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是其必备的能力之一,不管是从自然、科学还是生活上,都是必不可缺的能力。尤其是在小学科学课这一课程,因为小学科学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若是缺乏观察能力就会影响课堂讲课进度,也难以使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设下障碍。因此,笔者就培养小学生在科学课中的观察能力做出分析,旨在提高科学教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视,以供参考。
就小学科学课而言,观察是学生学习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听课质量,还能促使学生从细节中学习到更多知识,从而通过自身能力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充实自身知识库。在小学科学课中,需要学生通过对实验的细致观察、探讨和分析,进而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所以,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探究新型培养方针,以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
一、促使学生养成经常观察的习惯
就小学生而言,其年龄尚小,认知层次较为单一,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是通过观察这一手段进行学习,教师可针对这个方面不断丰富小学生基本科学常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所以,应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这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观察的行为习惯。因此,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并且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科学课不要单一地在教室中度过,而应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观察外面世界,多观察周围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提出实际问题,例如:马路为什么是固定的颜色?汽车为什么都是一样的?篮球为什么可以弹起来?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既可提高學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扩展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深度。
二、完善科学实验教学活动
据有关研究证明,多数小学生对于动手实践的活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适当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安排科学的动手实践强的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而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先进行实验正确示范,使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具体操作步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加深实验操作记忆。在教师示范结束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实验台上操作,在操作前要让学生先回忆教师的操作过程,以加深学生实验操作记忆,之后,让小学生结合自身刚刚观察到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要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以达到对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记忆整合。在小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监督学生操作流程,防止学生因错误操作引发危险。因此,完善的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较大提升作用,帮助学生思考能力进一步拓展。
三、以观察为依据,使学生理清思路
在行为上,观察属于一种主动行为,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目的性,并且观察不单单只有视觉这一方面,同时还由思维、触觉、嗅觉等多方面组成。而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要使观察涉及多方面有些困难。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透过事物本质让学生进行观察,应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观察,以此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教师不管是在对学生提问还是讲解过程中,都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式学习,使学生联合实际与自身生活中观察的对象,促使学生给出科学答案。
四、促使学生多方位观察
由于观察能力具有较多复杂因素,其包含着方方面面,虽然小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观察本质,只是停留在观察能力的表面。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为主要目的,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深度与宽度进行拓宽。为满足学生观察需求,教师应帮助学生改变以往的单一观察方式,进而使用更全面化、更系统化的观察方式,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以满足科学教学的需求。例如以往某教师在授课中,针对水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为让学生对水有更全面的了解,该教师就在科学课上拿出三个装着不同液体的容器瓶,分别装着纯净水、白醋和糖水,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进行区分。而学生通过视觉很难辨别三个容器瓶装的物质,因此,该教师就让学生通过嗅觉、味觉进行辨别,学生正确做出区分。因此,这种全方位观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观察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师应科学安排教学活动,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项目,同时重视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构建更生动、形象的科学课堂,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0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