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百万群众健康屏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 辉
随着“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遵义县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状况正得到根本改变,正在逐步实现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重病不出县”的目标。县乡村三级卫生资源的全面整合,使这里上百万群众的健康正得到有效呵护。
看着即将投入使用的卫生室,遵义县尚嵇镇大碑村村医王文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事村医工作二十余年,自己总算告别了那背着药箱满村转的日子,全村的父老乡亲终于有了一个集中看病治病的场所。
在遵义县鸭溪镇卫生院,分诊台、护士服务站、婴儿洗浴房等本应该是城里大医院才有的服务项目和设施在这里一应俱全,“微笑服务”成为这里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
“现在县人民医院不仅服务态度好、医疗水平高,而且收费合理公道,这才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医院!”刚治愈骨髓炎准备出院的三岔镇妇女廖正萍,对遵义县人民医院如是评价。
据遵义县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张道超介绍,近几年来,遵义县卫生系统集中财力人力,花大力气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较好地发挥了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骨干作用。在建设中,重点办好县级医院,使其发挥县域服务和培训中心的作用;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使其发挥医疗卫生服务的枢纽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其发挥服务网点的基础性作用。
遵义县卫生局局长田斌告诉记者,随着“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状况正得到根本改变;导医、选医、就医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县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重病不出县”的目标。县乡村三级卫生资源的全面整合,使这里上百万群众的健康正得到有效呵护。
筑牢“网底”夯实“地基”
一个时期以来,基层卫生医疗状况设施落后,从而导致卫生服务水平低下,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网底’建设是重中之重!”田斌认为,村级卫生室、城镇社区医院,是老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要真正抓好全县的卫生事业,就必须筑牢“网底”,加强村级卫生室的软、硬设施建设。
据了解,遵义县从2008年开始,就制定了三年内新建262个卫生室、完成建设健全“村卫生室网络”的目标,目前已完成155个村卫生室的建设。“剩余的100多个将全部在2010年内完成。”
记者在遵义县各地看到,新建的村卫生室统一采用黔北民居风格,外表清爽简洁,内部包含了药房、门诊室、观察室、卫生间等齐全的功能板块;每个卫生室配备了治疗床等7000多元的现代医疗设备,使村医告别了过去仅使用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的“老三件”时代;从2009年开始新建的卫生室,又增加了10.8平米的空间……每一个方面都着眼于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都体现出遵义县卫生局对筑牢“网底”、健全“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为全县百万余城乡居民构筑健康屏障的宗旨。
同时,不断加大村医进行业务培训力度,制定村医准入标准,要求村医都必须具备中专以上文凭,且都必须在县卫生系统进行专业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大大提高了乡村医生的技能水平。
在对村医的考核方面,遵义县还建立起严格的督察、淘汰机制。在县卫生局,记者看到了一份即将颁发的“关于整顿乡村医生队伍的通知”,在这份文件里,有39名村医将被清退,121名村医被限期整改,被清退和整改的这部分村医是因为服务方式粗糙被主管部门查出来的,有的是违规违纪被老百姓举报的。如此大的力度,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遵义县筑牢“网底”的决心。
县卫生局副局长王连学介绍说,村级卫生服务设施的完善和医务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农村群众“小病不出村”的愿望,标准的村级卫生室同时也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定点单位,大大方便了参合农民就近就医,辅助了乡镇卫生院乃至市区医疗机构,缓解了群众的看病压力,节约了医疗卫生资源。
三级联动协力建“网”
田斌认为,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作为“网底”,村级卫生室的基础性作用自然不言而喻,而如何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以及乡镇卫生院的骨干作用,对于网络的建设及其功能的发挥同样至关重要。
在业务指导方面,实行以大带小,以上带下的技术服务模式。县人民医院定期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免费业务指导和培训,乡镇卫生院又对村医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使医学信息、医疗技术实现三级共享。这样有利于乡、村卫生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基本医疗、卫生管理等任务的综合服务能力。
在治疗方面,建立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分级医疗服务模式。乡镇卫生院推行“首诊制”,让一般常见、多发病在乡(镇)卫生院首诊,乡镇卫生院遇危重手术时,县人民医院及时组织专家前往会诊,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大病则转向县人民医院。全力打造“大病不出乡(镇),重病及时转诊”的分级协作治疗,有利于分流患者,减少患者的就医成本。
作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中枢,乡镇卫生院则承担着绝大部分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我们镇卫生院其实就是鸭溪镇的卫生局。”鸭溪镇卫生院副院长王成刚说,镇卫生院不但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本区内的老百姓提供好服务;还要管理村级卫生室,为村医提供支持、培训等。
笑称自己是“尚嵇镇卫生局长”的梁作辉也告诉记者,多年来,这个镇卫生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村卫生“网底”和村级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村医和村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健全村级卫生管理制度,强化村医预防保健及基本医疗规范,以此来防御和控制相关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
2009年,遵义县共投入819万元改扩建22个乡(镇)卫生院,被改扩建的卫生院现已全部投入使用。“让乡镇及村医疗机构承担更多的责任,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田斌说,这样就可以让县医院腾出手来更好地服务重病患者,更好地为乡、村两级医疗网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同时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向纵深发展。
随着“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遵义县县级医院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据了解,遵义县人民医院虽然目前还是二级甲等医院资格,但其在科室设置、服务水准、医疗设备及技术等方面早已具备了三级乙等医院水平;遵义县中医院也不甘落后,各项新建设项目也正在顺利推进中,新的门诊大楼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县中医院院长余彬告诉记者,今年全院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明年目标是突破3000万。这样的效益指标在全省县级中医院中都是少有的。
依托人才刷新“网”颜
“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要想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人才为依托。对此,田斌深有感触。“以人才为依托,以质量求生存,以社会效益谋发展,以文化塑形象”是遵义县卫生系统的发展理念。但采访中田斌一直强调“以人才为依托”是第一位的。这位从县医院普通医生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深谙“人才”的关键作用。
在遵义县卫生系统,可谓“人才涌动”。被誉为“用生命书写奉献,以赤诚唱响为民”的李兴才,2003年毅然放弃了在县医院的优越条件,通过竞聘当上了濒临倒闭的鸭溪镇卫生院院长。上任后,他大胆改革,整治不正之风;亲力亲为,凡事躬亲在前,当时因为医院较为困难,为节省开支,身患癌症的李兴才连搬药都舍不得花钱雇人……在他的不懈的努力和带动影响下,鸭溪镇卫生院一改当初的“半瘫痪”状态,焕发出蓬勃生机,2009年实现业务收入800余万元,是2003年的10多倍。
在尚嵇镇卫生院,同样是通过竞聘上岗的院长梁作辉,也谱写出一曲跨越式发展的乐章。梁作辉上任后,着力引进人才、提升服务,使当初设备极少、看病水平低下、年收入不到200万元的卫生院,一跃成为全县典型。这位“外表泼辣、语言干练”的女院长,以成绩兑现了当初竞聘演讲中“我一定是个好院长”的承诺。
在遵义县人民医院,记者还见到通过“游离皮瓣”治疗法挽回无数断指患者手指的外科副主任周丕育;让无数患者从胰腺炎、结肠炎等苦痛中走出的医生饶正伟……他们都是遵义县“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流砥柱。
该县副县长张道超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投入逐步加大,各级医院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医疗设备已逐步配齐到位,大大提升了医疗单位的就医环境及诊疗水平。但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矛盾的越发突出,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最为明显。所以,唯有“人才为依托”,不断补充全县卫生系统的人才“原动力”,拓展“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发展,才能让老百姓真真正正得实惠,共享健康阳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8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