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福建省花卉协会

  [摘要] 从生产、消费、流通和贸易4个方面分析了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福建省花卉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关键词] 花卉 产业发展 对策
  
  花卉作为全球公认的一个朝阳行业,正在不断快速发展之中。2007年全球花卉产业总产值达1300多亿美元,并保持着6~8%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花卉生产由原来主要集中于欧、美、日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6]。这对发展中的福建花卉产业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福建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热资源充沛,地形地貌多样,多种生态类型并存,花卉种类繁多,野生资源丰富,且有着十分悠久的栽培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花卉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走过了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构建产业阶段(1985~2000年)和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产区,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花卉业已成为地方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之一,成为福建省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7-9]。
  
  1 发展现状
  
  1.1 花卉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底,福建省花卉及观赏苗木种植面积1.82万公顷(见表1),较2000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4.64%。花卉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产品已由草花、盆景和工业用花卉发展到切花切叶、盆花与观叶植物、盆景、球根花卉、观赏苗木、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草坪等7大类,其中销售额位居前3位的是盆花与观叶植物、观赏苗木和盆景,其销售额分别占当年花卉销售总额的46.35%、22.03%和16.90%。主要特色产品有水仙花、盆栽榕树(人参榕)、蝴蝶兰、杜鹃花、建兰、墨兰、寒兰、沙生植物和耐寒棕榈等。
  
  1.2 花卉消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正逐步改变,消费水平也稳步提高,花卉产品的消费已成为时尚。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省花卉消费迅速扩大,居民花卉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见图1)。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省花卉消费达26.6亿元(含城乡园林绿化工程用花),年人均花卉消费量75元/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4.19倍、3.96倍。
  
  (说明:年均人均花卉消费量=消费总量/当年人口数)
  全省花卉消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地域性。花卉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其它城市的消费比较少,农村花卉消费几乎为空白。二是集团性。全省花卉消费仍处于以集团消费为主的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稳定的个人(家庭)消费。据调查,花卉消费群中个人(家庭)消费占30~40%,而社会集团消费占60~70%。三是礼品性。作为节日礼物送人和看望亲朋好友是全省居民花卉消费的主要目的。四是节日性。全省花卉消费一般集中在节日,尤其是元旦、春节期间,花卉消费量很大,特别是盆花,年宵期间的消费量超过全年消费量的80%。
  1.3 花卉流通
  花卉流通是联系花卉生产和花卉消费的纽带。但长期以来,全省花卉业发展重生产基地建设、轻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截至2007年底,全省虽已有花卉产地批发市场和小型集散市场64处,花店、花摊3000多家,年营业额近20亿元,较2000年分别增长77.78%、2.68倍和4.12倍,但长期以来花卉买难卖难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扭转。存在着花卉市场建设滞后、花卉交易方式落后等现象,严重地制约了福建花卉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1.4 对外贸易
  花卉出口,福建历来以水仙花和中国兰花为主。但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福建花卉出口实现了新突破,呈现出出口品种和出口国家逐年增加、出口数量和创汇额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见表2)。2007年全省花卉出口创汇额达3181.50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11.85倍,花卉出口创汇额仅次于广东、浙江,位居全国第3位。主要出口产品有水仙花、盆栽榕树(人参榕)、虎皮兰、蝴蝶兰(种苗)、富贵竹、仙人球、迷你小盆栽等。
  在花卉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花卉进口量则有所下降。2007年,福建花卉进口总额为172.30万美元,进口产品主要为种用花卉(种子、种苗和种球)和高档年宵盆花,且盆花进口量有逐年越少的趋势,而种用花卉进口量则保持相对稳定。
  
