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与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廖宝珠

  [摘要] “三农”工作一直是近年国家关注的重点。服务好“三农”是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该文就“三农”经济中的金融服务现状和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作若干阐述。
  [关键词] 农业银行 “三农”经济 服务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发展“三农”经济迎来了大好机遇。怎样做好“三农”经济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农”经济发展。几年来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明确指出,农业银行改革要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原则,为此,农业银行把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做为本行的基本职能和市场定位,坚持把服务好“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确立了面向“三农”的蓝海市场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和路子。
  
  1 “三农”经济中金融服务面临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变革和金融体系、金融产品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金融的市场化、商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金融机构短腿、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产品单一、农村金融教育滞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缺失。在市场经济体系运行中,金融商业化运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各金融机构网点按照效益保本点测算,低于甚至略高于保本点的营业网点被大量撤并,出现农村金融服务“空洞化”现象,就比如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农行,网点也主要集中在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发达乡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十分有限,有的金融机构每年还有在撤并网点,大部分县域金融机构在乡镇一级没有网点,导致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
  1.2 适应“三农”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少。由于机构缩减,缺乏竞争,长期以来,农村的金融服务产品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金融增值服务更少,存款仅是传统的定活期,贷款也仅限于传统的种养殖业,而对于农村中新兴的产业,农民新的需求,比如教育贷款、消费贷款、住房贷款等基本上没有涉足。农村金融缺乏个性化服务,服务手段简单粗放,只求量的增长不求质的提高。农民的金融福利水平很低,分享不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
  1.3 “三农”经济金融信贷扶持呈现弱势现象。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大多没有贷款审批权,属于单纯的存款机构。县域经济发达的,则支持项目经济,吸收的存款大多通过系统上存流向城区,金融网点吸储融资的作用大于放贷促发展的功能。二是融资担保困难,金融信贷都以有效担保为前提,而 “三农”项目基本上位于农村,其资产形态确认形式相对不配套,开展抵押、保证、质押等很难落实,特别是农村的房地产评估不便,估价不高,抵押登记收费高,有的金融机构不愿承办甚至规定不办理位于偏僻乡镇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三是农村信用环境欠佳,“依法借贷、依法还贷”的意识还未得到普及,加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终身责任制,使农业放贷积极性降低。四是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多,农业产业风险较大,农业保险尚不健全,信贷安全保障上存在不足,许多金融机构在贷款上持谨慎态度。
  1.4 “三农”经济融资服务存在梗阻点。一是现有金融信贷产品、准入标准与流程,多是出于项目营销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难以适应“三农”经济的特点。二是金融信贷产品支农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农业经济贷款“急、频、少”的要求。呈现贷款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特性不一致,即使获得贷款的农民也无法按农业的生产周期特性进行灵活周转使用,增加了借贷成本。三是利率政策没有优惠,融资成本高。“三农”融资渠道少,资金大部分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央行支农再贷款和民间借贷而取得的,为了抵御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其贷款利率大大高于基准利率且不断上浮。
  
  2 新时期“三农”经济的发展态势与特点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十大战略措施,促进农业发展摆在十分突出位置,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长期积蓄内在力量的驱动下,农业、农村正以恢弘蓬勃的态势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呈现明显而积极的趋势。农业的生产条件、运行机制和功能作用明显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正在加快,农民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农业农村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
  2.1 农业发生深刻变化。从生产方式上看,设施农业发展快速,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从组织方式上看,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从运行机制上看,农产品流通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价格信号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
  2.2 农业经济结构新一轮调整。在原来完成种养为主到种(养)-加工-市场销售的调整之后,新一轮调整突出了专业化和外向化结构,农业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村的主导产业。
  2.3 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城镇化明显加速,以乡镇企业和服务业为依托的小城镇建设加快,同时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持续实施水利、农村路网电网改造、广播电视电信“村村通”等工程,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落实村级“六大员”补贴,加强涉农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等。
  2.4 农民群体正在发生分层和分化。农民的就业方式、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务农的减少,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近50%,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0%左右。
  2.5 农村社会组织趋于多元化。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组织形式发生巨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快速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成为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其他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和启示
  
