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视转播与体育赛事开幕式创意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就电视转播体育赛事开幕式创意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体育赛事 电视转播 开幕式创意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运动会开幕式历来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从单项运动会到综合性运动会,从全国性运动会到地方性运动会,甚至协会性运动会如大运会等,开幕式都会成为一大看点。然而笔者注意到,以往国内运动会开幕式的主角――大型团体操表演,正悄然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的表演形态。例如第十届全运会开幕式,从江南民居到北方文明代表的巨鼎,从苏州评弹到秦淮风情,较为细腻地展现出一幅江苏地域文化的风情画卷。而大型团体操表演只是在开幕式前作为垫场表演,安排了大约半小时的演出。
  
  一、开幕式表演风格流变渊源
  
  曾经占据国内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大半壁江山,独领风骚五十年的团体操表演何以在第十届全运会上沦为垫场演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跨文化传播的影响。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在悉尼歌剧院鸟一样张开的翅膀下,澳大利亚尽情展示着澳洲的历史与文脉。2004年的雅典,蓝色的水,蓝色的旗,“爱琴海”的风光尽收眼底。无论是欧锦赛还是奥运会,每一场开幕式都独具匠心,或现代时尚,或细腻厚重,耐人回味。
  第二,软硬实力的增强。无论是悉尼奥运会冰与火交织融合的舞台,还是雅典奥运会那蔚蓝色的“爱琴海”,所有的创意和构思都必须建构在高额资金投人和高科技舞美技术上。以往大型团体操表演主要依靠队形变化来表现主题,操作起来成功率高、成本较低,很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但随着中国经济科技以及文化实力的增强,这种较为单一的表现形式必然会被集多种表现元素于一体的歌舞表演所冲击。
  第三,体育传播方式的新要求。由于电视转播越来越多地介入体育报道,以往只能选择到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现在可以通过电视同步全程观看比赛。电视信号覆盖面广,尤其是卫星信号,只要具备接收条件,全球观众都能同步共时异地观看同一场赛事转播,这使得电视观众人数大大超越现场观众人数,例如,2000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观众10万,电视观众36亿;2004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观众7万,电视观众39亿;从以上数字比较可以看到,无论是国际性赛事还是国内赛事,现场观众人数不仅无法与电视观众相比,而且还呈现H{此消彼长的总体态势。这意味着过去那种以群体传播现场观看为主的传播方式,已经逐渐被以大众传播电视观看为主的传播方式所取代。满足电视观众的视听审美需要要求开幕式创意设计必须做m改变。
  在以上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中,体育传播方式的变化,电视媒体的全面介入,对体育赛事开幕式风格影响最为关键。
  
  二、电视转播的超现场性传播特征
  
  电视转播画面能真实再现比赛现场的情况。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现场观看的视听效果。与现场人际直接传播方式比较,电视传播表现出超现场性传播特征。
  
  1.多通道信息传递
  与现场观看开幕式不同,在电视转播中,电视观众不仅能实况收看开幕式全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专业的画外解说,插播的背景资料片等信息通道,全方位了解开幕式信息。现场观看时,其接收到的信息仅限于现场视觉、听觉信息。
  
  2.多视角画面选择
  电视转播是多机位拍摄,一场电视转播少则俩三个机位,多则十几甚至几十个机位,一个机位就是一的视角,几十个机位就是几十个视角,转播导演可以随时选择最清晰、最精彩、最能表现现场状况的机位画面提供给电视观众,调动观众的观赛热情。现场观看只有一个视角一种效果。
  
  3.多景别镜头变化
  除开幕式全景画面外,电视转播可以提供鸟瞰、远景、中景、近景甚至特写镜头,电视观众可以感受不同距离下呈现的不同视觉效果。既可以俯瞰体育场全貌,亦可以观赏到运动员面部细微表情的变化,还可以近距离观看到现场其他景物的细节,体验、感悟运动之美。现场观看则自始至终保持全景观看状态。
  
  4.多节奏特技演绎
  电视转播可以提供正常、快、慢三种节奏镜头回放,三种节奏中,除正常节奏镜头与现场观看效果一致外,快、慢特技镜头可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通过慢镜头回放,电视观众再次欣赏精彩的比赛瞬间,有机会看清楚之前没有看到或者没有看清楚的动作,增强画面艺术表现力。快镜头可以创造轻松诙谐的视觉效果。
  