  2 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
  
  2.1 主要特点
  2.1.1 区域格局初步形成
  从全省九个设区市来看,福州以观赏苗木、蝴蝶兰生产为主;厦门以观叶小盆栽、蝴蝶兰、鲜切花、观赏苗木为主;泉州以观赏苗木、花卉种苗为主;莆田、宁德以盆景为主;南平以赤楠盆景、建兰、寒兰、桂花、茉莉花、百合花为主;龙岩以杜鹃花、建兰、寒兰以及富贵籽、金毛狗蕨、虎舌红等野生花卉为主;漳州以水仙花、蝴蝶兰、墨兰、虎皮兰、盆栽榕树(人参榕)、观赏苗木为主;三明以鲜切花、观赏苗木为主。全省花卉及其优势产品区划生产布局初现。
  2.1.2 出口拉动成效明显
  出口拉动福建花卉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贡献突出。近年来,盆栽榕树(人参榕)、虎皮兰、蝴蝶兰种苗、富贵竹、迷你小盆栽、建兰以及金毛狗等一批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全省花卉产业形成一种以市场需求引导生产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实现了产业经营规模化。
  2.1.3 盆栽产品一枝独秀
  福建花卉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态。而随着蝴蝶兰、杂交兰、杜鹃花(西洋杜鹃)、名贵国兰等高价值的盆花与观叶植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花卉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明显提高。2007年全省盆花与观叶植物种植面积达2310公顷,年销售额16.98亿元,以不到全省13%的花卉种植面积创造了全省42.6%的花卉销售额,单位面积销售额高达70.5万元/公顷,进而创造了全省花卉亩均销售额连续6年超万元的纪录,2007年全省花卉亩均销售额更是高达1.46万元,是全国平均值0.546万元的2.67倍,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水仙花、盆栽榕树(人参榕)、杜鹃花、国兰、沙生植物和耐寒棕榈植物等六大传统特色产品中,水仙花、盆栽榕树(人参榕)的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二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但杜鹃花(西洋杜鹃)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
  2.1.4 闽台合作硕果累累
  福建花卉的经营结构,长期以来以私营为主体,国营、集体、三资并存。近年来,全省各地发挥近台优势,大力开展闽台合作,150多家台资花卉企业落户福建,带来了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闽台花卉合作已结出了累累硕果。台商在福建创办的漳州杰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州镇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靖中美兰花有限公司、漳州景堂花卉有限公司、厦门菩提花卉有限公司、福州快乐园艺有限公司、福州多芬园艺有限公司等许多花卉企业在福建的投资都取得了成功,并已成为福建花卉业的中坚力量,为推进福建花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2.1.5 骨干企业初具规模
  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全省已涌现出280多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或种植面积45亩以上的花卉骨干企业,如泉州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产盆栽植物和试管苗)、福建日怡花卉有限公司(主产蝴蝶兰)、龙海日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营花卉生产与国际贸易)、漳州镇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产蝴蝶兰)、漳州杰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产蝴蝶兰种苗)、厦门航空港集团花卉科技有限公司(主产蝴蝶兰种苗)、厦门达睦园林有限公司(主产观赏苗木)、连城兰花有限公司(主产建兰、寒兰)、新中(龙岩)园艺有限公司(主产蝴蝶兰)、福建丹桂集团有限公司(主产丹桂及其繁殖产品)等,较好发挥了龙头企业的作用。

