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改后历史教师的正确定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 伟

  新课改的实行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比如有些老师这样写到: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推进。还有老师这样说: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是几桶水。从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那种焦虑和诚惶诚恐的心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是必要的。但把学生知识的获得途径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以为自己没有几桶水,学生也不能有几桶水,这样的观点我却不太认同。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做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
  新课程提倡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高明的教师我想并不仅仅因为他的知识有多渊博!做一个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老师也很重要。学问的境界是无止境的,而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当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孜孜不倦的做学问,甚至取得超越我们的成就时,我敢说,我们是成功的,世界上很多伟大科学知识和理论的产生,不就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后继做出来的吗。
  二、做一个求真务实的老师
  在新课程带来的挑战面前,我们不免会产生焦虑,正如有的老师所说的那样“随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推进,学生的问题肯定会越来越多,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是我们难以估计的,被学生所问倒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在这种时候,我们是尴尬万分,拼命掩盖自己的不足,还是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沉默相对?我认为,勇敢的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确实存在不足,坦然面对更重要,换个角度想问题,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兴趣,不是每个领域我们都能通晓,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种不足,不要妄自菲薄自己。学生能对老师提出他自己的思考和问题,恰恰可以证明我们的教育在走向成功!培养一个独立思考,敢于质问怀疑的人,不正是我们现代教育的目标吗?因此,我们不需要恼怒,也没必要尴尬,更不必惶恐不安,我们应该微笑!在我们被问倒的时候,也许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思想者。高明的老师应该在袒露自己真实之余,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共同成长。
  三、转变自己的角色
  做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借用刘娴老师的话:“把自己从过去的教学大纲、教材的解说者、知识的传授者,应对各种考试的训练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从过去的训导者、号令者转变为激励者、服务者;从过去单纯的教学工作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做一个优秀教育者,再力争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在历史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上,我认为下面同行的认识应该得到我们的认同:“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不在于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多少,而在于是不是能够提高我们对历史学科的价值认识,能不能升华我们的历史素养,能不能陶冶我们的历史情怀。我始终认为,历史教学之所以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就是我们仍然在“知识本位”的泥潭里匍匐前进,我们没有回归教育的原点去看待历史教学。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以古知今,服务人生。通过对历史元素的解读,对人类文明的演变历程的把握,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使学生更好的认识现实社会,服务现实社会。如果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甩不掉高考这个枷锁,历史教学是没有希望的,历史新课改也是没有前途的。也就是说,教师带着中国式的虚伪去进行历史教学,高中教育是没有希望的。 “历史教育应当以陶冶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为根本。”
  在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上,我比较赞成“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课堂上,我们不光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一种健康的价值观。教给学生有生命的东西,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这是历史老师的责任。”
  在对教材作用的认识和对教材的处理上,下面这些认识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高中新课程在理念上一再强调,教材并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而仅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它是教学的依托、凭借,但绝不是教学的全部。况且没有完美的教材,更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教材,任何教材都有改变和调整的余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转变思想,端正对教材的认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认知水平来调整、取舍教材内容。”
  对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上,我们要遵循“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注意师生互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课上闹哄哄,课下一场空。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教师一切“教”的行为设计,都必须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个立足点。简而言之,就是“因学定教”。学生的活动不一定是非得是讨论、表演等等,而应该是学生内在的思动、情动、神动和心动,真正的课堂互动,在于有价值的思考和有内涵的呼应。”
  在对学科课标的认识上,“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课本,因为它凝聚了前人的心血;但是,我们只有高于课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课本。”、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教材应为乐谱,不同的演奏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演奏出风格不同的华彩乐章。同时,新课改给了我们这样的权力和自信,只要落实课标要求,剩下的用一句广告形容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上,一方面我们要避免“忽视对文本的解读,为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导致繁琐化、游戏化,甚至幼稚化。”同时我们还要谨记“一堂好课的底线是学科本色。教学设计应注意体现‘素课’,在看似朴实的设计中内隐厚实的史学功力和教育底蕴,蕴藉着思维的深刻性、穿透力和思辨性。一切的教育教化应当是从读史、说史、学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得以彰显的。在教学手段、教学技巧上宜力求简约。简言之,一句话:要返璞归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