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国辉
摘要: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去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以人为本”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透视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并从考试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高校思政课考试的设想。
Abstract: In the "people first"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theory continue to think Ideological Examination Reform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eople orient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ritten exa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xams in the way of shortcomings, Bing from the exam objectives, content, methods, evaluation of several put forwar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the idea of the Examination.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试
Key words: people-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xamination
作者简介:刘国辉(1962―),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大连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理性思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谓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手段,又是发展的目的。在教育学领域,有多种理论阐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认知学习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只是由外界影响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影响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外界影响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过程,是把教学的知识结构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考试,即是对这种认知过程的一种科学检验,亦是在这种检验中对其认知过程进行有效的切合实际的调整,最终实现促进学生进一步的认知。
高校政治理论课考试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是一种面向过去、考查现在、兼向未来的教育测试。就是说,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不只是要对学生过去一段时间学习效果的一种评定,也不只是对学生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智能的水平考查,同时也要通过一次次考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最终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知识构建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切合实际的考察与检验,并通过在一次次阶段性考试这种手段不断地调整和纠错中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最终帮助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愿望;就需要在考试这一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去更加贴近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就需要在考试这一过程中依靠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考试促进教学相长;就需要在考试过程中本着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与接班人的精神,倾注爱心,尽职尽责。
二、传统考试方式与“以人为本”理念的背离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借用了中学应试教育的考试方式,这不仅无视高等学校与中学的不同特点,更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严重背离。
1、整齐划一的考试方式是对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扼杀和钳制。以人为本最大特点是承认和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并在这一过程中努力使每个学生个尽所能、各尽其才地发挥其创造性。而目前考试方式中的整齐划一形式却与此相背。这种方式上,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实行统一的开卷或闭卷考试;在考试内容上,属于规范性命题,每题必答;在成绩的评判上,以统一的参考答案来衡量学生的成绩。这种考试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忽视人的思维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其思维是不一样的。思维的差异也使人们在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上产生不一致。不同的教师讲授同一门课,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其讲授的内容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同样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即使是同一个教师教同一个班级,因为班级中存在着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接受也必然是不同的。可以说,没有这些差异,就没有真正对学生起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这种方式的考试对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扼杀和钳制是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完全背离。
2、卷面试题结构上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倾向是对学生知识构建和能力养成的误导。增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中能够真正成为有用之才,这也是以人为本的要义所在。而目前流行的考试试题结构却明显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学校思政课考试仍然使用所谓的标准化考试,其主要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占20%~40%)、判断题(20%)、名词解释(20%)、辨析题(10%)、简答题(20%~30%)、论述题(20%)。其中,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能力试题主要是辨析题和论述题,在试卷中的权重大约是40%,而60%的试题是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试题的权重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评价标准的单一化、片面化和负面化趋势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羁绊。对于思政课考试,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是期末一卷定成绩,而且考试的题型又相对固定,甚至一些学校以题库为主,多数题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死知识。所以每学期开始学生们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怎样考试,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样老师和学生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其它所有的教学改革内容,如果偏离了考试棒的指挥系统,就都不会落到实处。这样,一次期末考试获得的分数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之间就划上了等号。这种情况与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不相符合的,因为学生卷面考试成绩好,并不必然表示其思想政治品德就高尚,它们之间不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以人为本不是要学生把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教育更重要。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要做到“以人为本”
1、在考试目标上,要反映学生的教学目标和发展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出发,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考试行为力求实现学生个体生活知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理想目标的社会化,实现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与国家意志和要求的统一。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要有效促进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用鲜明的“试题语言”表达思想政治要求,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与其它教学环节相配合,使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考试内容上,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客观、全面、辩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一方面考试内容要与时俱进。就是要在考试内容上,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充分开发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一道,与我国的社会进步、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结合起来,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结合起来,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以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考试内容还要客观、全面、辩证。客观、全面、辩证地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评判考试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可信度和实效性的需要。为此,考试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是,考试过后对考试内容进行及时的客观的评定与分析,即考试不是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在这种评定与分析考试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标准的背景下、在价值标准的现实冲突中,通过比较和鉴别,认清主流,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3、在考试方法上,要树立“大考试”观。即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而是要有一个全面考查和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推动学生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养成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考试过程中要力求实现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与考试内容的互动,所学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的互动,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标准的互动,学生发展需要与基本观点教育和价值取向引导的互动,信息资源给予与学生积极思考的互动。为此考试方法的设计中要考虑与平时教学的配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鲜明的基本价值标准,而在考试中要给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考试结束后师生共同分析相关试题,以此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学习。
4、在考试效果评价上,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要把学生参与考试的程度和学生的参与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判断考试评价的积极与消极、得失成败,从评价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确立,到评价内容指标的制定、评价方式方法的采用等,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鼓励学生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衡量的主要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0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