  2.2 存在问题
  2.2.1 科技创新滞后,生产技术落后,产业竞争力不高
  长期以来,福建省花卉科研队伍不健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少,科研资金严重短缺,不论是花卉新品种选育或新产品研制,还是产品深加工及保鲜、包装和贮运的研发都处于国内中下游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科技资金投入不足,而有限的资金又没有得到科学的应用。至今全省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花卉生产栽培技术也较为落后,设施栽培面积小,产品保鲜、包装、贮运技术则更为落后。虽然,近几年在花卉新品种引进、消化和推广方面有所突破,凭借着蝴蝶兰、杂交兰、西洋杜鹃、富贵籽等少数几种特色产品的拉动,福建省花卉单位种植面积的销售额得以大幅度提升,但仍远低于荷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与以色列、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大差距,产业竞争力不高。
  2.2.2 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方式分散,不适应现代花卉业的发展要求
  目前福建省的花卉生产,虽然较上世纪80~90年代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仍很少,花卉生产主体仍是分散的个体花农,经营理念落后。截止2007年底,全省花卉生产单位29582个,其中花卉企业1582家,花农28000多户,个体、分散的花卉专业户、个体户占生产单位总数的比例高达94.7%。而与之相关的栽培基质、盆具、园艺机具等第二产业还有待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及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急待扶持与发展,这些都极不适应现代花卉业的发展要求。
  2.2.3 市场建设严重滞后,流通体系不健全,缺乏现代物流体系
  目前,福建虽已有60多处花卉市场和3000多家花店,但大多数市场和花店面对的都是直接消费者,沟通产销间的物流体系,主要靠一大批“营销大户”走南闯北跑市场以及生产者对手贸易的自产自销。不可否认,这种营销方式在产品供不应求年代起过重要作用。可是,伴随产业提升、转型,消费需求千变万化,市场风险日益加大,独立、分散的营销方式,已完全不能适应花卉产业发展的要求。大生产、大市场要求配套集货加工、保鲜贮藏、科学包装、快捷运输,且成本低的现代物流体系,而在福建正处论证或筹建阶段,正由于此,现阶段全省花卉产品外销有许多是从广州、深圳、上海乃至山东口岸出口,既不便捷,又增成本,绝非长久之计。
  2.2.4 产品质量不高,缺乏环保意识,外销面临严峻挑战
  现代花卉业属生态型产业,担负着维护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如今,福建的外销花卉,多属传统产品,采用的多是露地栽培模式,即便是时尚花卉产品,采用的也多是简易塑料大棚,产出的产品优劣混杂,规格不一,质量不高,且难以适应周年供应的外贸需求。同时,许多生产者仍习惯地使用含有毒化学合成物质的农药、化肥,有悖于当今许多国家要求花卉生产实施MPS认证,提高花卉环保生产标准,提倡生产和销售不使用有毒化学品的花卉等。这些都给全省花卉出口带来很大威胁,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2.2.5 缺乏扶持鼓励政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各级政府对花卉业虽较重视,都把花卉业列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的产业,但总的来讲,福建省对发展花卉业的扶持力度还很小,项目立项少、科研资金缺、企业信贷难、经营税费重、进出口手续繁等长期困绕花卉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科技兴花”力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花卉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也是一个弱势行业。长期以来,福建省乃至我国的大多数地区的花卉产业都存在着“资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竞争力低下”等问题,急需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加大科技开发与推广力度,提升花卉生产科技含量,打造品牌产品。现阶段,福建省除继续做好国外优良花卉品种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加快推进“育、繁、推”的一体化经营体系建设外,要加大实施以种质创新为重点的科技兴花战略的力度,建立、完善科学研究体系、示范推广体系、良种(苗)供应体系、技术标准体系、防疫安全体系和病虫害监测体系。同时,要鼓励生产单位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合力提升福建省花卉行业的内在品质,力争在新品种选育、应用技术研究和园艺设施研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2 推进花卉产品优势区域布局,构筑新型产业群
