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影视后期制作的数字化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影视艺术创作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后工业与后现代时期,这一阶段地方特征为:叙事艺术的创作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娱乐性与感官刺激成为目标;硬件设备的普及所带来的创作形式的平民化与大众化;数字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虚拟化与影音形象实现的无限性,这一时期影视后期制作较为显著的技术革新便是非线性编辑与数字中间片技术,这些技术体系的运用也是往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影视后期制作的发展趋势。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一个扩展的计算机系统,它的一切操作都符合计算机的操作规范。所谓“非线性”是指不以线性方式为工作流程,即突破了以往在线性工作环境下操作者必须以节目时间先后为顺序的操作模式。在非线性工作方式下,操作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对象,不必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简单说,就是剪辑时不用像编辑磁带那样来回地快进或是倒带来搜寻画面,从而高效的完成了后期剪辑与制作。
非线性编辑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扩展的计算机系统。换言之也就是1台高性能计算机加1块或1套视音频输入/输出卡(俗称非线性卡)和一些辅助卡。再配上一个大容量SCSI硬盘阵列便构成了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硬件。硬件结构配以非线性编辑软件组成一个完美的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软件大致可分为专用型和通用型。其中专用型软件大都由非线性编辑系统开发商根据他们所选用的非线性卡的特点而专门开发的,这就形成了硬件基本相同,软件开发各显其能的竞争格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系统极大的应用于电影后期制作。胶片素材通过胶转数设备转换为视频信号,然后采集并存储到视频工作站中。操作人员只需操作鼠标和键盘,就可以对存储在机器中的画面素材进行剪辑。由于胶转数时建立了胶片的片边码和视频磁带上的时间码的一一对应关系,剪接结果采用“剪接决策表”(EDL)的格式保存,通过这种对应关系,就可以完成对相应底片的最终剪接,这使得电影后期制作变得简单而快捷。另外,采用片边码和时码机制,使影片拍摄素材的检索、调配都更为方便,大大提高制作效率。
众所周知,将电影转换为能广播和记录的视频信号,通过电视网络进行传输时数字化的最基础功能与手段。按照电影标准而不是电视标准进行此工作确实是新的,而且是一个挑战。电影分辨率受到感光乳胶中的化学制品颗粒限制,此颗粒不仅探测光,而且把光转换为能看和放映的图像。生胶片多年来不断得到改善,柯达和富士等公司投入巨大精力,确保这些改善继续下去。因此转换此极高质量图像到数字并非易事或花钱很少。数字分辨率起点是所闻的2k,即2048×1556像素,或每毫米82个像素。这可能足以扫描在高感光胶片上的底片镜头,而高感光胶片导致大比例的颗粒结构,损失分辨率。不过,在良好的照明条件下使用较慢、感光度较低的生胶片的场合,必须4k扫描(4096×3112,164像素/mm)以提取全部的信息。尽管那样,为达到一个无懈可击的优质标准,一些人可能建议采用不低于8k分辨率(8192×6224,328像素/mm),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每帧超过5000万个像素。
数字中间片( Digital Intermediate )就是用数字形式来对拍摄的电影素材进行影调、色彩调整、合成、特效等后期处理的过程,它是处于拍摄和出片之间的,所以叫数字中间片。 缩写(DI)。第一环节,数字化输入:主要通过胶片扫描仪将胶片画面数字化,可以采用胶转磁进行初步剪辑工作。因此效率、输入质量、存储空间都成为这个环节的重要问题。第二环节,数字化制作:胶转磁以后,首先对磁带进行非线性编辑,形成EDL表文件,根据EDL表自动套底扫描,数字特效,数字配光,形成数字母版。第三环节,数字化输出:DI的另一大优点,是可以直接采用数字形式放映,这也是今后影片放映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可以很方便地派生出数字节目、光盘、网络媒体。如果要转换为胶片放映,则需要通过胶片纪录仪输出,然后送洗印厂制作发行拷贝。
在DI工作流程中经常还会使用合成效果工作站如flame,smoke,Inferno,有时甚至还需要3D动画工作站,以提高图像处理性能。这些工作站可能需要依赖共享存储,后者能方便地从各种处于存储网络中的开放系统存取素材。这能大大节省从其他本地基于硬驱的存储系统中导入导出素材的时间。各系统间能共享素材的能力能大大减少DI创作的时间和工作量,加快工作进度。这对于导演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数字中间片(DI)制作的出现是当前电影业中最具意义,从其潜在影响力来看也是革命性的发展之一。DI正迅速成为未来电影后期制作的行业标准,同时它也正逐渐成为电影导演们最喜欢的完成手法之一。DI在帮助制片人实现创作构想方面,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灵活性与高效性。
作为电影技术发展最前沿的手段,数字中间片的出现代表了电影制作数字化革命的阶段性成果。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工业,它们在电影数字制作的道路上已经进行了将近三十年的探索。当胶片数字化的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技术手段及实际经验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数字中间片的出现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虽然从世界上第一部全片采用数字中间片工艺制作的电影诞生到现在也只有短短的六年,但是美国在今年采用数字中间片工艺制作的电影将达到全部电影数量的90%。这对于一种全新的工艺来说,其推广速度不可谓不惊人。这说明了数字中间片作为一种全新工艺在技术手段和艺术可能上的先进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也同时因为美国电影原本就高昂的制片费用能很容易消化由于引入数字中间片工艺而新产生的制作成本。而对于电影制作数字化只有短短五、六年历史的中国电影产业,我们的技术储备和实际经验都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而对于我国以小成本投入为主流的电影制作环境,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电影现状的工艺流程,最大程度的消化由于数字中间片工艺引入所增加的制作费用,也是数字中间片工艺能否为广大的中国电影人所采用的关键因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5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