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绘画表现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但是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技能虽不是太难的事情,但在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进行表达时存在很大困难,如写生、主题画。幼儿常常无从下手。针对问题,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笔者在绘画教育实践中进行了摸索,现将经验做个小结,以期抛砖引玉。
通过创设环境提高幼儿绘画表现力
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环境可视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
在引导幼儿绘画的准备活动中。笔者注重布置与内容相关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效。让丰富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主动感知和探索的物质条件。
如在《有趣的植物写生》活动中。笔者准备了几种不同的盆栽仙人掌,布置在班级的植物角,通过几天的晨区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为写生活动做好铺垫。在写生活动中,由于幼儿有感性经验的积累,有近距离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较生动、细腻。有的幼儿用又粗又长的直线表达叶子、有的用密密麻麻的小点、有的用细密的短线……生动地表达他们对仙人掌的认识。在孩子的画中,笔者还意外地发现个别幼儿竟然画了透视的花盆,还创造性地给花盆装饰了许多美丽的图案。而这一切正源于孩子对事物的充分感知。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怎样的创作材料,对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认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后,应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使他们在自由的创作环境中,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如水彩笔、蜡笔、记号笔、颜料、画纸、色卡纸、橡皮泥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幼儿整合自身的经验。通过自己的特有的绘画,美术语言进行大胆创作,教师在一旁启发幼儿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看法画出来。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引导幼儿调动各种感官丰富幼儿绘画表现力
一、借助听觉辅助教学,提高幼儿绘画表现力
选择感情基调相同的作品进行教学。音乐与美术作品的情感基调相同,幼儿在欣赏时都会产生相类似的情绪体验。如在活动《神奇的魔盒》中,笔者选用了一段紧张、急促的音乐。中间夹杂着打雷闪电的声音。在请幼儿运用绘画方式表达这段乐曲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黑色、紫色、深蓝色等象征死亡、危险的色彩,运用杂乱的线条表现乌云、雷电。当画雷雨过去,听到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小鸟叽叽喳喳的音乐声时,孩子们又选择了象征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的绿色,用曲线表现柔和、流动……音乐中还有节奏,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我们选取幼儿能感受和适合的音乐加以运用结合到绘画活动中来。
选择形象鲜明、节奏清晰、段落突出的作品进行教学。如在音乐游戏《小鸟和大象》进行听想画活动时,就取得很好的效果。由于音乐中的小鸟和大象这两个角色形象鲜明,区别很大,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孩子们的作品中。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有的用细线来表现小鸟。有的用波浪线,有的就用细小的点表现,而表现大象的则运用大黑点、长直线等来表现。但无一例外的是,孩子们知道,他们听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一种是轻快、柔和音乐。用的线条轻、细、柔和;另一种是笨重、缓慢的音乐。则运用粗、硬、重的线条或者形状表现。此外。笔者还选择了一些优秀的乐曲,如《大雨和小雨》、《大灰狼和兔子》等进行这种形式的绘画。虽然音乐、美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但通过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能让幼儿直接地体验到快乐。同时幼儿又通过形象鲜明、对比强烈的音乐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提高了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运用晨间的时间,提前欣赏。为了达到较好的活动目的,笔者通常在活动的前几天,或当天展间活动时,就播放音乐给幼儿欣赏。但不对幼儿作任何指导。只要求幼儿安静倾听,感受音乐。幼儿在倾听数遍后,引导他们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领悟、理解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欣赏的要求:如何利用身体语言去表现音乐,幼儿通过与音乐的互动,对音乐产生更深的共鸣。然后,继续组织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表现的内容,通过提问、分享,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最后才能进入绘画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绘画活动进行引导。
二、引导用动作表演感受音乐,增强幼儿绘画表现力
在绘画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幼儿想象很好,但无法用笔表现,这时就要借助幼儿的肢体语言。引导幼儿在欣赏过程中用动作表现出来,通过身体活动,认知想象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如在活动《神奇的魔盒》中,幼儿通过听音乐自由的创编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教师随意或有意地接近某位幼儿,用动作表情进行提示,并模仿他的动作或用眼光、表情、体态对他的反应表示认可和赞赏。幼儿在活动中听到流水的声音,能用轻柔、舒缓的动作来表现;听到欢快的音乐,能用小兔跳、骑马等动作来表现;听到紧张快速的音乐,他们的动作也加快速度,表情也跟着紧张起来……活动因为音乐内容较好理解,幼儿创编动作充满创新的自信,能创编出不同的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在绘画时由于前期动作的表现。幼儿有了深刻的印象,绘画中幼儿显得轻松自如,表现方法多样。有的幼儿运用弯曲的波浪线表现听到的水声,有的用螺旋线表现水声,有的用乱线表现听到的雷电声。有的用折线表现雷电声……
三、结合音乐游戏,激发幼儿绘画表现力
幼儿理解音乐具有明显的外显性,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第二生命。”游戏是激发幼儿欣赏兴趣的有效手段。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辅助绘画教学。如在欣赏音乐《狮王进行曲》时,可先组织幼儿玩角色游戏:请一位幼儿当狮王。一位幼儿做猴子,其他幼儿扮演小动物,并让幼儿带上头饰。在游戏时,教师进行情节指导:狮王走出来、小动物吹号、小动物表演、狮王捉小动物。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创造性地表现狮王走路、吼叫和小动物吹号、表演的动作。幼儿在游戏中学握了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又通过动作加深了印象,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能很准确的表现出动物们快乐的情绪。加上幼儿的动作表演,又加深了幼儿对动物动作的体态的认识。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动物高兴、狂欢时夸张的表情,吹号、表演的动作都很到位。
四、描绘自己的感觉、体验,丰富幼儿的绘画表现力
除了提供可视的事物给幼儿绘画,还可依据孩子的生活体验来描绘自己的感觉,也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引导幼儿通过味觉酸甜苦辣,或曾经的感受(如哭泣、快乐等)进行作画,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进行表达,孩子们常常能创造出令人惊奇的画面。如画哭的活动中,孩子有的画自己被妈妈打了,有的画在医院中看病的经历,画面生动有趣。在画酸的活动中,有的幼儿画了吃酸东西后的表情,有的画一颗大大的柠檬……
适时地提问引导有利于幼儿寻找合适的表现方式
在画《我的好朋友》时,笔者没有示范,只是在自愿当模特的幼儿中,特意选择两位发型、服饰、脸型有特点的孩子,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如:这两位小朋友的脸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她们的五官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谁的服装?为什么?在绘画过程中,当幼儿提出“……怎样画”的问题时,笔者没有直接提供答案和方法,而是用提示性语言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绘画,如:林欣蕾小朋友的衣服领子很有特色(毛领),应该怎么画更像呢?领子上的毛是怎样排列的?庄乐萱小朋友的头发(冲天辫)像什么?……幼儿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有的用又细又轻的线表现发梢,有的直接用倒梯形形状表现发型,有的幼儿还用透视的方法表现套在毛衣里的脖子……其中梁曼碹的作品让笔者印象深刻,他画的是林欣营小朋友,不仅把脸部特征表现出来,还能注重细节地表现出衣服的皱褶、服装上的图案、两手插腰的姿势,毛领用排列整齐的短线表现,甚至由于裁剪和身体动作的原因,连衣服上的半个青椒图案,都表现的很到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特别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在活动中应给幼儿提供说画的机会,让幼儿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教师从孩子的语言中获取重要信息。再经过适当的引导让幼儿画出他们真正想表达的内容,通过良性的师幼互动,也能有效的提升幼儿对绘画内容的表达。
总之,不管我们在组织何种教学活动,都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站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基点上,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9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