  我省花卉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漳州九湖、漳浦马口、漳浦沙溪、漳平永福、南安霞美等多个花卉产业群雏形,它们各自集结了百余家花卉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水仙花、盆栽榕树(人参榕)、西洋杜鹃、兰花、沙生植物、观赏棕榈、观叶小盆栽等特色花卉生产区,优势产区凸现。但与荷兰球根花卉产业群、肯尼亚切花玫瑰产业群、比利时盆栽杜鹃产业群以及我国台湾蝴蝶兰产业群、云南鲜切花产业群等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急需通过整合全省各方力量、各类资源,建立一批现代花卉示范园区,引导、扶持和培育花卉企业走区域化发展道路,最终形成强有力的区域竞争优势。因此,各地要面对“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形势,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及生态特点出发,确立自己的花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重点扶持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形成“一地一品”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生产格局,按照“区域分异”、“适地适花”和“市场引导”的原则,搞好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当前我省花卉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生产基地,推动花卉特色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进一步优化花卉生产区域布局。要重视生产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的设施栽培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花卉生产达到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效益最好的目的。
  3.3 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带动广大花卉企业发展生产
  一方面要支持现有的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成为我省乃至国家级的花卉龙头企业,特别要重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和台湾农业试验区的作用,将国内外大型花卉生产科研企业引进来,围绕花卉生产、种苗供应、花卉加工出口等项目,建立新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新老龙头企业的带动,提高花卉产品的整体质量,扩大花卉出口,为全省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改变生产方式,促进规模经营,形成产学研、产供销环环紧扣的产业链,多元化、多形式联合发展的优化组合,实现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力等要素的资产重组和合理配置,提高规模效应与综合效益。各地要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来抓,坚持因时因地制宜,鼓励多种形式共同发展。同时,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环境;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合作组织运作水平。而各种合作组织则要依法制定章程及其管理制度,规范合作社内部运作。要以科技部门为依托,通过科技推广来服务农民;以宣传促销为手段,通过市场开拓来服务会员;以质量管理为目标,通过标准实施来服务行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发展。
  3.4 抓好花卉交易市场建设,依靠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我省现有的花卉市场与流通体系尚不够健全,省内三大消费区福州、厦门、泉州三市均没有功能完善的花卉市场,花卉流通量较小,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加之缺乏先进的花卉采后贮运、保鲜技术及花卉流通过程的质量监督,产品质量评估难,优质优价难实现。而花卉作为一个鲜活农产品,需要有一个高效的营销体系,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借鉴荷兰、日本和我国台湾等花卉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设相应的花卉流通体系,确保花卉流通的流畅、低成本。要建立健全花卉流通体系,就要求政府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积极引导建立联系花卉产销的信息化平台,加大力度做好花卉生产、销售的统计分析,做好未来生产、市场需求的预测预报工作,从而保证花卉生产的计划性,减少花卉销售的盲目性,降低市场的波动性。不仅如此,花卉流通中的包装、保鲜、物流环节,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这一环节比较薄弱,费用较高,急需结合花卉标准化要求,积极开展花卉产后研究,才能实现花卉的适时采收,合理分级,科学包装,延时保鲜和高效无损贮运,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近期可以考虑在花卉主要产业集群所在地、主要花卉市场,建立统一的、专业的花卉包装、保鲜、物流配送中心,以达到既降低流通成本,又能实现高质量快速配送的目标。

