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凡芳

  【摘要】在当前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大力加强库区全体居民的生态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态道德素质。这对于三峡库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后三峡发展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良性运营和管理,以及全国的生态文明发展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峡库区 生态文明 生态道德
  
  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解决生态问题不仅要靠科技的、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还要靠道德的手段。
  三峡库区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的历史必然性
  三峡库区生态道德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环境思想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体现。虽然生态环境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并不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掘出不少极富价值的相关论述:一是人类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二是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必须爱护自然,而不应破坏自然;三是人类要按客观自然规律办事,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马克思曾指出:“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人类的发展必须同自然规律相一致。马克思的上述重要论断正是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的科学理论基础,对生态文明、生态道德建设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进行三峡库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道德建设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三峡库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是三峡库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包含着对当前生态问题的一系列观点、要求,它指向的是一种比传统工业文明更高级的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的这种生态指向和生态要求,对于三峡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反映在三峡库区今后运营与发展的方方面面。科学发展观明确指明了库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确方向,相应地,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行为、发展方式,必然有害于三峡库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对库区、对当代人是一种危害,而且更危害到全国的生态环境,危害到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更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正是从这一角度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样可以也应当反映到道德层面,成为一种道德判断的标准。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三峡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三峡是后三峡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生态和谐又是和谐三峡建设的内在要求、前提和基础。三峡库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之间特别是后三峡发展时期良性运营的基本原则,而生态道德建设对和谐三峡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峡库区是否和谐尤其是库区居民与三峡周边的生态环境是否和谐,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生态道德水准高,库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就好,生态道德水准低,生态环境状况必然会存在很多隐患和问题。因此,三峡库区整体的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峡、尊重三峡自然生态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
  培育库区全体居民生态道德意识,是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成果,同时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荣共进的双赢关系。生态道德是发展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生态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发展成果,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道德是人们在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在道德领域的一种重大进步,是人类美德的一种明显提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它自然属于生态文明成果的范畴。因此,加强三峡库区生态道德建设的同时,也为三峡库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注重生态道德建设是三峡库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三峡库区城乡统筹发展是全国范围内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盲目进行,必须顺应规律,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①三峡库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特别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三峡库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不重视对库区生态环境的考察和量化分析,盲目地、想当然地作出决策,势必会破坏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库区的水文地质,引发自然灾害。”②“目前,三峡库区沿江农村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很低,大多是靠天吃饭,要解决库区人民温饱问题,实现脱贫致富,进行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环境监测系统建设,重视退耕还林还草、控制污水废气排放等,统筹兼顾,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③而这些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要得到贯彻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设想得到实现,必须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念植入内心。
  三峡库区生态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随着2009年三峡工程的建设完工,三峡工程的中心工作将由工程建设转向水库的管理,即“后三峡”发展时期。后三峡发展时期能否形成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符合三峡库区实际情况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库区居民的生态道德意识薄弱。长期以来,发展经济一直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导致了思想道德教育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忽略。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在三峡库区,公众生态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全国的大环境一样,库区很多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缺乏生态道德意识;二是三峡库区很多居民环境科学和生态知识比较缺乏。
  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生态道德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三峡库区的经济结构与现状是:“库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弱,部分移民搬迁后经济收入降低,贫困仍然是困扰发展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库区出现一产弱、二产缺、三产虚的现象。三峡库区各区县大多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较落后,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产业培育不充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移民就业和生计无着落。”④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在这样的基础弱、底子薄的现实面前,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当前构建和谐三峡、生态三峡面临的棘手难题。
  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已成为库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同时也必然成为生态道德建设的制约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说:建议国家争取再用10年时间完成500万生态性移民。2009年9月于重庆举行的第11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的这番发言,引起广泛瞩目。有统计数据显示,库区人口总量呈增长趋势。未来10~20年时间,库区人口总量仍然会持续增长,与区域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对其承载容量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峡库区生态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注重三峡库区全体居民生态道德教育的深入有效开展。任何一种道德最终能否为社会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生态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注重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系统化,进一步深化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三峡生态安全作为库区居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
  提高库区领导干部整体的生态道德修养是关键。三峡库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事件有的是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造成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领导人生态道德素养不高和决策失误引起的。因此,库区的领导干部肩负的生态道德责任尤其突出。领导干部生态道德素养的高低对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一个引导、示范和榜样的作用,这比单纯的进行说教和教育宣传的影响力度要大得多。
  建设有利于生态道德建设的良好经济氛围是核心。目前,三峡库区正处于运营、管理探索时期,在这一时期所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更为沉重,如何塑造有利于生态道德建设的经济氛围,就成为了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变革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和人均物质消耗量的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要倡导循环经济、经济绿色化。
  确立完善科学的生态道德评价体系,是三峡库区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社会正常生态道德秩序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态道德评价的积极作用;而社会生态道德秩序的紊乱,往往与生态道德评价的混乱和无力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生态道德评价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科学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三峡库区居民对三峡生态环境的道德情感是依托。一般说来,生态善恶感、生态良知感、生态正义感和生态义务感是生态道德情感评价和价值的目标所在,也是生态道德情感活动的主要形式。加强对库区居民进行热爱三峡、保护三峡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从传统工业文明向新的生态文明的转变,这是一场文明的革命,必将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把生态道德建设放在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大环境下加以推进,从而充分发挥出生态道德建设的社会功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作者为重庆三峡学院政治法律系教授;本文系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注释
  ①②③郭学军:“三峡库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思考”,《人民论坛》,2009年8月(中)。
  ④郭学军、刘卫星:“库区移民与构建和谐三峡研究”,《人民论坛》,2009年7月(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2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