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永康
摘要:利用气候资源,防治气象灾害,构建地方气象防御体系,是现代农业提高生产率,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主要发展方向。构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农业工作,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P键词: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
现阶段农业生产活动和气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广大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气象和农业防灾减灾关系的研究工作。本文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认为构建我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机制要从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防治气象灾害、构建地方气象防御体系三方面开展。
粮食产量自古以来就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各气象局要深刻认识到气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要帮助农民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掌握近几年气候变化的规律,充分的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各地方气象局必须深入一线,积极地从耕作制度改革、作物合理布局、新品种培育、基本农业设施改良、农资合理采购等方面指导农业生产工作。要尽可能地细化指导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深入每一户农民家中开展相关的指导。要特别注意指导内容的可行性。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是让其一次性购置大规模气象装备还是比较困难的。在这个时候,气象专家要尽可能的推荐一些价格较低且效用高的产品。最好可以利用农民现有的设备落实指导内容。考虑到现阶段农业技术的发展情况,特别在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方面,要从培育前调查、培育过程中观察、培育完成后统计3个角度考虑对于气候资源的利用问题。首先是培育前调查,就是要在明确新品种培育的目的的基础上,调查好当地的气候特征,对温度、湿度两个方面进行细化研究。在研究后,要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并将报告进行合理化的论证,从而指导新品种的繁育。特别注意的是,气象专家要在培育前和农业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帮助其选择合理的培育方向。要采用建模的方式,对相关的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预测,尽量避免培育出的新品种因不适合气象因素而浪费时间、人力、物力。其次是培育过程中观察,要做好数据收集工作,记录好实验过程中的气候数据。要积极开展数据总结工作,帮助农业专家高效、简便的分析气象数据。要做好气象数据的解析工作,让农业专家可以迅速理解对应数据的内涵逻辑关系。通过气候数据和产量数据的对比,进一步明确二者的逻辑关系,指导新品种培育工作。最后是培育完成后的统计问题,在新品种培育完成后,要做好后续的数据收集工作。特别要记录在新品种大规模种植第一年的对应数据,并对其展开系统化的分析。最终的目的,是要让本次培育过程可以为后续的培育工作提供方向上的指导。相关的专家必须明确,只有做好对整个培育工作的记录,才能为后续的培育提供便利。新品种工作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新的环境会对气候专家提出新的要求,怎样合理的吸收前人的科研成果,节省研发时间是我们气象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气象部门必须和农业部门、水利部门一同对当地的气象灾害进行深入研究,要保证其研究结果可以精确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要成立对应的研究小组,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年气象图,用历史气象信息指导预测工作。目的是要尽可能的实现预测的准确性,最终让气象预测工作科学合理的指导防治气象灾害工作。另外,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建立一支可以胜任防灾减灾工作的科研团队、指挥团队、工作团队。首先,要招聘名校的气象专业毕业生,经过一定的实践培养后,用其专业技术指导当地的防治工作。相关的领导要拜访当地的主要大学,并针对当地的情况和相关的二级学院开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领导要积极地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给予其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相关的领导要对人才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考核。要让其留用或晋升与考核结果挂钩。要对表现优异的毕业生予以破格提拔,留住基层优秀人才。其次,要明确防治气象灾害的责任,气象局要指派专门的负责人主管防治工作。并对重大灾害的防治工作进行全程问责,坚决处分不作为的相关工作人员。在重大气象灾害的防治工作中,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开展指挥工作,并安排相关小组成员实地监督。要建立指挥中心政策备案制度,对相关的决策进行全方位的记录。事后对指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对于造成重大损失的失误要实行追责制度。当然,在对相关的指挥过程进行分析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对于确实无法避免的失误要予以包容和理解。最后,要建立一支常态化防治工作团队。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在气象灾害多发的时间段24小时待命。使得在灾害突发时,有相应的人员可以迅速地进行气象方面的指导。相关领导要选派能力过硬、责任心强、心理素质较高的人员担任相应岗位。要安排专门的资金支持防治人员的工作,加快资金审批速度,放宽应急资金的使用范围。具体目的是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气象灾害进行全方位的防治,保障能从气象方面对救灾、抗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现阶段,我国气象预测工作还不足以满足防灾减灾的需求,其根本原因是我国气象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我国气象系统对极端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不高,特别是对于干旱、低温、高温等特大灾害的预测准确率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开发一套精细化的气象预报、分析、指挥综合系统,着力打造区域性气象综合平台。其根本目的在于各个地方气象机构依据本地区的农业情况、区域气候特点、抗灾能力,打造地方特色化气象防御体系。具体要求是气象部门要会同信息部门联合开发精细化气象预测系统,要通过各种手段尽快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预判未来的气象状况。要投入相应的财力物力,保证所开发的系统可以捕捉到微小的气流、温度、湿度的变化,可以更加智能的通过这些数据的变化给出未来天气的走势。需要注意的是,要聘请有资质的机构对所开发的地方性预测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其评估必须从底层逻辑代码到实际运用效果多个层次开展。评估机构必须对评估的结果进行合理保证,并将评估过程中所用到的标准、方法、流程进行公示。要实行评估责任制,当出现重大问题时,评估机构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另外,参与评估的专家必须是业内的权威,并拥有足够的经验进行独立判断。相关的专家必须签署独立声明书,其作出的评价必须基于实际数据。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专家指出系统存在不足,需要立即开展系统修复工作。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对修复工作进行监督,并指派专门领导负责。要合理区分修复工作的性质,如果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导致系统出现误差,及时组织修复工作即可。如果因为设计人员的主观原因导致重大疏漏,则必须要求相关人员担负对应的责任。同时,要建立数据库,收纳全国各地的抗灾数据。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的可行性、预测性、规律性进行合理论证。对于相似性较高的数据要进行特别的分析,将寻找对应的数据关系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相应的技术主管领导必须定期询问研究进展,并督促研究成果尽快落实。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输入数据查找对应的抗灾方案,实现气象防灾经验共享,从而用实践经验指导工作。最终目的是要通过现代化技术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广大农民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通过预测气象的变化,合理指导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让相关工作朝着科学化、特色化、常态化方向发展,是我们当今农业气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推动理论发展。
nlc2022072214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6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