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很多领域都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这对面临毕业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据此,主要对人工智能与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挖掘人工智能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对其出现的某些问题提出参考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生;就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6.031
1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
1.1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人类智能活动规律,构造具有智能的模拟人工系统,其研究主要目的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以往需要人类智慧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2016年是人工智能进入快速发现的一年:AlphaGo以3∶0的比分击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人工智能成功诊断疑难杂症;无人机、富士康无人工厂、自助银行等的出现,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1.2国家层面
自人工智能1956年被提出以来,已经过了60多个年头,成为21世纪最为前沿的科技之一。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不但形成了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还广泛影响着社会各大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全球各国也顺应时代纷纷发展人工智能:日本将人工智能列为其核心技术方向之一,顺应人工智能发展提出了第四次产业革命战略;美国颁布《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为未来人工智能做好准备》,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将新增“人工智能2.0 (AI 2.0)”专项;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此外人工智能已被正式列入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正在从感知阶段迈入认知阶段,对人类社会的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不少产业和领域都将实现智能化,这对面临毕业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加深,每年新增100万高龄老年人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改善我国劳动力结构,推动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老龄化进程到2040年达到顶峰,并在之后进入减速期。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报告中指出:“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提升的生产力每年可为中国贡献0.8至1.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在我国政府对科技领域发展的重视下,我国逐渐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心之一。
2大学生就业现状
2.1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基础,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对人才起着重要作用。但部分高校为了吸引生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忽略自身条件纷纷设立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等。因而造成同专业毕业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且需求过剩,在面临就业时就会出现更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此外,大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创新能力不足,过于滞后没有办法满足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没有办法提供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所需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于2018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创新我国大学专业设置,对其他高校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
2.2就业结构
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异常关注的问题: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是91.9%,2016届、2015届的就业率分别为916%和91.7%,这三年的就业率基本相同。其中,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比2016届(91.5%)稍高,最近几年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平稳增加,2017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初次超过本科。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2016届的则为91.8%,这两年大致持平。2012至2017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整体稳定。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未就业人群为7.2%,其中,3.4%还在继续找工作。70%的未就业本科毕业生中,2.6%的人“还在找工作”,1.7%为“待定族”(不求学不求职);7.5%的未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中,4.3%的人“还在找工作”,3.2%为“待定族”。虽然近几年来就业率基本持平,但就业质量和就业情况并不容乐观,大学生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就业观念顺应大环境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
3.1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替代效应,一方面是人工智能发展必然会提高技术水平,部分企业将实行自动化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將直接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与调整;另一方面,因为人工智能使技术得到发展,在相同时间内企业单位资本存量创造的产出增加,提高了投资效率,形成劳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进而导致劳动和资本之间的替代。此外资本替代劳动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更是大势所趋,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通过生产要素替代形成了对岗位需求的破坏效应。
3.2人工智能的破坏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替代就业的破坏机制主要包括劳动工具改变、管理效率提升、劳动市场需求破坏机制:(1)劳动工具改变机制。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最先表现在劳动方式的变更上。使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提高了人类劳动的效率,而且还大量减少了生产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2)管理效率提高机制。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还创新了管理方式、手段、理念等,优化了企业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省了劳动力,致使就业量下降。 (3)劳动市场需求破坏机制。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长期趋势看,技术进步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降低了对低技能劳动力需求,从而提高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难度。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还增加了劳动力的知识积累,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减少了就业岗位。 4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4.1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替代与创造效应
