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北川档案是羌民族独有的非物质文化财富,是北川人民共同智慧和创造的历史记忆,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埋,一度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多位领导同志都对北川档案的抢救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四川省、市、县协同努力,组织救灾部队挖掘,清理出近5万多卷,全部运至四川省雅安市省档案学校实验档案馆暂存。两年多来,国家档案局大力支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家组全程参与,档案部门履职尽责,抢救保护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成功地对北川档案进行了应急处理、真空干燥、消毒灭菌等前期工作,目前已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复、著录、数字化处理工作,3万余卷受损较轻档案的案卷目录已用光盘形式分送北川县委、县政府和有关单位,并挂接在互联网,超过300多万页的档案全文扫描数据正式移交北川县委政府,向社会各界提供利用,这标志着北川档案抢救工作正陆续步入收获季节,已抢救的北川档案正在北川县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坚持科学管理
  
  为确保北川档案抢救项目有力有序开展,北川档案抢救工作领导小组,这个建国以来为县级档案抢救成立的第一个省、市、县三级结合的专项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在全国一流的北川档案抢救工作专家组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北川档案抢救工作总体方案》,建立健全了业务规范和规章制度,按照“先急后缓、分类分期”进行抢救保护的原则,分别制定了《北川档案应急处置实施细则》、《北川档案抢救工程项目书》、《北川档案抢救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北川档案整理工作方案》、《北川档案修复和整理工作实施细则》等业务工作规范,实现了抢救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二、实现技术创新
  
  北川档案抢救修复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科研活动。在北川档案抢救工作中,我们努力实现技术突破、管理创新。
  在应急处置中,果断采取低温冷冻技术,将受损档案保存于-10℃至-20℃冷库内,有效控制了档案继续霉变水解。
  在真空干燥中,成功研制开发多功能档案冷冻干燥灭菌设备,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在真空环境下将固态水直接升华为气态,填补了国内规模化真空干燥处理受灾档案的空白。
  在消毒灭菌中,坚持安全第一、有效第二的原则,在科学试验和检测的基础上,选择安全高效的消毒灭菌方法,委托专业医疗器械公司采用环氧乙烷加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进行消毒灭菌。检测结果表明,灭菌效果显著,环境污染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在修复工作中,在北川档案专家组的指导下,首次采取抽样分析的方法,对1万余卷严重受损的北川档案进行系统抽样调查,运用office Access进行统计分析,拟定科学化抢救的最佳方案。
  
  三、提速数字化进程
  
  按照《北川档案抢救工作总体方案》,在应急处理、真空干燥、消毒灭菌等前期工作完成后,数字化处理工作迅速启动。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将数字化工作分为三个包:受损较轻的县级机关档案14988卷、乡镇档案18461卷和民国档案5200卷,分别分派到有能力和技术的单位,同时进行著录和全文扫描工作。
  为促进北川档案抢救工作迅速推进,北川档案抢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四川省档案局局长胡金玉同志在今年四川省档案工作会上提出明确要求,在今年年底完成北川档案抢救工作。各相关单位正加紧工作,力争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为加快项目进度,领导小组增添抢救设备,扩大抢救场地,增加抢救人员,以一天扫描3.3万页的速度,快速推进数字化加工工作。2010年4月完成33449卷档案的全文扫描工作。
  为确保项目质量,坚持“规范管理、质量为本”的质量方针,努力实现抢救成果合格率100%的质量目标,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层层质检,一层是各项目承担单位实行三级质量,第一级质检为专职质检:针对单一环节的质检工序。第二级质检为岗位质检:下一生产环节对上一生产环节的质检。第三级质检为综合质检:对所有抢救流水环节的质检。每个质检环节都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二层是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项目实行质检,组织有关专家和干部在不同时段针对不同内容进行质量抽查,并出具质检报告,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层是领导小组进行综合质检。领导小组在项目结束时组织项目验收组,进行全面质检与验收。通过层层质检,对抢救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抢救工作的质量一流。
  
  四、运筹修复工作
  
  在挖掘出的北川档案中,有1万余卷北川档案多次遭到雨淋,污染受潮、滋生霉菌、孢子繁殖、水解严重……损毁情况之复杂、抢救修复之困难,实为罕见。
  在专家们的指导和直接参与下,在国内档案抢救工作中,首次采用分层等距抽样的方法,对1万余卷严重受损的北川档案进行系统抽样调查,运用office Access进行统计分析,在基本掌握北川地震受损档案的损坏类型、程度、数量以及分布的基础上,对修复需求进行整合设计,对修复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分析预测,为前瞻性部署档案抢救修复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通过抽样调查,确定修复整理方案,科学安排修复工作进程和合理投人人力、物力。在修复工作中,以档案信息内容能否辨认识读、能否进行全文扫描为基本依据,坚持最小干预、最大限度的保持档案原貌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去污、除霉、修整、修补和修裱。
  
  五、坚持服务优先
  
  在北川档案抢救的同时,我们坚持边抢救边提供利用的原则,分期分批地将抢救成果投入使用。
  针对北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和不少县级机关和单位查阅利用档案的需求,领导小组已于2008年底,将受损较轻的33449卷北川档案全部进行案卷级著录,将目录挂接在互联网上,并制成光盘,分送给北川县委、县政府和各机关及乡镇等单位。以解灾后重建的利用之急。
  2009年12月,在北川县安昌镇举行了120万页全文扫描数据交接仪式,实现了部分北川档案的全文查阅,为社会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敖玉明同志出席交接仪式并讲话,充分肯定了北川档案抢救工作取得的成绩,要求进一步增强紧迫意识,加快抢救工作进程,为服务灾后重建作出新贡献。今年4月,又向北川移交了180多万页的全文扫描数据。
  为满足老百姓利用知青、林权、土地、婚姻等民生档案的需求,采取在北川县安昌临时办公地点接待,通过电话、传真、在线查阅等方式,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发挥档案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群众权利中的依据作用。地震以来,已接待利用者100多人次,查阅档案300余卷。
  
  六、加快新馆建设
  
  北川县档案馆的新馆建设与北川档案抢救工作同步开展。新馆建设面积4009平方米,位于新县城58号街坊内,处于城市中心轴线东北尽端,与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组成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中心,是城市中央景观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心以美丽的羌寨聚落为基本构思,建筑功能空间以方体为基本构成元素,根据不同使用特点,灵活组成方楼体量,或实或虚、或高或矮、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或落地或悬空,组合成丰富多变的内部空间。在其间游走仿佛进入迷人的羌寨,让人在其中寻找文化的脉络和享受知识的盛宴。
  目前,新馆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2011年交付使用。建成后的北川档案新馆不仅拥有布局科学、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化代建筑,还将拥有经过全面修复和数字化处理的北川档案,北川县档案馆将以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档案馆的形象屹立于北川新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6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