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企业人才需求困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占东 周向阳
[摘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使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胜任钢结构企业的工作任务。这样做。既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解决就业压力,也解决了钢结构企业人才需求的困境,实现了学校与钢结构企业双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现阶段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根本。
“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也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工学结合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这种人才培养模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我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还包括专业建设,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
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大量资金的投入,钢结构建筑在大跨度、多高层、住宅钢结构、门式钢架轻钢房屋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扩大,钢结构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轻钢结构建筑房屋体系工业化的生产特点,为这场革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政府部门也在大力促进建筑行业向产业化、工业化方向发展,轻钢结构建筑房屋体系已被建设部列为国家工程示范建筑体系。钢结构建筑体系以其高度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高效的现场安装水平、优良的使用性能,必将发展成为今后我国低层建筑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
钢结构建筑物因为其使用的钢材料可以循环利用,又便于工业化生产,故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由于各种原因,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所占比重不到5%,而发达国家已达到了50%以上。为此,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钢结构的制造加工和安装是我国建筑行业一个新兴的产业。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科技的进步,催生了全国各地钢结构企业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以其建筑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美观、施工周期短、可实现产业化生产、钢材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和节能运行管理过程中,可以完全做到降低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源来从事建筑活动,更加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作用愈加显现。从20世纪80年代还仅仅应用于建筑厂房的屋顶和一些构筑物的部件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钢结构已在一些大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浙江省为例,近年来,浙江省钢结构制造和设计加工安装企业已发展到100多家,其它与钢结构行业配套的相关企业及未登记在册的小型纯加工企业也与日俱增,涌现出东南网架、杭萧钢构等一大批专业设计、制作企业,他们凭借自身实力在全国范围内承担了许多结构复杂、难度很高的钢结构工程,为浙江省赢得了荣誉。
目前制约钢构企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钢结构企业大多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遵循调整、完善、提高、发展的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扩大建筑用钢,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促进了产品工艺结构的完善配套与优化升级,逐步实现了钢结构施工企业的集约化、系列化、配套化、品牌化,推动了钢结构企业向着科技用钢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钢结构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企业融资困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尽管钢构企业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钢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资信度较低,又处于成长起步阶段,资金的需求额度较大,且多属中长期。而各金融机构对规模小的工业企业,授信额度一般都较低。以前由于一些企业诚信度差,不能及时还贷,影响了各金融机构对钢结构企业放贷的度和量,加之金融部门为了降低风险,对新办民营企业贷款项目审核严格,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提高了放贷的“门槛”,使大多数企业的贷款难度加大,而且缺乏灵活性,不能以土地房产等财产评估做抵押,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新技术研发投入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钢结构企业规模小而不专、大而不强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核心竞争力不强。中小型钢构企业的研发支出不到产值的1%,而国际国内钢结构技术正日新月异,仅从我国目前钢构企业五种经营方式(传统经营期、拓展经营型、实力经营型、集约经营期、从属经营期)来看,无一不是或在某一个技术领域在经营规模上取胜。一般的钢构企业以简单的加工为主,自身技术资质都不高,大多在中级资质,高级资质很少,特级资质空白,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极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意识不强,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各企业基本没有自己的专业技术研发攻关队伍,政府也未能重视和关注钢构企业技术研发攻关工作。要想在钢构行业发展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力量,就必须有自己的拳头技术质量产品。
钢构企业招工困难。钢构企业是一个新的产业,历史上没有钢构技术工人,所以短期存在招工难问题,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工人及熟练工人。目前各企业熟练工人不多,中高级技术工人更是凤毛麟角。
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难以留住人才。一般中小型钢结构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软环境差,服务意识淡薄。各企业之间互挖人才、互挖工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承揽到大体量的施工项目,缺乏强有力的快速安装施工能力,不能准确地掌握设计施工技术等。
高职院校《钢结构》课程面临的困境
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对钢结构课程重视不足。高等院校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不足,目前国内极少数院校开设了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以混凝土为核心开设课程和开展专业技术教育培养,钢结构课程作为一门普通课程,仅讲授钢结构的基本设计,缺少构件加工、制作和安装等教学内容,更没有实践教学环节。
钢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缺失。产生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场地方面,实验实训的教学场所主要围绕
混凝土课程进行,而钢结构实验设备和实训内容不同于混凝土并且钢结构实验和实训投入设备和耗材费用高,高职院校难以承担;二是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实践教学环节中根本就没有设置钢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
高职学生钢结构企业就业难。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据调查,浙江某高职院校土木工程系2002年至2008年毕业的783名学生,从事钢结构相关工作的仅有19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只能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工程方面的工作,学生很难胜任钢结构企业的工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双赢
目前制约钢构企业发展的四个瓶颈有三个与专业人才有关,企业要发展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怎样解决企业发展专业人才需求的困境,是摆在企业面前需要解决的课题;拓展土木工程就业方向,加强钢结构课程实践教学是摆在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面前的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良策,既解决企业难题,也解决学校就业困难。
“校企合作”技术研发。结合企业与学校的资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加强新技术研发。高校师资参与企业的新技术研发,成为企业新技术研发团队的强大支持和企业新技术研发团队的参与者、创造者,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科学实验仪器设备;教师参与新技术研发过程提高专业能力。校企合作实现人财物的互补。
“工学结合,订单式教育”。“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也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工学结合,订单式教育”主要体现在土木工程专业与钢结构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内容,以企业需要为导向;土木工程专业与钢结构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和开发,更接近于实际工程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企业既是学习的教室,也是工作的场所,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毕业生直接到钢结构企业工作,实现学习与工作零距离。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详细的管理和考核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弊大于利。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与学校对接,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实现双赢,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高校更好地为地方建设发展服务。(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3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