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再谈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备的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推行十多年了。究竟进行得如何呢?笔者由于工作便利,到很多学校深入课堂学习,课后组织教师、学生座谈,发现应试教育在教者中仍大有市场,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笔者深有感触,觉得有必要“老调重弹”,再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备的素质。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后,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下面简析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备的素质结构:
  
  一、更新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樊笼里跳出来。不要留恋走熟的旧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不要只把素质教育说在口上,而实际做的仍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
  
  二、强化师德,展现人格风采,挺起脊梁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一般来说,学生都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受益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
  教师人格的力量首先应当表现出坚定明确的方向性。每个教师都要始终如一地把热爱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人格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其次,教师人格的力量应当表现出言行的一致性。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此外,教师人格的力量还应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去追求理想的人格。
  柳斌同志曾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的总结讲话中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当前仍要把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重点。……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想就是‘奉献’两个字。……如果丢掉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
  如果说,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这座大厦的主框架,那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又是职业道德素质框架中的钢筋。作为老师就要有乐于清贫、甘心奉献的精神。
  
  三、狠练内功,积极参与实践,构建主体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书。育好人,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探索教育的规律和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一般来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因而,掌握语言的艺术,学会说话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状物使学生如临其境,抒情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言志能使学生豪情满怀,说理能使学生由衷折服。
  2.文字表述能力。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改能力。教学经验的总结,教研成果的表述,教改方案的制定,都需要我们将所做、所感、所思、所悟用笔表述出来。因此,要求现代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
  3.新知汲取能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并且,边缘学科越来越多,各种学科会相互渗透。作为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努力使自己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崭新人文本质,做到一专多能、通晓多个学科领域,能够指导多门学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4.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个教师能否驾驭课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课堂,将是一种涣散自由的课堂;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将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把握着知识传授点的前提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应多一点机智,多一点幽默。
  5.电化教学能力。当前信息传播技术、电脑、电化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在教育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极大地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它要求现代教师要具有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具有相应的熟练操作的能力、改进信息系统的教学能力。一个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很难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
  6.教育科研能力。在教育价值观发生深刻裂变、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渗透的宏观背景下,应当弘大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价值。新的教育观要求每一个教师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再把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水平的提高能使教师在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更好按照教育规律教书育人。丰厚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标志。学者型教师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应当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应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求异能力等。这样的教师已不再是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蜡烛,而是既能照亮别人又能照亮自己的火炬了。这是每位教师应当追求的境界,也是每个教师应当具有的风采。
  总之,真正成功的教学过程,必定是升华为审美境界的艺术欣赏过程;是教与学双方思想交流、感情共鸣,情与理完美统一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高尚的师德得到张扬,人格风采得到了高度展现,渊博的知识积累得到了全面调动。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横捭阖,潇洒自如,尽情风流。学生在这样优秀的教师本身的独特师德魅力,人格力量,学识风范所感染、吸引下,于不知不觉的憧憬中找到寄托、顿悟、共鸣以及理想的影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