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外语院校非外语专业双语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振曼

  摘要: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近年来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双语课程。本文结合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双语教学实践,旨在探讨外语院校双语教学的实质、载体、教学模式,以期对外语院校的双语教学的开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Summary: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for the compoun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bilingual courses have been initiated in numerous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article aims at proposing effective ways to better bilingual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ies by intensively exploring and approaching the essence, carriers, pattern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关键词:双语教学自主学习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autonomous learningtalents cultivating model
  作者简介:叶振曼,女,1983年7月19日生,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美国内战前后历史及美国奴隶制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能力过硬而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质缺乏的弊病。随着世界融合的日益紧密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增加,对外语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掌握扎实的专业和社会技能及熟练的外语应用技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外语院校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外语人才的需要,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强调语言能力的单一模式转变成知识结构全面、外语能力突出的双重培养模式,因此双语教学应运而生,发展势头双语教学蓬勃开展。
  一、 国际关系学院的双语教学实践及成效
  1. 国际关系学院双语教学的目标
  (1) 通过英语语言载体达到传授专业知识的目的
  目前对双语教学的目标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包括三个:一种是强调强化语言,即以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二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弱化语言功效;三是将二者相统一,相辅相成。由此可见,双语教学的实践一直试图处理强化外语和传授知识的关系。国际关系学院在设立国际政治和外交学两个专业之初,就参考国内一流院校的办学经验,确立了1.5+1的双语教学目标,即专业知识 +人文知识+英语技能。我们首先立足于专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国政外交人才;同时,鉴于社科类专业间的关联性,我们也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最后,为了突出外语院校国政外交专业的优势,我们将英语语言的学习置于和专业同等重要的地位,努力在课上课下给学生创造一流的外语环境,让学生在专业领域和生活领域都能熟练驾驭英语语言。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主性、创新性是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既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创办“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此,国际关系学院在双语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指导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学习、自我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多种平台。
  2. 双语教学的具体实践及成效――载体(专业课程,英语课程,案例教学,学生活动)
  为了较好地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国际关系学院从连续性、系统性、阶梯性和多元化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师资源,通过专业课程、英语课程和学生活动三个载体进行了双语教学的系统规划。
  首先,在学生培养方案中,科学设置双语课程;我们根据我院教师的教育背景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给不同年级开设了国际政治学概论、外交学概论、国际政治文献选读、外交文献选读、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共计五门课程。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进校时对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的相关知识、理论、研究方法以及英语专有术语的认知有限,我们在国际政治和外交专业分别开设了概论课程,要求教师通过英语授课,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和积累本专业的英语术语和相关表述;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关注国际政治和外交,引导学生用相关理论、方法理解和分析这两个专业的发展进程和最新动向。学生进入二年级后,我们增设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课程,教师在学生对国政和外交知识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前期给学生系统讲述国际政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几大流派,各流派代表人物的见解以及学科方法论的新发展;而在授课的后期,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推行小组负责制,即要求学生分组,分别代表不同流派,课下阅读英语原版著作,课上作英语陈述和辩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收效甚佳。通过一、二年级的积累及训练,在学生进入三年级后,我们要求教师在教授国际政治文献选读和外交文献选读两门课程时,进一步挖掘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指定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借助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搜集和阅读学科前沿研究论文成果及相关评论,拓展视野。我们定期召集这些老师座谈,交流教学进度,探讨学科动向。这种一、二、三年级阶梯式的双语教学不仅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也保证了学生对国政外交知识接受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其次,注重双语课程与基础英语的衔接;即从英语语言课程入手推广双语教学的创新实践。如果说专业课程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那英语语言课程则是从强化语言能力出发来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目前我院所有承担英语基础课的教师都具有双语学习背景,他们经过长期探索,大胆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国际关系学院特色并符合双语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即突破传统语言教学拘泥于语言本身的瓶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积淀专业知识。具体来讲,第一,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注重突出专业特色。如听力教师偏重引导学生收听国政新闻;外聘的口语教师按照我们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时政;高年级泛读课程的教师经常性地引导学生阅读政府工作报告、经典演讲、外媒评论、及国政外交重要文献等;精读教师则配合其他各科教师不定期安排学生撰写时政评论或翻译文本。第二,在授课环节,各科教师注意相互衔接,资源共享。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相互配合,统一步调,在同一时间给学生运用统一文本,从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各科教师在培训语言能力的同时,对文本内容给予多元化阐释,避免单一观点重复出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样一来,英语课程就为学生提供了另外一种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的渠道,学生在这种专业课程和英语课程相辅相成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受益匪浅。
