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官场竞争新取向的制度归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轲

  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哪些不足
  
  人民论坛记者:目前,在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对各级官员德性与行为的鉴定权、评价权赋予群众。我国的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现状如何?
  杨凤春:迄今为止,我国各种各样有关官员管理和激励的政策措施不断推陈出新,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官员选任和日常监督评价方面,公众的知情权、发言权和参与权并不能得到最好的保障。官员德行与行为的鉴定权、评价权相对集中、单一。因此,官员的责任取向和职业竞争指向集中在那些有权决定其职业生涯和命运的极少数“上级”身上,一些官员为了谋官保官,唯上司之喜好而喜好,热衷于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也就不难理解了。
  显然,当官员职业发展路线难以受到公众利益和选择影响时,官员的谋职升官也就一定会游离于公众利益与选择之外了。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应当以群众利益为依归的官员行为也就会越来越远离群众利益,而更多地以上司的、小集团的偏好和利益为依归,最终会以自己的利益为依。官场风气因此败坏,干群关系的基础因之受到严重伤害。
  
  公开述职切中目前官员管理制度的要害,应被寄予厚望
  
  人民论坛记者: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党政官员公开述职活动,让官员从办公室走向摄像机,从向上司汇报变为同时向观众“介绍”,让官员、政府的公务活动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公开性”。其重要意义在哪?
  杨凤春:我认为只有把话语权、选任权回归更广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才能把目前以“上司满意度”为核心的官员选拔和评价路线转变到以“群众满意度”为重心的立场上来;才能让那些习惯于走“上司路线”的官员重新走回到“群众路线”上来;才能把官员从“结上司之欢心”式的私人化官场竞争中解脱到以“为人民服务”为取向的程序化、大众化、简单化的公共竞争中来。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全面、系统改革目前的官员评价和管理制度,决不会一蹴而就,尤其是在缺乏适当的观念和制度基础的情况下,这样的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各种各样的障碍会多得超乎普通人的想象。
  因此,所有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开始所进行的力所能及的、旨在改善中国现有官民关系的、有助于打破目前单一集中控制模式的、能够扩张公众影响官员选任和评价能力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措施,总体上都是值得尝试和得到社会肯定的。从这个角度看,电视述职、网络对话等措施和形式,尽管还不具有普遍性,但因其切中了目前官员管理制度的要害,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破除官场神秘主义的内在品性,因此不仅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还可以被寄予承担未来改革中国官员选任和评价制度重任的厚望。
  
  如何赋予公开述职真正的生命力
  
  人民论坛记者:当我们把述职理解为内在的、具有改革目前官员选任和评价制度功能的制度性变革措施的时候,是否更应当在看到其本质上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看到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杨凤春:的确是这样,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诸如电视述职之类的活动,其形式相对单一、内容相对简单。有些话题是以官员为本位而单方面设定的,述职渠道是单向而不是双向交流的,平台是非正式的等等。也存在一些地方将具有重塑政府与公众良性关系、具有重大政治功能和意义的“公开述职”,功利化、工具化地定位为廉价的、打造“城市名片”的政府公共关系“炒作”活动。这是关系到目前形形色色的述职活动建设能否可持续存在和健康发展下去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未来官员选任和评价改革的大问题。
  人民论坛记者:电视述职这种形式能在多大程度上赋予公众评价与监督官员的实际机会与影响力?这样的述职是否真正具有长远的考虑与制度化的决心?
  杨凤春:肯定公开述职的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公开述职活动的内容、程序和细节,如此公开述职的形式才能够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以官员述职而言,委托官员职务、赋予其职责的是各级人大,而各级人大的政治基础是选民,是真实、具体的老百姓,因此官员履行职务的报告,从制度和程序的角度看,听众应当是选民和本地、本选区的老百姓。显然,真正的官员述职应当是官员向自己的直接或间接选民、老百姓汇报,而不应当是一般性的、具有宣传意味的电视秀,其基本听众也不应当是并无具体所指的电视受众。
  其次,官员述职的最佳场所应当以各级人大和选区为基本单位,而不应当仅仅停留在电视和媒体的层面。事实上,政务公开意义下的述职者应当是走到选民中间去的“活”人,而不仅仅是可以随时播放的“音像”,如此才能形成改变官场风气的政治“气场”,官员也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职业生涯的泉源活水。
  第三,述职应当名实相符,而不应是变相的“自我表扬”和“自恋”,更不能是反客为主的、居高临下的“做报告”。为了做到这一点,让选民、老百姓随时对官员的“述职”进行质疑和辩论,是必不可少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2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