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增长新动力源的多视角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有两次大的飞跃,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使江苏经济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江苏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新的动力源是什么?不久前,江苏省社科联举办了以江苏经济增长新动力源为主题的“新视野”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分析。
一、从体制创新角度看,科技型民营企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部分专家认为,江苏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最具决定性的还是体制创新。从江苏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看,20世纪70―80年代,常州经济发展最快,原因是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标志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集聚;80年代,无锡经济发展最快,原因是集体经济体制的突破,标志是乡镇企业的崛起;90年代,苏州经济发展最快,原因是“三资”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标志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将三个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现象归结起来看,每一次飞跃性大发展都是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和创新使然。专家认为,江苏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应该是民营企业,但不是一般的民营企业,而是科技型的、有外资融入的、有政府政策支持的民营企业群。
这一轮组织创新的特点应该是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这类企业创设将以拥有自主技术创新、自有知识产权为知识资本的科技人才,对市场信息有充分认知、对企业组织管理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人才和具有战略眼光、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风险投资人才共同拥有股份的形式实现。无锡尚德海外成功上市具有典型意义。江苏拥有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的实力居全国前列,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三资”企业均有大发展,职业经理人队伍也有一定的基础,相对薄弱的是风险投资和风险投资人才。因此,政府在鼓励本地风险投资创设、吸引海内外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方面,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在促使科技人才、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三者结合上下功夫,搭建平台,沟通信息,用活政策,完善法规。
二、从经济拉动的角度看,富民优先、扩大消费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从江苏乃至全国来看,投资拉动是从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到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拉动力。长期的高积累、低消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但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一方面高积累、高投入导致投资品价格上涨,能源、交通、原材料全面紧张,经济增长的成本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低收入、低消费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产成品价格下降,企业生存空间狭小。外贸净出口拉动作为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也面临许多问题。江苏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很高,增长空间有限,而且,净出口增大,贸易顺差扩大,与主要贸易国的磨擦也必然增多,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据此,部分专家认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必然是消费需求拉动。想方设法地增加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引导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对江苏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拉动消费的前提必须是城乡居民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合理的消费预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富民优先就不仅仅是收入分配政策问题,而且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因此,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从促进和保障经济增长的角度,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只有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才能改变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只有合理的预期才能有适度的消费。二是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一项主要职能,围绕就业制定各项政策。无论是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还是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高科技、吸引外商外资,都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创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三是大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合法收入和合法财产,鼓励正当、适度的消费。
三、从增长契机的角度来看,新农村建设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目前关于新农村建设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党中央为了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制定的重要的政治策略;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主要是经济发展新的阶段刺激经济增长、繁荣农村市场的经济策略;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防止社会阶层分化的社会策略。尽管认识理解角度不同,但党中央明确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方针,对于江苏经济增长来说,都是极大的契机,关键是如何落实和谁来推动新农村建设。
专家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论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职责,有的本来就是政府应该和可能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政府应该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促进经济增长:一是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二是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切实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三是制定有力的导向政策,带动民间资本的跟进,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形成新一轮增长的新动力。
四、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服务业发展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江苏的产业结构总体上呈231结构,二次产业比重较大,这与江苏确立的制造业高地战略定位是相适应的,三次产业有很大发展,但比重仍然偏低。原因一方面是江苏制造业发展迅速,增速超过三产增速,另一方面是与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制造业内部分工和分化不充分,大量可以社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固化在二次产业中,增大了二次产业的比重,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制造业的成本。因此,江苏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江苏还要高度重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这方面江苏有丰富的资源和牢固的基础。江苏是全国的文化大省、教育大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教育传统,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江苏经济发达、人民相对富裕,有保健休闲需求,市场潜力很大。专家认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促进新兴服务业,积极提高传统服务业,不仅可以提高三次产业的GDP比重,而且可以增加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反过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强国内市场需求,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因而是江苏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为此,政府一是要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采取更多的措施,降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成本,形成有竞争力的服务产品价格,引导制造企业剥离服务业。二是要鼓励各类服务业企业、事业机构的发展,不仅在财税、金融政策上给予扶持,而且尽可能创造宽松、宽容的发展环境。三是要保护和鼓励传统服务业发展,扩大自主就业、创业,积极引导传统服务业向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转变。
五、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苏北崛起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由南到北、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专家认为,近几年,苏中的崛起,为江苏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苏北经济的发展和崛起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在大力发展苏北经济中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又是一个关键。
苏北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具有后发优势,又适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梯度转移的机遇。苏北的发展要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确立主导产业,发展关联产业,实现与产业集聚相适应的资源和人才的集聚,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吸引国内外资金和人才的进一步聚集,走出一条苏北工业振兴的路子,实现跨越式发展。
专家建议,省委、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一是组织力量搞好规划,明确各地的产业优势和产业分工,避免各地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二是根据规划制定政策,利用财税政策杠杆,通过市场引导投资,促进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根据产业集聚的规划和发展需要,政府投资或引导投资创办各地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相关产业的科研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形成劳动力优势和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的富集。 责任编辑:袁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1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