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秉林
“八荣八耻”,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大学校园鲜明地倡导这样一种荣辱分明的观念,对新一代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和价值观教育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八荣八耻”的提出极大丰富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必将有力地促进高校德育工作。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高等学校应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首先应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主阵地,认真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分量和实现形式。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教材建设和队伍建设,要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积极引入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应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体现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相关的专业课、基础课教学之中,要强化广大专业课教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意识,强化教学督导,切实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紧密联系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学习生活的实际,把荣辱观教育与学生自觉行动结合起来。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实践,贵在行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是一个知、行相结合的过程,只有不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作用,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社会需要、学科优势、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参与实践和服务社会的活动中深入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培养符合“八荣八耻”要求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当前,志愿服务是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引导和动员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与学生的行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扎根学生的心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发挥校园软环境的育人功能。校园软环境在育人方面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优势。因此,学校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不断培育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努力建设健康向上、多姿多彩而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阵地,引导学生远离低级趣味,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4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