  5.多空间场景转换
  电视转播不仅可以反映体育场内的各种场景,还可以将摄像机镜头聚焦体育场外,将两个分处不同空间的场景,通过电视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不同空间的场景转换。
  总之,电视转播在画面、视角、景别、镜头、场景等诸视觉构成要素上。均表现出超越现场的视觉效果。适应并且充分利用电视画面超现场性特征,是现代体育赛事开幕式创意成败的关键。
  
  三、电视转播与体育赛事开幕式创意设计
  
  体育赛事开幕式创意除遵循其自身艺术规律之外,还应重视和满足电视视觉艺术的特殊要求,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以上电视转播的超现场性传播特征出发,充分实现体育赛事开幕式表演的电视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突破。
  
  1.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造型相结合
  传统二维平面视觉造型是指以表演场地的长宽为x轴线和y轴线构成二维乎面,通过改变场地内点或面的xy值形成视觉变化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具体创意手法主要有第一,点或面的位移;第二,面的变形;第三,点或面的位移加变形。二维平面造型能较好地满足电视远景、全景视觉需要,能创造恢宏壮阔、风云变幻的视觉效果。此处需要强调的是,电视视觉环境中xy轴不仅仅止于运动场地边缘,它可以延伸至观众席,使二维平面面积得以有效扩展,将开幕式表演区域延伸至观众席。
  三维立体造型是指在xy轴之外增加一个指向表演场地上空的z轴线,由此形成三维表演空间,并充分利用空中垂直向度创造独特视觉效果的一种艺术造型手段。具体创意手法主要有第一,由下至上的空中造型,第二,由上至下的空中造型。三维空间造型更具空间感和透视感。视觉表现力更强,往往能创造奇幻艺术效果。在现场观看时,由于观众席高于场地平面几十上百米,z轴在视觉上会被压缩,扁平化。而电视画面可以还原甚至放大这种空间感和透视感,通过仰拍、跟拍等方式表现景物,因此,三维立体造型手段在电视传播环境下应予以充分利用。
  
  2.整体与细节表现相结合
  整体表现主要强调充分覆盖表演空间,调动庞大表演团队,其具体表现手法包括第一,队形的变化,第二,色彩的变化。其艺术效果在于营造宏大气势。体现韵律之美。以往运动会开幕式的主要表演形式――大型团体操表演,就是一种典型的注重整体性的表演形式。它充分利用体育场的场地面积,通过队形及色彩变化来表现主题,场面宏大壮观,气势磅礴,适合现场观以及电视全景镜头表现。

  细节表现强调小空间、多情感、多细节的细腻演绎。其表现手法包括第一,整体性表演中的细节强调,如演员表情、肢体细节动作设计等,第二。几人甚至单人的艺术表演。如独舞。独唱等。这种细节表现无疑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但在现场人际传播中,因无法近距离观看,其艺术效果大打折扣。如今,电视传播为开幕式细节表现提供了无限可能。电视摄像机近景甚至特写镜头的运用,可以拉近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细腻展示表演者的情感甚至心理。
  另一方面,电视近景、特写镜头也对表演的细节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我们观看电视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在电视镜远景、全景画面中,由整体一致性创造出的韵律之美让人赏心悦目,然而一旦切出近景,特写,演员动作就显得有些杂乱,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些演员不雅的小动作,降低了表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3.场内空间与场外空间相结合
  体育场内空间。包括场地、看台等,毫无疑问是开幕式表演的主战场,在体育赛事群体传播现场观看时代,突破运动场空间,将表演延伸至场外无实际意义,因为无法将场外信息传递至场内。但如今,电视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电视画面中不同时空的任意转换,还可以通过设置于体育场内的电视终端设备将信号传送至场内,同时满足现场观众的视觉需要。开幕式创意设计中,充分利用电视传播的超时空性特征,可以大大拓展开幕式表演空间,丰富开幕式表演内容。
  
  4.具象与抽象信息相结合
  所谓具象信息的视觉表达是通过二维平面中形的变化,构成具象的景、物、字、画等图案,直接表情达意。具象信息表达的视觉距离不能过近,否则将影响其视觉效果,远距离观看时信息传递的准确率较高。适应电视远景、全景镜头表现。
  所谓抽象信息视觉表达是指通过音乐等有声语言,舞蹈等肢体语言以及光线、色彩的变化,间接表达情感思想。抽象信息能否被观众准确接收和解读,有赖于电视蒙太奇语言的准确演绎,电视镜头的近距离细腻刻画表现。换句话说,电视媒介的介入使开幕式抽象信息表达方式得以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文虎主编,《传播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
  [2]邵培仁著,《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1
  [3]蔡铭泽编著,《新闻学概论新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4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