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建军

  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使大学生党员占在校生的比例逐年提高。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应该是提高其党性意识的最重要途径。
  
  一、高度重视开展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教育
  
  大学生党员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党员正处于黄金年龄,20来岁,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一般来看,大学生党员年纪轻,处世不深,加入党组织的时间不长,受教育和锻炼的时间短,思想容易产生困惑,认识容易出偏差,对错误思想的辨别力不强,党性意识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发生摇摆。同时,大学生党员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艰苦社会实践的磨砺,意志比较薄弱。他们从入学起,就基本上生活在校园的氛围中,对社会生活的感触不深,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还不足以使他们将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内化,理论与社会实际缺乏足够的联系。难以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认识现实的社会现象,这也不利于他们党性意识的增强。因此,必须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教育,使大学生党员深入了解国情,增强认识社会实际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逐步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达到不断提高自身党性意识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需要我们在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教育时重视社会实践。
  
  二、系统思考和安排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第一,思想认识要到位。针对大学生党员提高党性意识的社会实践有别于一般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目的不同。一般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而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必须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为根本目的。但许多高校的党组织都没有弄清楚这二者的区别。旨在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更要着眼于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先锋战士。因此,在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更要特别重视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第二,要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经费的投入作保障,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开展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面对全体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经费都是一个问题,旨在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的社会实践教育经费更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很少有学校能够意识到应该为大学生党员增强党性意识的实践教育活动提供必要和专门的经费,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高校以及各级党的组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考虑到开展大学生党员增强党性意识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在经费上有专门的安排,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开展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提供物质保障。无论如何,这样的物质保障是不能省的,也是省不得的。
  第三,要建立和形成相应的制度。目前有些高校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开展一些“最佳党日活动”等,突击性、应付性的色彩很浓,没有对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作出制度性的安排,缺乏完善的活动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方式,绩效评价考核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实际工作还处于零散、自发的阶段。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教育的社会实践要取得好的成效,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高校党委必须切实承担起责任,有统筹安排,建立正常开展活动的组织保障体系。
  
  三、创新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的形式
  
  如何使大学生党员立足校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其先进性,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创新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就是在高校党组织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以校园为主要区域,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明确大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岗位、职责和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制度。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党员在校园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地方很多,在校园、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等场所,在志愿者服务工作、勤工助学、维护校园稳定、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中,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方面,都需要大学生党员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把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划分为具体的责任区,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公寓”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员为其它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提供帮助,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党组织对广大学生的组织动员功能,强化党组织对广大学生和校园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也为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搭建起了大舞台,创新了党组织与广大同学的联系渠道和联系方式,进一步密切了大学生党员与广大同学的联系。大学生党员以责任区为阵地,为周围同学办好事、办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感召同学+既树立了自身形象,又树立了党组织的形象,夯实了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建立“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使高校党建工作变无形为有形,有利于高校党组织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管理和考核,是高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拓展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的校外空间。高校党组织要加强与厂矿企业、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的广泛联系,通过与他们建立校外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施展才华搭建舞台;要组织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扶持少数民族“双语”扫盲活动、科技文化服务活动等,在活动的参与中,增强大学生党员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接触,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工作责任感;亲身感受和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英明正确,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克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0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