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傲慢与偏见》解析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世界知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写有众多的作品,其中最为杰出的就是《傲慢与偏见》。故事主要描述了四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表现出来了当时社会中产阶级妇女对于婚姻观点的不同看法。透过故事情节,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婚姻观。本文基于作者简・奥斯汀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状况,对于四对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体现了作者的婚姻价值取向。
  关键词:婚姻观 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引言
  女作家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作家之一,透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交接的社会,她的作品表现手法细腻,观察力深邃,展现给读者村镇中的人情关系,重点描写了中产阶级妇女与绅士的爱情故事,《傲慢与偏见》的写作风格轻松而又幽默,戏剧色彩浓厚。《傲慢与偏见》中讲述了中产阶级贝纳特太太对她几个女儿的婚姻之事所作的处理方式不同,即使是家庭出身相同、社会地位相同的青年男女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也是完全不同的。对待婚姻和爱情,假如只是考虑财产、金钱以及社会地位的话是行不通的,但是不考虑这几个因素也是不可以的。对于那些仅仅是依靠金钱和社会地位来维持婚姻的人们,作者毫不留情且又非常理性地进行了语言上的讽刺。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作者将男女主人公最终安排在了一起,实现了美好的结合,这也进一步表明作者在不断地追求理性的婚姻,并且理性地对待婚姻的爱情观,认为只有感情的牢固才能维持永久的婚姻。
  一、《傲慢与偏见》的创作背景分析
  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生活背景是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当时的社会等级极为分明,女性只是作为附属而存在,社会地位可想而知。如何区别人们的阶级地位,主要依靠的就是家族和财富的划分。当时的女性如果想要跳出低等的阶级,只有两条出路可以选择:一是得到一大笔遗产,另外一条就是嫁给有钱有地位的人。第一条出路对于女性来说很难行得通,因为男性在财产继承权上绝对处于优先地位,因此,只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因为和有地位有钱的男人结婚是她们剩下的唯一一条体面的退路,虽然这样的婚姻不一定会幸福,但是却不用忍受饥饿、忍受贫穷,可谓是一个最为安全的储藏室。因此在当时的社会,大多数的女性在对待婚姻时都是以金钱和地位作为衡量标准,忽视双方的感情基础。
  年轻的简・奥斯汀聪明伶俐,且才智过人,在创作《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之初,她是和其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相同的年龄。简・奥斯汀的出身家庭不够富裕,而且也没有到过正规的学校进行学习,她所学的知识都是在家由她的父亲指导的,基本上都是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和当时的流行小说来提升文学修养。后来,简・奥斯汀的父亲去世,留下一笔遗产,作者和她的母亲、姐姐只能依靠着这一点遗产来生活。文学作品中对于婚姻的客观性主要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来体现的,每一个作家对于社会的体验是不同的,他们的出身不同,生活背景不同,阶级观点不同,性格也不同,因此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感知也不同,在作品之中作者的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作品中对于四对青年男女的婚姻故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社会的婚姻观以及社会地位、财富在婚姻中的考虑因素,进而明确作者对于婚姻观的不同看法。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对各位主人公的婚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从而折射出现实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的几种婚姻问题,并提出了作者个人的观点。作者分别将贝纳特太太的几个女儿的婚姻划分为几种典型的婚姻围城,不同的是这几种婚姻的幸福与结局。这本书的主要情节是贝纳特太太五个女儿的婚姻。这位老妇人虽然家境一般,但是野心勃勃,想要凭借女儿的美丽进入上流社会。她最美丽的女儿伊丽莎白・贝纳特是整个小说的主人公,这位中产阶级女性代表与上流社会的达西先生的爱情是整个小说的主线。而其他的婚姻则用来凸显主线婚姻,以揭示作者对女性婚姻、爱情的真正想法。正如大多数爱情故事的开端,女主角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加之达西展现出一副傲慢的气质使女主角对他存在很大的偏见。而达西随周围人的不屑一顾正是整个小说的看点之一。傲慢与偏见贯穿整部小说,两位主人公正是由于傲慢和偏见常常会拌嘴,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正是经常地拌嘴,两人逐渐产生了好感,印证了打是亲骂是爱的俗语。可见在小说中达西是傲慢的代表而伊丽莎白是偏见的代言人,两个人都无法改变对方,都在交往中展现了真实的自己。彼此均没有刻意的伪装以获得对方的好感。故事一开始伊丽莎白就沉浸在偏见当中,做出了一些不正确的判断。但是经过种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后,改变了偏见的看法,最终找到幸福。
