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古典园林和谐美形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文
摘要: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和谐美也成为各门艺术的审美准则和审美标准。而古典园林作为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更是把和谐美作为造园准则,处处体现一种和谐之美。
Abstract: In our country's cultural perpetual flow, “harmonious” the thought is well-established, with graceful and friendly also becomes various artistic the esthetic criterion and the esthetic standard. But the historic garden achievement melts many kinds of artistic forms is a body's synthesis art, is and the graceful and friendly achievement landscape gardening criterion, everywhere manifests beauty one kind of harmony.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和谐 生态
key word: Chinese historic garden Harmonious Ecology
作者简介:刘文、单位:商丘师范学院
一、和谐美在古典园林的作用
和谐最早指的就是音乐的和谐,受这种和谐思想的影响,中国历代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把和谐美作为审美的最高要求和艺术准则。中国古典园林正是融多种艺术样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因此它对和谐美的体现和诠释则更加的充分。纵观园林史,我们不难发现,园林艺术愈向前发展,愈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灵魂,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和谐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更能体现人的生命情调与心灵律动。它始终与人的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不但可望,且要可居可游,它承载现实生活的同时,又关注人们的精神层面。在这片天地中,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心世界交融在一起,透过人与景有机地联系,人、园林与自然甚至宇宙处于一个和谐的整体之中。
二、中国古典园林和谐的形式美
从此意义上来说,形式美指的就是形式的和谐。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同样追求形式的和谐统一。园林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园林的基本要素形体、声音、色彩以及三大物质要素即建筑、花木和山水等这些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有机的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至于遵循怎样的组合规律以及如何体现,以下我把它概括为四种类型来论述
(一)、比例与均衡
早在公元前 6 世纪,毕达哥拉斯就对美作了概括,认为“美是比例与和谐”。
虽然这一定义片面的偏颇于形式,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任何美的事物都要遵循
一定的比例。同样在园林设计中对比例的要求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特别是在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的佛香阁,阁的位置,体量的大小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其位
作者简介:刘文(1985-),女,河南商丘人,汉族,商丘师范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置基本都在万寿山中轴线的黄金分割点上,而阁的体量与山体比例又搭配得当,整体上既活泼又给人以视觉的均衡感,真正创造出既给人以物质需求,又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美的愉悦。
(二)、调和与对比
对比调和这一组合规律在形式美法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突出事物相互对立着的因素,称为对比,把有差异的事物结合便形成了对比关系。相反,所谓调和就是在不同的事物中,强调其共同因素以达到协调的效果。“对比”强调个性,“调和”强调共性。
调和手法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园林各要素建筑、植物、山石、水体等的风格和色调的一致来体现的。如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不同建筑从外观看虽然风格有所不同,但整体的色调处理都很朴素淡雅,大都以冷色调居多,院墙的颜色也大多采用青灰色,这样的色调不仅易于与自然界中的山石、水体调和,更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总之,调和手法的运用,使整个园林呈现一种和谐统一的布局,给人一种含蓄和优雅之美。
对比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运用手法,通过对比使对立双方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从而使园林艺术达到多样统一而又生动和谐的效果。缺乏对比的园林艺术,即使富于变化也会流于平淡。园林中的对比也分为不同的类别。
1、空间的对比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把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空间毗邻在一起,通过对比更加突出各自的特点。这个差异首先表现在体量的悬殊上,园林空间大小的对比是相对的,当从大空间进入小空间时,会给人以小空间更小,大空间更大的感觉,反之亦然。这是园林建筑空间最常用的手法,特别是江南的私家园林,占地面积比较小,为了在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就采用这种对比手法。
2、明暗对比
园林空间明暗的对比主要是指光线强弱的对比。明暗对比强烈的景物使人振奋,明暗对比弱的景物给人以宁静。游人从明处看暗处,暗处的景物更显得深邃;从暗处看明处,景物更加瑰丽。另外建筑中的漏窗、隔断、栏杆阻挡光线也形成一种明暗不同的界面。
3、色彩对比
除了自然光线的对比,园林中色调的对比也不容忽视,不仅同一园林中的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色彩有对比,北方和南方的园林色彩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北方皇家园林建筑以红柱、琉璃瓦、红墙为特色,以暖色调为主,突出庄重、威严、雄伟的气势。如北京颐和园中的建筑富丽堂皇,与周围的树木、山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之相比,南方的私家园林则以灰色、青色等冷色调为主,营造一种深邃、宁静的意境。由此可见,不同色彩的运用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不同的空间感。
4、质感对比
质感的对比在园林中主要是利用植物与建筑、山石、道路等不同材料的粗细、刚柔、纹理不同造成对比,不同的质感给人不同的感觉,达到不同的效果。如用木质材料的建筑可以营造古朴大方、幽雅的格调,而大理石细腻光滑,用它营造的线条简洁、明快。
5、虚实对比
所谓的虚实是相对而言的,山水对比,山为实,水为虚;以山本身来说,凸出的部分为实,凹入的部分为虚;建筑与庭院对比,建筑为实,庭院为虚;以建筑本身来讲,粉墙为实,廊、门窗孔洞为虚。虚与实要交织穿插才能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具体来说,如果建筑物内部可以看作是实,由建筑、山石、植物所围的外部空间则为虚,而那些亭、廊、榭则可以看作是虚与实的过渡空间;使园林建筑看起来轻巧玲珑,衬托的整个园林更加虚幻、空灵。
(三)、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在园林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把空间时间化了,把空间之美表现为时间流动之美。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它是以一个或一组元素为单位,反复、连续、有条理的排列所形成的,是一种节拍和波浪式的律动。它的组织形式有等距离的,如园林中树木间距的种植;也有渐变的,如园林中色彩的过渡。当声、色、形等整齐而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并富有变化的排列组合,就产生了节奏感。
韵律是借用诗词的用语。园林形式美中所说的韵律,主要是指在节奏中表现
出来的像诗歌一样的抑扬顿挫、平仄起伏。韵律美的产生不仅仅是审美客体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要和审美主体产生共鸣。由这些富有节奏的实景、实形而唤起人们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多样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一直都把“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作为造园准则,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突出它的参差之美。这在江南苏州园林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例如苏州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远香堂的两侧完全打破了均衡对称的布局,它西面是水,东面则是山;西面是轩、廊,东面则是亭、墙;西南是水院,东南则是旱园,两面竟如此故意地避免对称,真可说是“为体互乖”,“其形各异”了。再看远香堂南面,是小型山池,溪水上通向远香堂的平曲桥故意偏西,显然也是为了避免居中而造成轴线感。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和所有事物的形式美一样,都遵循着共同的美学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美的形式法则。在园林中,形式美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突出统一性和整体性原则,使之达到丰富而又和谐的美、统一的美,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是园林内部和谐统一美的充分诠释。
中国园林创造的优美生态环境、精雅的人文环境和超功利的人生境界相互融合在一起,正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充分诠释。现在我国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实现的目标,最终我们是要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因此,充分认识和深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和谐美对更好的构建世界、社会、人与园林的和谐统一体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尹传霞,周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以及对世界园林进程发展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2011,(4)
[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水源,李静.试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J].安徽农学通报,2006,(4)
[4] 宋珊,邹志荣.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7)
[5]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 章采烈.论中国园林的叠山艺术[J].古建园林技术,199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8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