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促进自主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聋校数学教学研究中,听障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听力正常学生的思维发展总趋势大致相同,但由于听障学生言语形成和发展的迟缓、困难,他们的思维表现出更大的具体形象性,经验性思维占优势。相对来说,他们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怎样引导聋生在数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我们在数学课堂中采用支架式教学,即确立了“尝试――自学――指导”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在教学中,教师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做到学生自主地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开放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这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启发点拨,促进学生自主发现。
  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新旧知识联系很紧密,因此,在教学中,凡是聋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完成一部分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一部分。在他们独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辅之点拨、讲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从而有效地达到深化理解新知的目的。教学“分数化百分数”,由于学生已经学过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将小数化成百分数,然后探寻其中的规律。这样就把聋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不仅能够使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更深刻的理解。不仅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尝试阶段。
  
  3.发展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数学是探索、发现、掌握和应用数学的活动过程。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予引导,让每个聋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实际活动中。通过有效地教学途径,让课堂不留死角。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预先让每个聋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课上启发聋生自己根据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自己推导梯形面积公式。聋生动手拼摆,很快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了公式。又如讲“圆的认识”时,可利用实物、画一画、剪一剪、量一量等多种方法,让聋生亲自动手,总结出圆的特征,并知道哪是半径、直径。最后通过学生的观察得出直径、半径有无数条,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等特征。类似这样的发现与探索,有利于开发聋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调动聋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聋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索方法。这是自学阶段。
  
  4.重视指导,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当学习借助于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转化为其内在需要时,就能充分调动起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效的学习有赖于学习者主体的能动参与,教师和学校的作用就是为学习者创造一个知识“再发现”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习者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这一角色的扮演和作用的发挥,旨在帮助学习者转变学习观念,维持学习动力,开发主体潜能。这是指导阶段。
  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编写自学提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学提纲的编写要有明确的导向性,结构要循序渐进,层层推进,便于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教师则采取学为中心、集中与分散辅导结合、重难点精讲方式并进,利用多种形式(如集中指导、当面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解疑答难,充当学生学习的信息源,为学生扫除学习上的种种障碍,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充分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形成,不断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79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