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指尖上的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佳慧

  看布袋戏是儿时的记忆。因为家乡是在闽南地区,所以每逢儿童节或者元旦的时候,幼儿园就会组织外来人员搭起布景来给我们表演闽南地区的特色文化――布袋戏。   幼儿园的乐趣之一就是看布袋戏,童年时的快乐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这个戏剧。但羞愧的是对于那些演绎布袋戏的工作人员我却完全都没有印象。所留意的只有他们那操纵布偶的技术――我曾一度认为那些布偶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记忆中,布袋戏的布景是用一块块粗麻布拼成,虽然显旧,但是经过水粉水墨等颜料的加工涂抹,就成了在表演中可根据剧情随时变换场景的道具。布偶,自然是布袋戏的灵魂,制作它可是需要费工夫的。记忆中,闽南地区的布偶光一个偶头就得经过选材、精雕、磨平、打亮、上漆、绘脸等十几道加工程序,内部则为木制手,可以用它控制布偶的各种动作。布偶的衣服与布景的粗质麻布不同,用的好似丝绸的布料,绣上各种精美的图案让布袋戏的表演更具色彩。   表演中的配乐也尤为重要。根据剧情的需要,会使用各种不同的乐器。到剧情紧张部分,那锣鼓一声声“啪啪砰砰”的声音,会让人也随之紧张;愉快时,喇叭唢呐高调的声音,会让人与之兴奋。至于对白部分,那也是精彩。由于儿时是在闽南地区生活,看的也是闽南的布袋戏,对白自然掺杂着普通话与闽南话的风味。听着似乎没有京剧一般难懂的唱腔,闽南的结合让人更有种质朴贴切的生活感,好像自己亲身经历参与了这一故事一样。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布袋戏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直至后来,因家事搬离了故乡,到了一座大城市。看到的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而不再是那个小却亲切的布偶,耳边那“依依呀呀”的腔调也变成了城市车辆飞驰而过的声音。   但很幸运的是,不久之前我又在去漳州旅游的时候再次看了一出精彩的布袋戏。所看的是我最喜欢的剧本《武松打虎》。儿时的回忆历历在目,武松打虎时的每一个动作、在酒馆喝酒的对白、打虎时的精彩配乐,我又一次熟悉地听到锣鼓乒乓的响声,感觉十分兴奋。对于上演这出的“幕后高手”,我知道他们是来自台湾的艺人们,对白时带有浓厚纯正的闽南腔,听起来别有一番滋味。表演时所用的布偶,由于用的不再是木质手,而是橡胶手,内置铁丝,使得人物的眼睛、手的转动更加灵活。随后我了解到,布袋戏在台湾也是十分受欢迎的,在台湾还有一种著名的“霹雳布袋戏”也诱惑着我。   我很感谢来自台湾的团队们给我上演了这么一出精彩的布袋戏,勾起我童年的回忆。我庆幸可以看到这么一出与童年布袋戏别具风味的表演。我更高兴的是,祖国各项事业发展迅猛的时期,文化的发展也很繁荣,各类国粹的传承使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得到发扬。在隔海相望的台湾,文化的传承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布袋戏的传承就是很好的证明。布袋戏发源于福建却流传至台湾,并且生根发芽创出了台湾地区不同的特色。布袋戏代表着文化好似一座桥梁,将台湾与我们祖国大陆相连!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无法想象今日的海峡是什么面貌!如果没有两岸人民长期以来所做的努力,便没有如今的两岸三通,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与发展!祖国华诞六十年,我们海峡同源,以后,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