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小学学具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玉志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由于学习者积极地参加活动,记忆效 果会明显地提高。”查包洛赛兹和西拉延科的实验表明:没有装配活动任务组回忆出图形,漏画了许多重要零 件,而有装配任务组回忆出的图形,画得比较正确。
  充分发挥新教材中学具操作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 地获取知识。活跃的情绪状态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对识记材料的极大兴趣,集中他们的 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就会感到新颖奇趣,容易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充分 在感知中形成概念,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方法规律,形成各种学习能力。加强学具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运用学具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陈千科实验结果如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小学二年级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效果,在四年级则看 到相反的对比关系,但两种记忆不太显著,到六年级起两种识记效果开始出现较显著的差异。
  学具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转化和发展。学具操作,对提高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无意识记 和有意识记的同步发展十分有利。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 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 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有意识记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 教学气氛活跃,提高了课堂40分钟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上课前,让学生制作了不同厘米的小棒;上课时,分小组让学生用这些 小棒搭三角形,并分为能搭成三角形和不能搭成三角形两大类,记录每次3根小棒的厘米数,同时思考能搭成三 角形的3根小棒的长短关系;操作结束,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积极组织引导、师生探讨总结,得出“三角形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然后鼓励学生质疑活动,论证不能搭成三角形3根小棒的长短关系。这样教 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灵活地掌握了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拓展了学生积极的 智力活动。
  二、运用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通常都要经过“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概念的形成是由具体到抽 象,尤其学习起始概念,更要靠亲身感受。在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分析 、归纳,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有关形成概念的具体实在的材料,结合活动情境、生活情境进行具 体到一般特征的分类,有利于促进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正负数的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制作活动温度计、活动海洋图(潜艇活动)等学具。上课时 让学生操作,理解零度、海平面作为基点的含义,理解零度以下温度是零度以上温度的相反方向、相反意义; 海平面以上是海平面以下的相反方向、相反意义。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明确的 正负数概念。这样操作与生活实际体验相结合,逐步舍弃非本质属性,使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极其深刻。
  三、运用学具操作,帮助学生推导几何公式和计算法则
   动手操作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小学生在 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因此 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让学生动手的机会。笔者认为:要重视学具操作中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弄清算理 、建立数学抽象概念,启发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概括公式、法则等。实践证明:学具操作比教具演示的教学效果 更胜一筹。
  如几何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用硬纸自己画画划划、割补拼凑转化得出;计算法则的来由,可让学 生用实物图片自己去摆摆做做、看看想想得出。
  例如、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首先,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各种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画出所有对角线 ,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同时观察并思考:1.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2.三角形内角和的总和;3.三角形 内角和的总和与多边形内角和的关系,并整理成表如下:
  附图{图}
  附图{图}
  (+4)-(-3)=(+4)+(+3)+(-3)-(-3)=(+4)+(+3)=+7
  3.操作解答:
  (+2)-(-3) (-4)-(+2) (-3)-(+5)
  并板书:
  (+2)-(-3)=(+2)+(+3)+(-3)-(-3)=(+2)+(+3)=+5
  (-4)-(+2)=(-4)+(-2)+(+2)-(+2)=(-4)+(-2)=-6
  (-3)-(+5)=(-3)+(-5)+(+5)-(+5)=(-3)+(-5)=-8
  四、引导归纳出异号两数相减的计算法则,并举例论证此法则也适用同号两数相减,从而得出完整的正负数 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具操作中,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学具操作中,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 与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大量感性材料,找出有规律的现象,学会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 。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和途径,也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