  再次,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我们实行双语教学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实现双语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思维能力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理论教学中插入大量的案例为学习的切入点,与同学们探讨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和国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抒发己见。大一大二阶段的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便于他们进入高年级后发挥自主性,独立思考和分析国际政治领域的所闻所见。

  最后,模拟联合国等学生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我们进行双语教学实践的又一重要途径。国际关系学院的双语教学实践的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得到了延伸。为了培养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我们鼓励学生先后成立了模拟联合国协会、寰宇纵横社、时事辩论队和英语演讲基地等一系列社团组织。在学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最初开设了模拟联合国仿真课堂,让学生进行国际组织运作的模拟演练,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将此形式加以推广,学生在数次国内外模联大会中取得骄人成绩,专业知识、外语技能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其他三个组织的活动也各有特点,寰宇纵横侧重于采集、撰写英语时政新闻,发表评论;时事辩论队则参考辩论类的时政电视节目,选择热点话题,尝试用英语反复模仿,定期给同学们进行辩论表演;英语演讲基地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为了在模仿中准确把握政治演讲人物的心境,同学们积极查找背景资料,在享受英语语言艺术的魅力的同时增长了专业知识。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找到了锻炼和检验自己专业知识及英语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我院实行的双语教学改革对非外语专业双语课改革的借鉴意义
  1. 对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的素质要求
  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求具备深厚的专业积淀、宽厚的文化素养、熟练的英语操作技能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所学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熟悉该学科和其他专业的内在联系、并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教师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国内外一流名校的学生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表现他们的比较优势,与教师自身的专业涵养和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灵活驾驭不无关系。另外,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播的载体,而语言能力对双语环境中的教师更是至关重要。教师英语水平低下或表达能力有限,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认知过程的顺利与否。为此,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英语基本功,另一方面锤炼表述能力,以流畅悦耳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组织课堂,传授知识,阐明观点,启发学生。最后,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英语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该门课程的知识、与其他科目的逻辑关系、英语思维的逻辑性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切合点等有准确把握,这样才能和其他科目教师协调一致,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因此,学校在非外语专业双语教师的聘用和培养上要从以上方面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创建高水平高技能的一流师资资源。
  2.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模式
  从我们的双语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模式。我们所谓的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在课程规划和课堂组织的教学环节中,还体现在“教”与“学”的互应学生实践环节。在课程的设置和授课环节上,专业课程要坚持连贯性、阶梯性、渐进性和逻辑性的原则,基础英语课程要注重跟专业课程的衔接,而学生实践能力和全面人文素质的培养要设法提供多种平台,努力使学生成为拥有丰厚知识又精通外语技能的“通才”。
  3. 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
  双语教学除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学模式多元化、灵活化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避免“以教代学”,重教轻学。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施教者对知识的传授能力直接相关,但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上。学生的这种能力高低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得到检验,但这种能力更应该在大学就得到锻炼和培养。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模式来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构建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将自身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增加教学互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作出判断和选择。
  4. 创建更多双语教学实践的平台
  双语教学实践除了要在专业课堂、英语课堂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继续鼓励和支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学生活动外,我们还应探索如何创建更多的实践平台,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目前正在策划建立国政外交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国际谈判和磋商、国际会议、记者招待会、使领馆运作等的模拟演练,并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党政机关和外事机构。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参考文献:
  [1] 李进华主编. 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探索.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乃芳等编. 北京外国语大学改革与发展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 刘朝晖 申仁洪主编. 研究性学习教学论.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陈时见主编. 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