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自主创新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应力
[摘要]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现出四个特点,从中可以总结出四个规律以及所面临的四个挑战。这些特点、规律和挑战对我国自主创新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8)02-0028-02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萌芽、初创到成熟,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深圳市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2%,占全市出口额的47%,其增加值占GDP的32%,所以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是花瓶,而是实实在在对经济、对财政、对税收、对社会有贡献,真正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第二个特点,自主创新已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深圳2006年6200亿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中,有58%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6年深圳的专利申请量27600件,居全国第二;专利发明量13600件,居全国第一,并且这些专利90%出自企业,是有产出的专利,有效益的专利,有生产力的专利。由国家认定的中国名牌,深圳有57个,居全国第一;中国的世界名牌有6个,其中3个是深圳的。另外,深圳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组织中的标准制定工作,华为、中兴都参与国际电联的标准制定。
第三个特点,企业已经成为深圳自主创新的主体。深圳经过20年的发展,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其明显的特征就是四个90%:90%的科研机构在企业,90%的科研经费出自企业,90%的专利产于企业,90%的研发人员工作在企业。深圳企业已形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华为、中兴等具有国际水准的企业,它们的产品不仅已销售到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地区,更重要的。它们已进入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第二梯队,如大族、迈瑞、腾讯,这些企业已经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梯队是中小企业,深圳已经有3万多家这种高科技的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中,到目前为止,一共是170家上市企业,深圳占了18家,居全国第一。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在美国、英国、韩国、香港的股票市场上市的有近40家。
第四个特点,深圳已经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环境。这个环境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经过20年努力打造出来的,这种创新环境不是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深圳市政府制定了“好看、好用、好吃”的政策。好看就是要有一定的水准的政策,好吃就是企业要真正得到实惠,好用就是具有可操作性。
从深圳及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产业转移规律。国际产业转移从80年代到现在可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为产品转移。一些外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把它们的产品拿到东南亚,包括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深圳、珠江三角洲这些地方,其目的是降低成本,它们的市场还是在国外。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为产业转移。除主导产品外,还把配套产品也随之转来,不单纯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产业的转移。第三个阶段,是在21世纪初出现的,为结构转移。结构转移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制造集中化、研发分散化和采购全球化。也就是说制造厂商已经不再制造了,制造业的利润曲线是U字型,左高端是研发,右高端是服务,中底端是制造。“中国制造”或者“世界工厂”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第四个阶段,就是现在出现的,为过程转移。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把它的研发部门、财务部门、人力部门都已经外包出去。这种过程转移,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服务业的转移。
第二个规律是人才流动规律。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人才流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人才流向特区。流动原因是出于追求高工资、大房子这些基本需求。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人才流向沿海地区。那个时候正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推动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很多人到沿海地区创业。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初,人才在全国全世界各地流动。特别是到最近,应届毕业生和留学生已经成了流动的主力。大家常说的“海归”,现在只有做带有“海龟”条纹的“土鳖”才能生存下去,也就是既要熟悉海外,也要熟悉国内。
第三个规律就是资源配置规律。现在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很多资源仍是由政府调控。如何配置这个资源?就是要利用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相结合来调配资源,形成有效、有机、有序的资源配置环境。政府不应该是运动员,也不应该是裁判员,而应该是场地维护员。
第四个规律就是技术效能规律。如果要把科技变成第一现实生产力,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科技产业化全过程中,技术的作用不到1/3,而2/3以上的是非技术因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因素,包括财务管理、人力管理、市场开拓、公共关系等。
尽管深圳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但我们仍面临四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阶段性挑战。国际上人均达到1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会遇到一些共性的问题,它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特别是它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如何处理的尤其需要我们注意。在人均GDP超万美元时,世界上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像韩国、芬兰等国家,它们建立了自主的产业体系;还有一种是“拉美现象”,拉美一些国家没能很好解决这个时期的问题,落入了“拉美陷阱”。我们要清醒认识、正确应对阶段性挑战。如果过不去这个坎,我们也会落入陷阱。
第二个挑战是结构性挑战。国内很多城市都搞IT产业,其实现在IT产业很多是一种游牧式的、定单式的高科技,今天有定单今天做,明天没定单明天就不做。我们需要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要发展生物制药、新能源等关系民生的产业,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加自主。
第三个是资源性挑战。深圳的能耗水平不到全国的一半,水耗是全国的1/10。但是深圳遇到土地、资源、能源和人口的四个“难以为继”。深圳27年已开发可建设用地的68%,而香港开发100年,才开发可建设用地的23%。深圳2/3的水是从外地来的,深圳已成为全国四个日电力负荷超千万度的城市之一,所以土地、水、电等资源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科学发展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第四个是原创性挑战。虽然深圳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二,专利发明量居全国第一,但是许多核心专利不是我们的,组合专利不是我们的,许多企业仍是“零专利”。我们缺少核心竞争力。
这四个挑战是深圳的挑战,也是我们内地其他城市的挑战。创新是我们战胜挑战的最有力法宝。
(责任编辑 陈庆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7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