量,省工,省成本。四是减少排放。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由于地表无水层,减少了化肥、农药对所属水系的排放,降低了对江河湖泊及地球之肾(湿地)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二)适宜推广优势
一是此技术突破了水稻种植局限性。寒地水稻节水(滴灌)直播技术,可在丘陵漫岗、低洼易涝且水资源匮乏地区推广种植水稻,提高单产和效益,为种植户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此技术实现了水旱轮作。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实现了水稻与旱田作物的轮作,改良了土壤理化性能,解决了土地连作导致的粮食产能低、品质下降、病虫害加剧、土壤理化性状日趋恶化的问题。三是此技术提高了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技术生产的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双链糖含量高,食味值达到了84分,与五常大米持平。
四、综合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机插技术。2014年,平均亩产630kg(出米率为70%),每亩可生产大米441kg,品质好,市场批发价格达7.6元/公斤,每亩收入3351.6元,生产综合成本1378.5元,亩纯效益达到1973.1元。
2.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直播技术。2014年,平均亩产425kg(稻谷含水量为标准14%,出米率70%)每亩可生产大米298kg,市场批发价格7.6元/公斤,每亩收入2264.8元,生产综合成本1212.8元,亩纯效益达到1052元。
2015年,平均亩产550kg(稻谷含水量为标准14%,出米率70%)每亩可生产大米385kg,市场批发价格7.6元/公斤,每亩收入2926元,生产综合成本1212.8元,亩纯效益达到1713.2元。
3.常规水稻栽培技术。2015年,平均亩产600kg,水稻市场价格3元/公斤,每亩收入1800元,生产综合成本1304.7元,亩纯效益495.3元。
经分析,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机插技术较常规栽培技术,亩成本增加73.8元,亩增效益1477.8元;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直播技术较常规栽培技术,亩成本减少91.9元,2013年亩增效益556.7元,2014年亩增效益1217.9元,应用该技术,达到了员工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二)社会效益分析
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为地球节约了有限的水资源,减少了肥料、农药、除草剂的用量,实现了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有效保护,实现了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了青山、绿水、黑土地。同时,该技术生产的稻米食味值达到了84分,口感好、直链淀粉含量14.7%,有弹性、蛋白质含量7.6%,更筋道、胶稠度75mm,黏性好、碱消值7.0级,更晶莹。为此,农场将应用该技术生产的稻米称为“舌尖上的公益,会跳舞的大米”。
五、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尽管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品种选择、化学除草配方等方面仍需继续摸索。通过逐步完善该技术,遴选优良品种,优化栽培措施,进一步提高单产和效益,2016年寒地水稻节水(滴灌)栽培技术示范面积0.1万亩,2017年扩大到1万亩,近两年已经突破2万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8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