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 立 张文朋
【摘要】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的思政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工作的主导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 管理模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强调了要“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的思政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广泛而深远的。然而,应当看到,一段时期以来,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少教育者误将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者的主导作用看作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客观感受和个性差别,使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最终导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取得实效。鉴于此,应该重新认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工作的主导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现状
没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体现出工作指导思想和管理艺术。而当前不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未体现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以人为本”思想,反而与现实的发展和要求脱节,致使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在动力和具体需求,在教育目标方面也失之模式化、理想化,没能采取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在教育方法方面,不少教育者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单一封闭的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师生双边活动的整体。这种带有“强制性”色彩的教育模式片面地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出发,难以顾及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现状。此外,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不能及时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现状与实际需求。这都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对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由于教育者处于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下,片面强调学生的接受与服从,过于注重教育者在“做什么”,而忽视了学生内心在“想什么”。在具体管理模式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了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忽视了特殊学生群体的需求。学校“以人为本”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关注特殊群体。特殊群体指的是在经济上或者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的学生,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工作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协助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向上,勇于面对现实,努力克服困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少学校均制定了很多相关措施来对特殊群体进行补助和帮扶,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尚不理想。
教育者角色的错位。学校思政工作的教育者应当向“引导型”方向发展,而目前不少教育者仍处于“事务型”的工作模式。工作人员往往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解决具体事务上,没有时间去对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也没有时间引导学生,角色出现错位。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传统管理模式的负面作用。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对学生来说,教师是最主要的管理者、教育者。由此可见,教育者的管理意识与所采取的管理模式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有密切的联系。我国的传统管理模式沿袭多年,以“管”为主,将学生置于客体位置。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的客观需求,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管理模式仍然不知不觉影响着工作者。所以必须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权利,维护其尊严,注重发挥学生潜能,使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素养。教师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以及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学校的思政工作者难以胜任这一工作,他们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忽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学校对思政工作者要求较低,认为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在进人方面没能“严把质量关”。加之学校的思政人员往往地位偏低,待遇不高,基本素质相对欠缺,随着学校的发展,这些矛盾逐渐突出,使得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整体环境的原因。“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社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机制往往鼓励高高在上的硬性管理模式,希望学生能够绝对服从,循规蹈矩。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张以及招生人数的持续增加,思想政治工作者却没能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少学校思政工作者的配备偏少,师生比过低,造成“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实现难度增大,无法落实。此外,不少学校经费短缺、办学条件难以改善、实践环节薄弱等,都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实施。
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建议
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对象是一个个有着独特个性和充满活力的学生个
体,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需求,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和说教,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结合其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引导其自由选择受教育的方式,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和谐统一,促进其个性的自主发展。应该意识到,以人为本不但是一种管理的思路,同时也是一种思想观念,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预期的实效。改革传统的管理意识和模式的历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思政工作者应该在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渗透进以人为本的理念。
加强学校思政工作专业队伍建设。在思政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专业队伍地位的丧失。在以人为本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专业队伍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专业队伍素质相对较低,难以充分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应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工作热情的辅导员专业队伍,并大力推进辅导员的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其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使命,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高标准、严要求、细考查”,严格把好“入口”关。此外,应充分意识到,思政工作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体现者,是学生接触和了解学校的窗口,其工作水平、工作态度、责任心和能力都对学生的成人、成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创造机会,增大投入,使思政工作人员加强学习,通过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途径,铸就一支专业素养高的思政工作队伍。
思政工作者是学校教育第一线的人员,由于其与学生的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因此也容易得到学生的信赖。思政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人生态度、文明礼节也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较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此外,要通过科学规范学生思政工作者的权、责、利,在政策上适当倾斜等措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建设。
优化学校思政工作环境。构建良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政工作环境,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实施。
第一,树立服务理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当前的教育已经逐步具备产业化的特征,学生缴费读书,上学已经变成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服务意识,树立服务理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赋予学生主体地位,这同时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工作的重要基础。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过去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反思,改变传统的生硬做法,平等对待学生,通过讨论、协商等方式来“润物细无声”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做自己思想的主人。
第二,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校风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生活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也是培养其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有效做法。要在学生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构建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有力的舆论氛围。此外,应采取相应措施,发挥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精华的隐性教育功能,动员有关社会力量,积极开展与其他学校的社区、部队的共建活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第三,注重制度环境的建设。科学的制度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以人为本文化氛围的先决条件。要从机制建设入手,摒弃传统体制下阻碍学生发展的部分,构建科学的教育机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教育者和学生均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共同创建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作者单位:山东青州第二炮兵士官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3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