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深水者得蛟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贤敏
电视新闻采访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采访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
一、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新闻采访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如到偏远农村采访,一个来回差不多就得一天时间,有时为了及时播出当日所采访内容,还得算好回到电视台对所采访内容的后期编辑制作时间。因此。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备好、备足相关的采访设备。摄像机对于电视记者来说,就像是士兵手里的枪。一把好枪加上充足的弹药,才能打好仗,同样,机器能否正常工作,电源是否充足,带子是否足够,是顺利完成电视新闻采访的重要保障。
其次,要围绕相关报道内容准备有关资料。从大处讲,就是要站在全局高度,了解掌握上级精神,以及近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等。这样有助于我们在采访时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问题。从小处上讲,就是记者要了解被采访者及当地的历史和现状,如某个乡镇的地理位置、人口、土地面积、特色产业、领导班子、新农村建设等。这样,采访时就不至于说外行话,容易与被采访者找到共同的语言。
二、涉深水者得蛟龙
新闻界老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一名合格的记者,不光要有敏锐的目光,过硬的文笔,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众脉搏,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实践证明,距离群众的生活越近,越容易捕捉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2009年受莫拉克台风影响后的一个月,我带着《受莫拉克影响,我县猕猴桃损失惨重》的题目到一个偏远乡采访。在拍摄了一些猕猴桃受灾画面后,就想赶回去完成报道任务,却发现当地果农在采访中提及猕猴桃受灾严重,表情却很轻松。在与果农的深入交谈后了解到,虽然当地猕猴桃大量减产,但是,由于外来订单增多,猕猴桃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当地果农对猕猴桃增收信心十足。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只有多下基层,多同群众交谈,记者才会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也会获得丰富生动的语言,为写出好的作品提供良好的条件。记者要不怕吃苦,多到小、散、远的农村走走。多到群众中走走,才能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好作品。
三、细节彰显感染力
生动的细节可以调动观众的情感,引起观众的关注。细节把握得好,新闻的质量就高;没有好的细节,新闻的质量就低。记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一边用心体验。一边认真采拍。充分掌握丰富的原始材料,然后通过分析、判断、提炼,把那些最能表现主题、特点鲜明、文字和画面语言内涵深刻的细节筛选出来。
怎样抓细节呢?首先。选择恰当的位置,这样才能拍摄出满意的效果。其次,观察采访对象不能面面俱到,要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深入、透彻的观察,其余部分稍稍注意即可。第三,观察事物,要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展开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善于在联想的基础上再创造,丰富其内涵,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25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