  3.5 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升花卉产品竞争力
  随着国际花卉市场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品牌战略正日益成为花卉营销的主要手段。在许多花卉产业发达的国家,许多花卉公司往往只生产一种“拳头”产品,而且倾注全力使其成为知名品牌。相比之下,我国的一些花卉基地大众化的花卉与名贵的花木混在一起,仍将品种繁多视为适应市场的法宝,根本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国际花卉市场竞争状况,花卉产品也要创品牌,甚至可以说没有品牌,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而创立品牌要从质量抓起,培育名牌更是任重道远。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要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花卉标准化生产是花卉质量的保证,是花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前提。我国已颁布了鲜切花、盆花、盆栽观叶植物、花卉种子、花卉种苗、花卉种球和草坪花卉系列标准,为规范花卉生产、质检、包装、贮运行为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还要建立强有力的花卉质量监控体系,规范花卉市场运作,通过市场强制执行花卉标准,才能促进花卉企业和花农进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大力推进生产认证体系建设,鼓励花卉企业参加以实施产品标准化生产、降低花卉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节约能源消耗为目的的花卉认证,引导花卉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的投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增强花卉生产企业的国际形象和企业竞争力。三是建设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检验检疫体系,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现代花卉业的发展。
  3.6 构建闽台合作与交流平台,实施以闽台产业合作为重点的互补战略
  我国台湾省花卉业发达,花卉消费水平较高,但岛内地少价高,劳资昂贵,已严重影响到花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许多花卉生产企业纷纷来到大陆投资兴业,福建省近台优势明显,两地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相似,优势互补,先后有百余家台商花卉企业落户福建各地,为促进福建花卉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有许多台商对投资福建持有观望态度,双方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福建省各地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拓宽花卉业合作领域,以更好地借助台商资金雄厚、产销手段先进、市场资讯及时等优势,发挥土地、劳力资源丰富,地价、工资低廉,市场空间广、潜力大等优势,采取优势互补、技术互助、经济互惠的办法,吸引更多的台商来闽投资,兴办各种形式的花卉经济实体,尤其要借助台湾花卉业内人士外销业务娴熟、经验丰富、渠道畅通的优势,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7 加强行业宏观指导和制度建设,用现代管理理念推动花卉业发展
  花卉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各行各业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要使花卉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有效的宏观调控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一要制定与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相一致,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近10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把花卉列为大力发展的九个重点特色产品之一,要求加快产业化经营进程。漳州、厦门等地也都制定并实施了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但相比云南、广东、辽宁、浙江、上海等省(市),我省对花卉产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尤其是当前全省花卉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十分关键的阶段,现代花卉业生产对花卉品种、生产设施、栽培技术与产后加工都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让更多的企业享受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好处,并有助于引进更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资花卉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对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通过资金扶持,让更多的企业改进现有的生产条件与经营环境,实施现代设施生产,提高经营效益;通过技术扶持,使花卉生产水平与品种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二要加快制度建设。现阶段花卉生产盲目发展、市场无序竞争,主要是行业管理制度上的空白点太多,已经制定的管理办法,也缺乏贯彻执行的力度,应通过行业立法,用法律、法规保护花卉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引导行业有序发展,要重宏观管理,轻微观参与,促进公平竞争。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尊重企业和生产者的选择,鼓励成立民营制、合资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作社及行业协会等多种形式上的花卉产业化组织,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明晰产权,完善经营和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花卉产业化新机制的形成。同时,还要作好对中介机构的确认和授权工作,通过各种中介组织对花卉产业的各环节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四要建立健全各级花协组织,并由其负责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花卉新品种审(认)定、花卉生产标准制定和督促实施、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生产者技能培训以及高效、权威的信息服务,正确引导花卉生产、市场建设等,做到全省一盘棋,形成一致对外的整体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吴方林. 2004年中国花卉产业发展趋势[J]. 中花园艺, 2004, (8): 37-44.
  [2] 陈俊愉. 国内外花卉科学研究与生产开发的现状与展望[J]. 广东园林, 1998, (2): 3-10.
  [3] 曾端香, 张东方, 王莲英. 中国花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 北方园艺, 2007, (4): 190-193.
  [4] 李晓东. 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思考[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32-35.
  [5] 杨艳清. 论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长春大学学报, 2005, 15(2):90-92.
  [6] 王隆清, 杨小玲.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10): 1996-1997.
  [7] 蔡幼华. 稳中求进,推动福建花卉业健康发展[J]. 中国花卉园艺, 2003, (7):8-9.
  [8] 蔡幼华. 世界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福建热作科技, 2002, 27(3):47-49.
  [9] 丛林, 连张飞, 苏明华等. 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研究Ⅰ.粤、滇、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经营模式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07, 22(1):77-80.
  
  课题组成员:
  1.柴喜堂,福建省花卉协会会长。
  2.陈 璋,福建省花卉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3.蔡幼华,福建省花卉协会顾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
  4.黄敏玲,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5.董建文,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
  6.陶萌春,福建省花卉协会插花花艺与零售业分会会长,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7.刘与明,福建省花卉协会副会长,厦门园林植物园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8.庄西卿,福建省花卉协会盆栽植物分会秘书长,福建省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4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