在更为广阔的经济体中,对于多数类型的任务,机器相比人类将占据越来越多的优势。人工智能发展会取代一些职业和工作,但与此同时也会创造一些新的岗位和就业。在2014年华盛顿皮尤研究中心于做了一项“2025 年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影响预测”的调查,有将近两千名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其中,48% 的专家认为未来大量蓝领和白领工人将被机器人所取代,即导致“技术性失业”的情况;而剩下的专家则充分相信人工智能无法与人类智慧相匹敌,认为人工智能发展技术取代的岗位不及创造的岗位,人类会像工业革命历史上那样创造出更多的工作行业和岗位。在经济学中,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而导致的失业,这并不是因为人工智能兴起或发展才出现,它于资本主义时期(此处的资本主义特指“机械化经济”,最初形成于1760—1830年,(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刚兴起的阶段就产生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应用使得生产力提高,劳动岗位减少,工人失业,但这只是暂时性的。机器的应用和工人的失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下降,所以棉布的价格下降,从而使人们习惯穿内衣,对棉布的消费需求随之扩大,继而对工厂劳动力的需求增加。由此可见,技术进步与创新不仅能够创造新的财富和服务,还能因此带来其他领域更多的就业岗位,甚至带来前所未有的工作行业。此外我们不应该只将注意力集中于职业。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只有极少比例的职业可以完全自动化。例如,尽管证券从业人员、导游、秘书的工作被计算机替代的机率高,但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涉及面对面互动和团队之间的高度配合,这些都是机器人难以做到的。有关媒体报道,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类工程师的招聘量将达到 2014年的 8.8 倍;在各大招聘网页上,10 个有关人工智能的职位中,有 9 个处于空缺的状态,中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量巨大,在未来几年可能猛增至 500 万人。综上所述,不论是从短期还是中期来看,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创造效应都是极为乐观的。
4.2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规模效应
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增加就业。根据2017年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普华容道发布的《人工智能对宏观经济影响》报告,称到2030年,世界经济的贡献值将有大约16万亿 美元由人工智能行业所提供,超过了目前中国和印度这两国人口大国GDP总和。不同地区,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推动效果也不同:有望为北欧9.9%GDP增长(1.8万亿美元),南欧11.5%GDP成长(7千亿美元)亚洲国家带来10.4%GDP增长(9千亿美元)。人工智能发展最大受益者很有可能是中国和北美,其获益总额约10.7万亿美元,占全球增长比例近70%。2018年我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载入了人工智能,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8年9月,在《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模拟计算》的报告(由麦肯锡< MGI>发布)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人工智能有可能对整体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即使考虑到经济竞争效应和转型成本,人工智能给世界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比前三次工业革命大得多。并且从长远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利用不会对净就业产生重大影响。据统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额外投资中,将有5%可以贡献给就业;并且由人工智能创造的额外财富可以通过推动劳动力需求再将就业率提高12%。这就是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规模效应。
4.3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回顾历史,技术的每一次革新不仅仅对社会就业的结构和数量产生影响,还对就业质量起到极大的提高与改善作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例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改善工作环境。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一些危险、繁重、有损人体健康的人力工作被机器取代,从而消除或减少了威胁人们的健康与安全不利因素,保障了劳动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第二,减少工作时间。新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可以在更少的时间内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所以劳动者将有更充足的闲暇时间。第三,提高劳动报酬。从总体角度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促进劳动报酬的增长。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是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从而为促进劳动报酬的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人工智能行业的薪资情况也极为乐观,举例数据如表2。
5总结
5.1学生个人层面
首先要明白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作为就业主体的高校大学要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注重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尤其是学习、创新以及应变能力;其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理想和现实结合,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最后在专业的选择方便要结合时代发展,积极投身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5.2高校层面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要使命。高校应加强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可通过高校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筹集校企人工智能研发资金,构建共同出资、共享成果、共担责任的研发资助共同体。此外,人工智能教育的一个重大短板是师资力量不足,高校要加强人工智能师资力量培训,聘请高端人才参与到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中。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渗入到各个行业,高校在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过程中,应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设立并不断完善高效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根据已有布局和发展部署推动学科交叉,构建“人工智能+X”的格局,培养人工智能交叉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3国家层面
国家要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深入了解从业人员的状况。制订出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方案,通过官方数据来反映人工智能人才的就业状况,并科学预测人工智能人才未来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运用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制度,立足与中长期规划,鼓励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经验融入高校中,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培养模式。并进行相反立法的尝试,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构建人工智能的培养体系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永伟.人工智能与经济学:关于文献的综述[J].经济评论,2018.
[2]尹苗苗.人工智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文教资料,2017.
[3]薛在兴.人工智能对大學生就业的影响[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
[4]王婷婷.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战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8.
[5]刘丽.技术进步偏向对实际工资变化趋势影响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3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