  2008年初,农总行党委确定了3510的发展战略,提出要大力开拓“三农”和县城蓝海市场。为了全面落实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农总行制定了服务“三农”的总体实施方案,于2007年10月开始在8家分行开展“三农”金融服务试点,2008年3月,又在6家分行进行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试点。总的看,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反响积极热烈,为全行面向“三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服务“三农”工作已进入全行推广阶段,农总行在试点总结的基础上又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三农”的进程。全行上下认真学习、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动服务“三农”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农”金融服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的趋势,使农行发挥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成为优势:
  3.1 巩固和发展农村地区网点建设。农行服务“三农”经济的主要领域是:为农民生产生活、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提供金融支持,因此网点的建设必然与此相适应。按照农总行提出到2010年,县域网点保持在16000个以上的要求,巩固和发展农村地区网点建设,扩大对“三农”客户的服务覆盖面。一是要稳定网点总量,优化网点布局,视经济环境、业务需求情况适度恢复、增设和迁建一批县域营业网点。二是要完善网点功能,做好做强传统的存款、贷款、汇兑业务,开发针对“三农”经济和县城特点的金融产品,及时推出切实有效的服务品种和服务功能,将县域网点打造成具有较强的农户和小企业服务功能的综合网点。三是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在农民工较集中的乡镇,设置ATM、POS等金融自助设备,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培养农民形成新的支付习惯,逐步推进农村金融结算服务现代化。

  3.2 做活农业产业化。一是要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以涉农骨干项目和支撑企业为重点,打造专业化现代农业金融业务体系。二是重点支持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先进、财务管理规范、具有市场优势、产业链完备、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解决其技术改造、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季节性收购资金问题。三是要在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如向其上游产业的农户发放惠农卡,给予小额信贷扶持,对于从事农产品收购的供销大户给予发放收购贷款扶持,并可实行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保证担保的方式。
  3.3 做大惠农卡业务。惠农卡是农行在金穗借据卡业务平台上研发的、服务于农户的综合性银行卡产品,它具有农户小额自助贷款、循环使用、生产消费“二合一”、资金汇兑、电子化缴费、各项财政支农补贴资金委托、划拨、兑付等功能,是农行服务“三农”的主要新产品,直接面向农村农民、服务农民的有效载体。农行在商业化发展进程中,大力支持了地方产业的发展,扶持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并与地方构建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如特色农业、农场、“公司+基地”、“银村共建村”等,因此,发挥地方特色,依托特色渠道等途径做大做强“三农”业务,是农行大力发展惠农卡的独具优势。日前惠农卡的发行与授信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农行正以多功能的惠农卡连接“三农”体系,为农民提供消费、缴费、存取款以及农村个人客户小额应急贷款、保障医疗等需要服务,为政府提供向农民发放各类惠农补贴的金融平台等。
  3.4 创新“三农”信贷担保方式。针对“三农”信贷担保难的问题,积极寻找新的担保途径,使“三农”信贷的有效支持成为可能。一是采取多样化的组合担保方式,加强与政府信用担保机构和专业担保公司合作,推广农户、小企业多户联保等担保方式。二是有效扩大抵、质押品范围,除房地产抵押、动产质押等方式外,还可创新林权质押、海域使用权质押、经营权质押、收益权质押等。三是条件成熟地区可以组建担保公司,如农户担保公司等,即由村或农户单独出资或村和农户联合出资成立的,为所辖村村民或入股的股东(会员)向农行融资提供担保的机构。
  3.5 信贷政策上给予“三农”倾斜。农总行已推行适度分权的“三农”信贷业务授权模式,下沉信贷业务决策重心,分层次下放“三农”信贷业务审批权、县域客户信用等级认定权限和贷款定价权限等,农行各分支机构在利好政策下应充分运用“三农”信贷政策,加大支农力度。一是适度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给基层营业网点,更好、及时地服务于“三农”经济发展。二是合理设置贷款期限,以农业生产周期为依据,科学安排,多种贷款期限合理使用,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以中长期为主,生产流动资金可采用自助贷款为主等。三是对“三农”信贷实行优惠利率制度,还息方式灵活适宜,可按季按月,也可以利随本清,自
  主选择,以减轻承贷主体负担。
  
  4 结语
  农行服务“三农”工作正在试点和全行推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全面展开,发展和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农行服务“三农”,正创造性地建设适应“三农”需要的服务机制,真正让金融服务贴近“三农”、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发展“三农”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相信有全社会各个系统、各行各业合力支持的推进,在这个进程中,能够催生出更多惠及农业生产、惠及广大农民的金融服务“三农”的成功模式。
  
  参考文献:
  [1] 农业银行研究室课题组.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产品与服务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7,(12):
  [2] 唐晓旺.农业银行回归农村金融的市场定位与路径选择[J].福建金融, 2008, (1):
  [3] 冉锋.面向“三农”的对象与途径[J].农村金融研究,2008,(1):
  [4] 廖青,何学斌,陈开榕.对农业银行县域支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福建金融, 2008,(2):
  [5] 刘玉生.论县域经济中的金融支持[J].农村金融研究.2008,(2):
  [6]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课题组.福建银行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J].福建金融,2008,(6):
  [7]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服务“三农”政策读本[M].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9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