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征集声像档案记录城市变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济南素以泉水众多、风景秀丽闻名天下。随着济南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城市面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有效地保存历史、记录发展历程,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声像档案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反映城市发展变化的每一个过程,为人们了解济南、认识济南留下直观、真实的记录,同时也以不同的载体形式丰富馆藏。
  档案征集,是档案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随着档案服务内容的不断扩大和延伸,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要丰富馆藏,完善资源结构,彰显地方特色,就要拓宽征集渠道,把涉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以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不同载体的档案纳入到征集范围中来。济南市档案局就是本着这样一个出发点,开展声像档案征集工作的。
  近几年来,档案局紧跟市委、市政府建设规划,制定了详细的拍摄计划,形成了一套城市建设记忆工程档案。截至目前,已拍摄、征集照片档案7600多张、录像光盘3张,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关注民生,记录棚改前后的旧貌与新颜
  
  棚户区是城市危房集中区域的代名词。由于种种原因,济南市棚户区比较多,有38个集中片区192万平方米,占地3330亩,另外还有66个零星片区。棚户区房屋结构简易,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严重不配套,交通不方便,环境脏乱差。实施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还可以改善提升城市形象,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济南市于2007年4月30日召开了全市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提出了在3年内完成棚改工作。济南市档案局派员出席了会议,并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很快研究部署了在棚改过程中档案部门应以拍照、录音、录像的形式参与全过程,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与旧城改造投融资中心联系,掌握了有关棚改的全部资料及拆迁改造进度。济南市棚户区大都集中在二环路以内的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四个老城区内,各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条件各不相同。针对这个特点,工作人员找出了工作重点,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为了保证档案能够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真实地反映棚改前后的状况,工作人员决定进行改前改后两次拍摄。三年来,工作人员不怕严寒、酷暑,跑遍了棚户区的大街小巷,有时为了记录棚户区居民真实的居住和生活情况,深入到居民昏暗的家中;有时为了拍摄整个区域的全景,借助棚户区附近的高层建筑,不顾个人安危搭乘建筑工地运料的楼外电梯,升到27层楼顶完成拍照任务。所到之处得到了市民的热心支持和帮助,有的居民甚至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大大提升了拍摄质量和内涵。同时还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定出了各区的拍摄重点:历下区是老城区,老建筑、名胜古迹比较多,侧重反映明、清四合院、老房子、老街巷;市中区是商业比较集中、发达的区域,以魏家庄、馆驿街、顺河街、普利门等为重点,将济南市区曾经的繁荣留下;天桥区和槐荫区是连片棚户区的集中地,房屋低矮潮湿,生活设施简陋,冬季、雨季生活非常不便……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区逐渐形成,一栋栋鳞次栉比的楼房,已经矗立在各个区内,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有的居民已经彻底告别了棚户区,告别了几代人居住的简易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亲身体验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档案人将这一切全部拍录其中,将棚户区改造前后的旧貌与新颜,定格在档案里。
  
  二、关注老城区提升改造,留下历史记忆
  
  旧城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缓解城市交通、人口密集等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也是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发展的必然之举。但是,旧城改造中历史古迹的保护和去留,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是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自然景观相融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貌带。济南市主城区中部规划面积约70平方公里,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借鉴,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配套建设综合整治,进行疏解提升,形成更适宜居住创业的人居环境。济南市档案局也以老城区改造工程为契机,组织工作人员用拍照、录像的方式,将老城区的原貌真实、生动地保留下来。几年来工作人员带着考古者的眼光、历史学家的思路,不辞辛劳的走遍了老城区的大街小巷,对需要整治的街道、院落、人文景观,都一一作为征集的对象,尤其侧重对能反映历史的老建筑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如明城府保护改造工程中曲水亭街、王府池子及周边,融泉水、垂柳、清渠、老房子于一体,《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说的就是这一带。这里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厚的历史积淀,舒适的生活环境。只要镜头所及的,能反映济南市老城区曾经的辉煌,并有借鉴保存价值的都是我们拍摄、征集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济南市老城区改造收到很好的成效,从昔日清末民初的民居到当代建筑日渐消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档案工作人员的努力,它们永久地保存在档案之中。
  
  三、追踪重点工程,关注城市发展变化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特别是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第七届园博会的召开,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拓展发展空间,规划建设新区,启动了城市建设多项工程。主要有全运会场馆建设、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大明湖扩建改造、京沪高速铁路西客站建设等重大工程。济南市档案局积极跟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征集了小清河一期工程改造开工前原貌及周边状况的照片,同时对全运会场馆竣工后新貌,西客站建设前的原址、原貌都逐一进行了拍摄。特别是大明湖扩建工程,由74公顷扩大到103.4公顷,由“园中湖”变为“城中湖”。这一片区名胜古迹众多,也是济南市“湖畔人家”生活的真实写照,仅从山东艺术中学到秋柳园街这段不足50米的路段中,就密布着许多足以让济南人自豪和骄傲的名人故居、名人遗迹。比如清代山东巡抚闫敬铭,他的碑刻及闫公亭仍在;“中国蒲学第―人”路大荒、清代诗坛领袖王士祯等人的故居仍在。但是,不久的将来这些名人故居、遗迹等活的历史文献,人们只能从史书里了解了。根据新规划,这些名人故居、遗迹,绝大部分将变成湖面,这次拆迁的二十条街巷,是济南市历史街巷最多,现存石板路最多,历史最悠久的街区,在拍摄过程中档案局工作人员,都用保留老济南沉甸甸的心情去拍摄,唯恐一不小心它们就会溜掉。当然大明湖扩建改造后景色更加迷人,虽然搬走了3200多户居民,却为数十万人在此休闲、游览、健身创造了条件。在市中区、天桥区率先开工建设的九曲、徐李等城市综合体项目中,档案工作人员对改造前的现状、特色建筑、需要拆迁的村庄全貌及简介,民风民俗,都一一作了记录。
  今后,随着济南市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档案局将继续跟踪城市建设和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征集声像档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用更加完善的技术,记录济南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丰富馆藏档案资源,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6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