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对人才培养影响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智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造性、复合型人才。文章就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分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复合型
  [作者简介]吕智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系副主任,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5-0201-03
  
  学分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一种教育制度,也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激烈竞争的今天,实行学分制是十分必要的,它必将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顺利进行和师资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推进我国人才培养的速度和人才质量的提高,使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实行学分制的优势与劣势
  
  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特点、志向等个体因素,自主掌握学习时间,选择任课教师,提高学习效率,营造一种更加灵活、更多思考、全方位研究的氛围。然而,实行学分制有其优势也有劣势。
  
  (一)实行学分制的优势
  1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所以,实行学分制可以在一定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在学分制下,学生既可以按教学计划要求选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专长、兴趣、爱好来选修课程;既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发挥潜能丰富自己,多选修课程,提前毕业,从而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可以使学习困难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或延长学习年限来获得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业。通过选修课程,使各类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真正学有所好、学有所成。
  2 有利于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学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切工作都纳入了市场经济竞争的轨道。实行学分制后,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统筹安排时间,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学分制收费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贫困生可以通过延长毕业期限、适当少修学分、半工半读的办法,来缓解学费负担。
  3 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行学分制,可以打破原来的专业壁垒,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在学习上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上课时间和学习进程,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分对学生实行目标管理,可为学生创造比较自由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专业上对有关课程,既可以纵向选择,也可以跨学科和跨专业进行横向拓展,这样可以促进学科门类的交叉和渗透,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4 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学分制以选课为特点,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市场经济发展相接轨,这就促进了教师努力开出更多更好的各种选修课,特别是要把新技术、新知识、新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内容。至于开课的内容和质量,也会像市场经济中的产品一样优胜劣汰。
  5 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行学分制后,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会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过去学年制的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而且教学管理手段无法适应学分制管理要求。学分制将改变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下教育教学资源部门所有的状况,使师资、图书、实验设备和教室等一切教育资源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跨院系和跨学科使用,而且在高职院校集中的地区还可以跨学校共享,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6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行学分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自主地选择学习的课程、选择授课教师,这从客观上要求和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及时把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力和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果教师的课讲得好,学生就会选,反之,学生就不会选,这就必然促使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成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行学分制的劣势
  1 易使系统的知识割裂化。由于学分制是以选修制为前提,势必要削减原来相当一部分必修课,以大幅度增设选修课,这样会导致课程划分过细。如果指导不到位,学生选课时往往会目的性不强,只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容易得学分的课程,从而使系统的知识割裂化。
  2 易产生忽视学习质量的倾向。实行学分制,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如果缺乏必要的制约,会使一些学生以取够学分为目的,专挑容易拿的学分课程。如果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往往会产生只想拿学分而忽视学习质量的倾向。
  3 教学管理难度增大。由于学分制实行选修、重修、缓修、免修等制度,学生要按自己的课表选课,学校要接受学生的退选和改选,使指导选课、排课、安排教室、班级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增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4 教师资源缺乏。学分制的选课制度势必造成教学资源的分散。随着多年的扩招,学生和班级数量成倍增加,很多教师变成了上课机器,用于科研、教改和充实知识的时间很少。教师长期在某个专业教学,无法讲授多门课程,使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的课程明显不足,所需要的大量优质师资无法得到满足。
  
  二、完善高职院校学分制。培养复合型人才
  
  由于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生源条件、个性、智力的差异以及外部环境基本要求,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因而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
  
  (一)树立复合型人才培养观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一直以来是人们办学思考的问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以知识为中心向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多样化教育质量观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转变;把培养“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向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创新人才教育价值观转变。只有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过硬、满足市场需求、行业满意,我们的办学才算是成功的办学。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分制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分制课程体系,必须处理好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设置好“前修课程”与“后修课程”的衔接关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尽量减少必修课的比重,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重。课程设置要分层次、模块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创造条件。要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需要的必选课和自选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只有课程中选修课比例大,选课自由度大,学分制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增强教学计划的弹性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注意综合、突出创新”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学分制的特点是弹性学习,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知识能力特点,合理确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构、比例以及毕业所需的总学分。要进一步压缩课内总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在最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就业意愿选择相关的选修模块。为就业作准备。要克服重必修、轻选修的状况。选修课应有能够反映本门学科最新发展动向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以满足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择教师的需要。教学计划要定期修订,每学期要微调。一段时间后要全面考察是否有过时的、新增的课程,以便及时调整。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结合本专业突出高职特点,在注重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实践性课时比重,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专业发展前景、职业教育的特点,重视人才的引进,尤其要重视实验(实习)实训教师的引进,如把一些有一技之长、有很强职业技能而长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注意采取有效的手段多渠道培养在岗教师,鼓励教师学历与技能进修,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业务能力、教学艺术、创新意识和为人师表等方面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双师”素质,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采取专兼职结合等方式,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加强校企合作,企业要全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在师资培养、提供学生实习场所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达到学校企业双赢局面。通过加大对师资的管理力度,从而达到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
  
  (五)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从而影响到学分制的具体实施,因而,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专业队伍,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管理水平的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积极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参与教育类、管理类科研项目,提高学术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发挥其将教学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的优势,及时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面临很大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每学期既要接受学生的选课,又要接受学生的退选和改选,教学秩序较难控制,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增强高度的服务意识。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要有合理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是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才能发挥教学管理个体的积极性和管理队伍的整体优势。
  
  (六)加强学业导师制
  高职生学业导师应具备高尚师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熟悉教育规律,热爱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实际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具有讲师、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等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新生人学后,要加强学业导师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就业方向,要为学生跨系选课、跨年级选课做好学习安排。导师要负责指导学生制定学年学习计划,选择和确定每学期修读课程,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学能力,建议和确定其是否选修、免听或免修某门课程。学分制下要充分发挥学业导师的作用,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
  
  (七)改革现行考试制度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学活动主体及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现行的高职教育的考核中,普遍采用的是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的方法,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好坏。这种“一卷定论”的考试方式虽然对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但与高职教育的目标不相适应。而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现行考试制度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及不相称,所以要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考核体系,以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学分制的推行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的因素诸多,需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应从建构“以学生为本”的高度去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学习了解国际高职教育的发展态势,吸收国外学分制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高职院校真正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复合型的人才。
  
  [责任编辑 钟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6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