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服务下乡”推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杰长 张亚明 李勇坚

   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基本上由本地化供应商提供,其供应层次低、水平差,农业产业化所需要的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不到满足。通过“政府推动、市场牵引”模式推动城市服务下乡,是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最优路径,而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城市相关服务企业将服务资源延伸下乡,实现城市服务供应和农业产业化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建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三农”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效益差、农业竞争力弱。而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的生产过于分散化,无法获得良好的专业化服务,导致农业的产业链很短、附加值低。在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效益与农业竞争力方面,最关键的就是建立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产业低成本经营。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是由专业经济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服务实体组成的综合服务网络,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提供服务,是提升农业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的低碳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这个支撑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中间服务,贯穿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乏善可陈,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服务体系不完整、大量金融物流等相关服务可获得性差、服务成本高等问题。我们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将现有的服务资源人为地分割为城市与农村两大块,忽略服务资源的共享,从而过分强调单纯依赖农业与农村自身的力量在农村独立建立一个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体系。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以政府推动的方式,解决“服务下乡”的市场失灵问题,从而实现服务资源的共享,以“服务下乡”的方式建立一个市场化与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必须依托“服务下乡”
  
   1.只有“服务下乡”才能真正建立起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城市是服务业的最重要的产出基地。城市集聚了农业产业化所必须的金融、物流、科研、信息、营销等极为重要的服务体系,但是,由于农业的“弱质地位”,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在建立过程中,无法获得这些服务资源。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引导,打通农业产业化服务需求与城市服务资源供给之间的通道,使二者能够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耦合,建立一个统一的服务资源利用市场,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城市服务资源,积极引导城市服务资源下乡,建立一个高效、可行、低成本、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农业服务体系。
   2.“服务下乡”的“政府推动、市场牵引”模式
   农业服务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应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导向,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政策的基础上,构建和发展新的农业组织形式,创新合作方式,积极扶持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进入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同时,通过城市专业化服务商的介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农民获得二、三产业利润,增加农民收入。
   从实现模式上看,要以“政府推动、市场牵引”为主要模式,构建农业与城市服务业融合互动的创新模式。一方面通过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普遍服务制度等多方面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城市物流、金融、营销、品牌、渠道、研发、咨询等专业服务业下乡;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创造对城市服务业的需求,吸引城市服务业下乡。对于这种模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释:
   (1)政府推动:以政策措施形成“推力”,积极推动城市服务提供商向农村提供金融、物流、营销、信息、研发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2)市场牵引:通过鼓励农民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购买专业化服务,形成对专业化服务的“拉力”;同时,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通过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使农村能够利用专业化服务,提高专业化服务的效能,扩大服务需求。
   (3)对龙头企业进行积极扶持,促使其健康成长,使之成为专业化服务需求的重要载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龙头企业作为城市专业化服务企业与农村的纽带,积极将农业相关服务外置化,以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
   (4)为广大农民及由其所组成的“专业合作社”、“产品协会”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中的市场主体。
   3.“服务下乡”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服务网络延伸是“服务下乡”的首要问题。如果城市服务网络全面延伸下乡,则其运营成本高,无法实现为农业提供低成本服务、提高农业效益的目的;如果网络不延伸,则存在着服务不可及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在城市服务网络延伸过程中,以虚拟网络延伸为主,以实体网络延伸为辅。例如,对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的金融服务而言,其服务网点应延伸到县城和中心镇。同时,在各村及乡镇设立金融信息员,完成对涉农金融业务的前期审查工作。
   农业物流则要以实体流通网点建设与虚拟物流中心建设同步的方式进行,以实现物流服务下乡。对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建设,要采取政府搭建平台、企业运作的模式,由龙头企业牵头,与若干合作企业组建联合体。根据农户、企业的需要,将采购、供应、销售、储运、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农户―企业、企业―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交互活动,提供物流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匹配,自动完成物流交易活动,跟踪在途货物,实施物流路径规划、智能物流调度等。涉及的操作流程包括农产品物流信息的发布、交互和农产品物流交易的匹配、撮合,以及农产品订单管理、渠道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实现为农产品生产商、供应商、加工商、销售商等提供系统物流解决方案及物流增值服务。对品牌、营销策划等专业服务而言,要以虚拟网点建设为主,实体网点延伸为辅,通过网络等方式为农业提供快捷服务。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由政府主导,在农村设立综合生产性服务网点,实现一网多功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是城市服务下乡的重要条件。无论是虚拟服务网络的建设,还是农业信息化的要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环境的特殊性――远离城市、居住分散、交通与通信设施相对落后,如何在农村有效地实施信息服务,就成为长期困扰决策者和信息服务人员的问题。自2000年以来,国家在信息传输领域实施的“村村通”工程,随着建网成本的下降,在最近几年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从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来看,信息网络的关键是建立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站,以充分发挥现有信息传输网络的效用。例如,黑龙江农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到村级设立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方式,建立一个实时、动态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使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二手货交易、农产品网上交易、农资网络团购等得以通过网络实现,提高农业的信息服务水平。目前,农网拟借助其网络优势,通过与农业银行合作,在服务站配备转账电话与POS机、设立小额农贷信息员等方式,致力于打造一个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对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体系进行创新,以充分利用城市科技资源。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通过优化育种、合理栽培等科研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产量。但是,由于农业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自身科研能力不强,无法独立承担这些科研任务。因此,解决农业科技创新必须走两条途径:一是由政府直接出资,解决农业科技创新中所存在的重大共性问题及基础问题。这应由政府购买城市的科技服务资源,再将其免费或低价提供给农民或农业生产组织。二是由农业生产组织发起,建立农业虚拟研发组织。所谓虚拟研发组织,是指企业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或其他企业合作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虚拟组织。它没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层次和内部命令系统,而是一种开放的组织架构。这种架构可以低成本利用城市科技研发资源。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国现有的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是:在农村建立一套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类似的服务业体系,包括金融、物流、科技研发、品牌、营销等体系,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套服务体系的供应商大多数位于农村或乡镇,是一种本地化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无论是服务水平,还是服务成本等,都没有比较优势。因而,我们认为,应实现农村与城市服务资源的共享,通过“政府推动、市场牵引”的模式,推动“服务下乡”,利用城市服务资源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在“服务下乡”过程中,政府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
   第一,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进行改革。根据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应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确权,便于土地流转。根据不同的土地经营方式,采取“确权确地”模式、“确权确利”模式和土地确权与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的“确权确股”模式。在对土地进行确权后,通过土地经营权的高效有序流转,大力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大力抓好“三个集中”:“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土地向合作社集中,土地向产业化生产基地集中”。
   第二,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积极推动资本下乡。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资金与技术,资本下乡是推动“服务下乡”的关键。因此,要通过创新,形成政府财政投资、金融机构资金与市场资本的合力,积极推动“服务下乡”。
  第三,积极鼓励农业金融模式创新。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等新型金融主体,并通过贷款产品、农业期货产品、衍生金融产品等产品创新,对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进行创新,解决农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
   第四,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投入体制创新:结合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需求,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推动式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在现代农业研发投入方面,依靠政府引导,探索企业需求拉动的市场化科技投入机制形成的有效路径。研究鼓励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开展市场化契约式技术合作的政策,探讨促进有能力的企业建立自下而上的新型科研组织和科研中介服务组织,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发展主要针对现代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需求调研分析与技术选择制度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探索消费补贴、服务采购等科技服务投入机制创新,努力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业科技投入促进体系。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博览园等机制,由传统的自上而下推广转为示范推广,增加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率。
  作者:夏杰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编/赵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3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