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婉浈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习观察方法
  
  课文是作者经历观察与思考之后。以一定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的作品。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感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实现由语言形式感悟观察方法的逆向思维过程,使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如教学《鸬鹚》第一自然段。教师可先让学生充分阅读或想象文章中所描绘的宁静的画面,结合插图说说“本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然后再品读、领悟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有顺序、有重点地把观察到的情景表达出来的,学习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桂林山水》时,在学生阅读、体味课文语言,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设问导思:“课文写的是桂林的山。拿它与哪里的山作比较?抓住了桂林的山的哪几个特点?”从而习得运用比较、分析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在习作教学中指导练习观察能力
  
  学生内化的认识外化为能力。才最终完成培养观察力的任务。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要求。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发现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启发指导,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切实培养。
  例如,我曾指导学生描写拔河比赛的精彩片段。第一次大多数学生只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进行拔河比赛,没有具体的描写,内容空洞。于是我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议,相互交流心得: (1)在比赛中,运动员的神态、姿势、动作等有哪些特征? (2)哪位运动员特别引起你的注意,你会想到什么?(3)拉拉队的表现怎样,赛场气氛如何?通过这些问题,他们互相启发,原来没注意的细节得到了补充,不仅作文内容具体了。同时也学会了点面结合、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
  
  三、在生活实践中指导养成观察习惯
  
  学生观察能力不是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延伸到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例如,教《古井》一课时,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设问导思:“在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事物与古井一样,默默无闻,不求索取?”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广泛联想后,有的说:“学校门前的台阶,任人践踏,给人方便却从无怨言。”有的说:“我家附近的石板桥,天天驮着过往的行人。从不动摇。”接着再以“你们身边还有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质?”拓展思维,促进学生观察积累的再现。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只有在观察中思维、思维中观察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而且为他们养成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供了强烈的心理动因。
  
  (责任编辑 胡本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9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