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中供热及节约能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东方
中图分类号:TU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027-01
摘要:本文对我国热网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以这种对实际运行经验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在集中供热中,如何做好节能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热网 供热 运行 经验 基本思路
1 我国热网现状存在问题
1.1 管网设计缺乏统筹规划,加之热负荷发生较大变化,致使目前管网的水力工况与压力工况混乱状况严重。
1.2 架空敷设的管网使用时间较长,散热损失非常大,腐蚀严重,漏点较多。地沟敷设的管网保温层破损脱落,管道、阀门腐蚀严重。有些热网严重老化,跑、冒、滴、漏问题突出。
1.3 现在运行的热力管网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调节手段和监控不能控制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的平衡调节。不具备分户计量、变流量运行的调节手段。因此,无法实现对热量进行统一调度。
1.4 供热管网系统循环水和补水几乎都没有进行软化和除氧处理,普遍用自来水,个别系统采用地下深井水。这样的水质对供热系统危害是相当大的,会造成管网系统氧腐蚀和结垢,危及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使用寿命。
2 实际运行经验探讨
2.1 一次网运行基本思路。
2.1.1 根据用户对供热量的需求,调节热源出力,保证用户需热量与热源出力平衡,满足供暖效果,达到最佳经济运行状态。(首先根据前一年室外温度变化情况,确定预计供热量,再根据实际室外温度及用户室温变化情况,做以调整,摸索规律。)
2.1.2 采用小流量(恒定)大温差质调节方式。
2.1.3 利用系统出水温度作为运行调节依据。
2.4.4 初、末寒期采取间歇供暖方式,即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调整每天的运行时间和不同时段的供热量。
五是严寒期采取连续供暖方式,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以系统出水温度作为质调节依据,调整每天的供热量。
2.2 二次网运行基本思路:
2.2.1 采取二次网循环水量调节方式。
2.2.2 初、末寒期根据室外温度及用户室温变化情况调整每天的运行时间和不同时段的二次网循环水量,主要还是根据经验和用户上访情况进行调节。
2.2.3 严寒期二次网循环水量基本不变,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由热源进行一次网温度质调节。
2.3 实际运行管理经验。
2.3.1 由于我们公司供热管网辐射面积较大(14.75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条一次网主干线,南线供热半径4.5公里,北线供热半径8.2公里。考虑降低锅炉房一次水循环泵电量,运行一台循环水泵(315Kw),实际运行一次网循环水流量1450m3/h,系统压差0.06MPa。经准确测量,热水到达南线末端换热站需3小时15分钟,循环一周时间6小时30分钟;到达北线末端换热站需4小时43分钟,循环一周时间9小时26分钟。因此,热量到达各换热站相对延时现象非常明显,如果热源出力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在绝对时间内变负荷运行,势必会造成在同一时间内各换热站的热量不均衡;同时按照常规方法依据热源系统回水温度情况调节热源出力,会造成热量的大量浪费。
我们根据上述现象和实际运行经验制定了较为经济可靠的运行方案:一是采取了一次网恒流量大温差的调节方式。二是利用系统出水温度作为调节依据。三初、末寒期热源间歇运行,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确定用户热负荷需求,调整热源出力,提前一定时间保证管道内热量满足用户总热负荷,各换热站根据一次网循环时间规定顺序启、停时间,保证用户不同时间段的室内热负荷需求。四是严寒期热源连续运行,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所确定的用户所需负荷情况,规定热源出口温度,保持出口恒温、在一定时段内热源出力恒定运行。一次网出水温度确定在65~110℃之间。
2.3.2 二次网运行调整主要依据是室外温度和用户室内温度变化情况。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用户测温制度,确保用户室温合格,同时不造成能源浪费。一是初、末寒期根据用户的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情况,及时调整间歇运行时间、循环流量(循环泵降频运行)。二严寒期换热站基本保持恒定流量运行,依靠一次网温度调整用户热负荷。总之,根据用户需热量,依靠调整一次网温度、二次网流量及以二次网运行时间满足用户需求,就是热用户需要多少热量,热源就供出多少热量,二次网就从一次网取走多少热量,有效地防止热用户的过热和欠热的现象。
2.3.3 加强管网调节,做到热力、水利工况不失调。因为换热站内没有安装各种计量仪表,供暖初期,利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根据计算用户流量进行初调节,在供暖过程中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节。
2.3.4 尽量使可利用能源循环使用,例如设备冷却水的循环使用、冲灰渣水的循环使用(10吨/小时)。
2.3.5 精细调整锅炉运行工况,使锅炉达到最佳效率和最高出力。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烟气含氧量(降低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3,控制在6%~8%范围内)、排烟温度(降低排烟热损失q2,控制在160℃以内)、炉渣含碳量(降低灰渣物理热损失q6)等运行指标,提高锅炉热效率(1~2%),同时挖掘锅炉最大潜力,保证锅炉出力最大。
2.3.6 保证锅炉为微正压燃烧,实际运行控制在+40Pa左右运行,提高炉膛温度,使烟气中的可燃物质尽可能在炉膛内部燃烬,减少尾部受热面积灰,降低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
2.3.7 安装有效的吹灰装置,发现排烟温度高于160℃时,对受热面进行清灰,提高尾部受热面传热效率,进而提高进水温度。
2.3.8 认真做好运行中的维护保养和设备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