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脉搏抓残疾人职业培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职业培训是指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帮助和促进劳动者就业,通过课堂学习、实地操作等形式,在一定时间内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是,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要紧扣市场脉搏。要从源头上解决培训与就业脱节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训项目设置面向就业市场
搞好市场调查,围绕市场需求设置好培训项目。辽宁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为80万人,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培训的残疾人为3万人左右。培训后的就业方向一直困扰着培训机构。搞好市场调查,了解适合残疾人工作的职业分布、技能程度、文化素质、年龄结构等状况,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未来行业工种需求情况来预测和分析适合残疾人工作特点的市场需求,围绕市场需求设置好培训项目是出路。据劳动部门发布的信息,辽宁省今后将振兴职业教育工作,调整培训结构,围绕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布局,重点在第二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第一产业方面则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现有的层次低、科技含量低的农业职业培训也将予以调整,即将出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残疾人培训可以在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上做文章,开设美术装潢、编制、现代农业种植等专业。根据几年来辽宁省残疾人培训后就业率的统计看,部分市开展的培训项目依据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可以实现优秀教学作品商品化,又可以明显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如阜新市的面点制作,抚顺市的手机维修等项目,就业率达80%以上。
二、围绕市场调整知识结构,培育“品牌”
老化的教材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设备,成为发展残疾人培训的桎梏,一些变化较快的专业知识如计算机,更新速度慢,影响培训后的就业率。因此,在培训中应转变观念,围绕市场需求,加强与劳动部门的沟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兴办特色培训,在教学方法上更适合残疾人发挥代偿功能,发现人才培育“品牌”。充分利用劳动部门专业咨询委员会的智力资源,开办高级残疾人培训班,引导他们逐步向高层次、高收入的岗位靠拢(如计算机的程序开发、cad制图员等项目非常适合肢残人和聋人),通过培训提高残疾人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收入水平,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在培训中注重选拔优秀人才,树立典型,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学技术、钻研技术的道路,从中选拔残疾人能工巧匠,加以指导和培训,打造出技术能手和品牌。
三、提升培训品质,开拓服务领域
朴方同志为残疾人就业系统题词:强化服务与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残疾人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提升培训品质,开拓服务领域,使培训的残疾人适应市场职种、岗位多样性、广泛性的要求,使培训与就业结合,培训与提高素质结合,培训与促进稳定结合。为此,残疾人培训机构要突出服务职能,提升培训品质,开拓服务领域,为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当好参谋。指导残疾人对自己进行正确的估价,对其文化素质、年龄和残疾类别等进行综合分析,向他们介绍就业形势和用工需求,因势利导,指导残疾人选好专业,使其培训后就业向高收入、高层次靠拢,并能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在培训中拓展服务领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构筑多方位服务平台。敬业是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是从业者安身立命的“饭碗”,从这点上来说,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应心存敬重,“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作”是每个从业者应有的认知。在技能培训中应渗透创业的理念,有条件的可以请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参观考察私营企业,开阔眼界,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不怨天尤人,勇于开拓市场,使残疾人就业后成为具有一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工作者。
四、职业资格证书,打开就业市场的金钥匙
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谁来分辨同一行业中的优者和劣者?我国近年来为规范培训及劳动力市场推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衡量从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持证上岗是出路,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打开就业市场的金钥匙。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残疾人培训工作向规范化、高层次发展。自2000年起,辽宁省有1000多名残疾人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初级428人,中级387人,高级159人,技师34人。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残疾人职业培训面临新的课题,因此要多与劳动技能鉴定部门沟通,借助劳动部门的鉴定考核职能,为残疾人服务,使更多的残疾人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获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0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