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分配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剑芳 冯研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distribution form of industry chain o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较为突出,而高校培养方向与社会就业需求之间的差异是主要原因之一,文章总结了我国产业结构在世界多元化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我国产业结构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作出了分析。
Abstract:The problem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now is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rec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and the social employment needs may b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China's Distribution Form of Industry Chain in the world market, combined wi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analysised the impact of distribution form of industry chain o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产业链 产业结构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 chain industrial structure
引言
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开始进行扩招。2000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556万人,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562万人,5年间扩招了1006万大学生。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普通本专科将达到2000万人,将再扩招438万人。与些同时,大学生找工作也日渐困难。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毕业生招聘会都呈现了“爆棚”的景象。在某些极端案例中,我们看到,大学生卖出“白菜价”,不得不另谋出路,从事于本专业毫不相关乃至造成教育浪费的低技术含量工作。
而另一方面,单从高职专科高校毕业生的数据来看,这样的就业压力要小的多。仅以四川省为例:目前四川省本科、专科院校共有92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共48所,占本科专科院校的52%;四川省普通类本、专科在校生103万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44.2万人,占高校普通类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的42%。2010年,四川省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率达到88.17%,比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率高出5个百分点。
诚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突出就业优势,与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在服务行业企业中提升高职教育自身办学活力等等因素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产业链结构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即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占主导,其余环节有待发展的一个初级阶段。
一、中国产业链的分配模式
以制造业为例,整个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产品生产加工、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零售。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大量引进外资,外企在中国办厂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中国大部分企业所承担的是以生产加工为主的初级制造环节,这个环节的特点是:1.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或普通工人;2.占用大量的资源并可能造成资源浪费以提高产量;3.某些产业在此环节可能产生污染破坏环境。因此,大部分外资选择在中国办厂就看中了我国相对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合资企业都处于为外国资本家“打工”的地位。而其余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零售等环节依然掌控在境外资本的手中,而这些环节对于大学生这种高素质就业群体的需求才是巨大的。这就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在这种环境中,高职院校由于其培养的人才主要定位在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面向的主要是从事一线生产加工,因此能暂时以高就业率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二、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前景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不断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基本使人民达到了温饱,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积极迈进。在这里,依托中国在国际社会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做可以形象的比喻:一个穷人通过给企业家打工可以养家糊口,而通过继续给企业家打工缺难以使自己家庭进入小康,因为在利益分配中,打工者得到的永远的养家糊口的水平的薪酬。要想跻身企业家的行列就必须努力积累原始资本,发展除了生产制造以外的技能和实力。
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目前我们拥有的只是生产制造环节的人力和物力,在整个行业的软环节和技术环节方面还尚有欠缺,而中国崛起的脚步势必会推动整个行业结构的变革。这样不仅解决高素质人才就业问题,也能大大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分工中获得的利益以及非物质回报。而这样的变革浪潮也会给高职学生的就业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三、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首先,从学科横向设置角度看,目前的高职院校以一线行业生产加工为主,服务业为辅,理工农医占主导地位,主要以技术传授和培训为主要教学实践内容,理论课地位低于同专业的本科水平。其次,从培养模式角度看,目前的高职院校较为普遍的是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即: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企业实践-合同就业这种成熟的教育-就业模式。这种模式在现今的中国产业结构中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一流的高职院校都凭借这种模式保持高就业率,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有的技术环节将逐步扩大,尽管目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限制下有一定阻力,但是国际分工随着国家影响力和综合国力而重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的前景势必会对高职办学的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来看主要将表现在几个方面:
原有领域就业前景继续转好。国内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创造了更多需求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才的空间,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不再因为社会就业率底而受到研究型人才的冲击。
生源层次和数量的暂时下降。近几年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层次明显上升,原来因为就业压力而选择就读高职院校的生源可能会选择其他本科院校,以2010年入学形势来看,一线高职院校(指全国示范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有上升趋势,并且更多三本、二本分数线的考生更倾向于选择一线高职院校。这主要是迫于目前本科就业前景不佳的社会趋势。
深化办学层次,全面发展学科设置将成为高职院校能否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作为以应用型技术传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实体,高职院校在新的国内产业环节产生中应继续为社会培养适应环境的更高一级人才,高职本科生,高职研究生目前在国外已是成熟的培养模式,而只有继续着眼于除了一线制造生产以外的产业环节,才会为高职院校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
四、结论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机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国内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高职以长久保持高就业率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和国家的大力支持。而我们应认清的是,在不断发展优化的国际分工中,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影响力不断增强,势必使中国最终摆脱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即简单廉价的生产制造。而这样的变革会给依托原有产业结构模式发展的高职院校带来深远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社会期望也会随之变化。而在这种变革的浪潮中,只有不断改善学科设置,强化培养模式,深化教育层次才能保持原有的就业市场,并不断在新的就业领域和层次中寻求契机。
参考文献:
[1]郎咸平. 大学生毕业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在吉林大学的演讲 文苑[J]. 2009-7
[2]冷 全. 简析大学办学的功利性目的与市场行为[J]. 教育与经济. 2009-3
[3]郎咸平. 中国制造业的出路[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11
[4]王忠东.郑雅娟.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 石油教育. 20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9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