  在《傲慢与偏见》小说当中,作者也利用大量的文笔描述了伊丽莎白姐妹以及闺蜜的婚姻,进而充实了整个小说的脉络,并且与主人公婚姻进行了对比。例如夏洛特与柯林斯结婚,尽管二者的经济基础较出色,但是婚姻当中更缺少爱情,反映出当时部分英国人为了追求财富而抛弃爱情的不良社会风气。
  《傲慢与偏见》当中不断围绕着“公理”这个主题进行故事发展。作者在小说开篇就力图揭示出“契约”与“社会契约”之间的交换关系。从整个故事发展的角度来说,作者意图从贝纳特五个女儿对待自己的婚姻大事不同的想法与做法,表现出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出身的女性对于爱情的不同看法,揭示出作者推崇的婚姻观:不要因为金钱放弃爱情;但是在爱情中也需要金钱。所以作者既反对存在目的的婚姻,又反对将婚姻视为儿戏。作者强调了较为理想的婚姻十分重要,婚姻双方应当通过相处,互相磨合最终走向婚姻殿堂。所以小说作者将不幸婚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如夏绿蒂和柯林斯一样,完全抛弃了爱情,仅仅追求金钱。另一种是如夏绿蒂和柯林斯的婚姻,二者的婚姻完全是建立在美貌与欲望的基础之上。而主人公的婚姻则是真正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完美婚姻。虽然主人公的婚姻并没有完全不顾金钱与美貌,但是婚姻当中对于双方的品质与美德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尽管门第之间并不完全相称,但是两人能够幸福度日才是婚姻的关键。   其次,作者认为,恋爱婚姻既然是关系到终身幸福的大事,那就一定要严肃谨慎,切不可让表面现象蒙住眼睛。伊丽莎白因为受到达西的怠慢,便对他萌发了偏见,而当“风度翩翩”的韦翰向她大献殷勤时,她又对韦翰产生了好感,直至听信他的无耻谗言,进一步加深了她对达西的偏见和憎恶。后来她自我责备说,她所以会做出这种蠢事,完全是虚荣心作怪。事实证明,“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见又比无知更可怕。在奥斯汀的笔下,描绘了一位具有很强个性的女性――伊丽莎白。她正是作者奥斯汀的缩影。她们俩的婚姻观与当时女性的不同。她们不把自己当成商品,而是想要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真爱,这就体现了女性想要在家庭和婚姻中的独立。毫无疑问,通过描绘伊丽莎白对婚姻的态度,奥斯汀追求女性在婚姻中的自由和平等。最后,女性在婚姻中应该独立。这个观点可以从她对伊丽莎白和夏绿蒂对同一个男人柯斯林求婚的态度的描写中看出。尽管柯斯林提醒伊丽莎白她的财产很少,但是伊丽莎白依然断然拒绝他的求婚,而夏绿蒂虽然不爱柯斯林,但是为了生计,宁愿以牺牲自己的婚姻为代价。曾经简・奥斯汀的处境也与夏绿蒂相似,但是不同的是奥斯汀毅然选择爱情而不是金钱,因为她相信没有爱情就没有婚姻。所以她的一生都只身一人。另外,作者还向我们表明,恋爱婚姻不仅是个人问题。莉迪亚的私奔引起了全家人乃至所有亲友的惊恐,这就告诉人们:“考虑婚姻大事,不能光顾自己,还要对亲友负责,对社会负责”。
  结语
  《傲慢与偏见》是女作家简・奥斯汀所有小说中的最为经典之作,整部作品都是针对不同青年男女的爱情经历和婚姻经历所展开,对于当时社会通俗的婚姻观和门第观念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鄙视,她认为牢固的婚姻应该拥有牢固的爱情基础。与此同时,她强烈要求女性要自立、自强,在婚姻的处理上应该理性,应该多思考。婚姻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经历,不同的人所经历的婚姻是不同的。
  《傲慢与偏见》中没有通篇描写大的历史事件,但是其犀利的语言却时刻透露着当时的社会气息。简・奥斯汀所创作的作品和她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部作品严重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那就是为了金钱和地位的男女婚姻。她提倡健康的婚姻观,并且在作品中呼吁大众要建立新型的道德文化基准。这是一部经典的浪漫主义长篇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就当时的英国来看,奥斯汀的作品确实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而她的写作目的也正是要批判使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遭到不幸的社会习俗,痛惜青年男女的求爱方面的双重标准:男方可以用种种计谋来俘获女方,而女方不得不委曲求全,以天生的美色来换取经济上的稳妥地位。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她们要么把婚姻当作确保其经济地位的工具而嫁给有钱的贵族,要么就终身未嫁。即使男主人公达西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结合,也体现当时婚姻只是确保经济地位的工具。《傲慢与偏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产阶级及贵族通过婚姻相互妥协并各自实现其目的这一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语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李万钧.外国小说名著鉴赏[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
  [3]吴丹.语用学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J].语文建设,2013(35).
  [4]赵娟.《傲慢与偏见》的形式美探讨[J].语文建设,2014(32).
  [5]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6]田甜.英美女性文学对当代女性价值观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4(20).
  [7]童庆炳,马新国编.文艺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新编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807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