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否,社會保障水平又是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间接体现,同时对国民经济运行影响深远。尤其在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本单位作为传统资源型产业,社保体系直接受经济转型时期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社保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也是如今经济环境下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对当前社保水平和经济发展现状加以阐述,并针对二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适应性关系
  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保障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是稳定市场经济环境、平衡社会公平、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更是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经济制度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制度。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分配不公,维护社会公平的前提;从经济层面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保证。总而言之,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联系密切,二者只有相互协调与适应,才能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理想状态。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社会保障水平与覆盖程度也在逐年上升,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愈加显现,从而为国民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一、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相互促进。
  一方面而言,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前提,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着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往往离不开资金与社会的双重支持。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区域经济实力和能力,这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有效前提。
  另一方面而言,社会保障的完善与否也决定着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程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虽然我国目前经济整体发展良好,但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悬殊、贫富差距明显、阶级分化严重等现象出现。公民的衣食住行、看病、上学、养老等基本生活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任务。作为再分配制度,国家通过对市场要素的适当干预,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从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值维持在7%左右,速度正逐渐放缓。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仍十分明显。社会保障制度深受影响。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与带领下,新农合、新农保和农村低保已在逐步落实和完善,农村三大保障制度的建设初有成效。城市间养老保险也处在转移对接阶段。由此可见,我国“适度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理念已得到了有效贯彻与运用,其在“十三五”规划中直接以“共享”的说法来表达,可见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的努力。
  当前,社会保障支出已成为国家财政支出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国家财政的大量投入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物质支持。但就目前经济发展放缓趋势而言,国民对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产生了诸多质疑。
  三、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1.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不协调
  社会保障制度是同国家经济发展同步的,只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但目前而言,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之前过快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如今二者之间存在落差,社会保障制度的质量有待提高。
  2.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一大难题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的完善产生着较大威胁。我国已步人人口老龄化阶段,加之计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子女赡养老人压力加剧,我国当前社会保障水平已不再适应当前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
  3.社会保障的出发点存在偏差
  我国之前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的重点在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上,然而对于发展性保障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尤其在看病、上学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无法解决保障对象的根本问题,致使对保障政策产生过度依赖,削减积极性。
  四、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对策
  1.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保制度相协调
  要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保制度相协调,就要对社保支出做出一定调整,在此需要加大社保支出,防止经济负担加重现象发生;除此以外,还要调整社会支出结构,把医疗和教育作为支出的重点,根据国情合理安排支出比例。
  2.制定相关政策有效应对老龄化危机
  首先,延长退休年龄是必要举措。在人均寿命逐渐延长的背景下,上世纪50年代的年龄标准已不再适用于今天,通过延长退休年龄,能进一步维持退休人员与在职员工数量的比值,有效缓解在职员工的工作压力,适度减轻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压力,进一步维持企业收支平衡。除此以外,政府可通过相关政策来筹集养老资金。比如,通过缩减在职员工的工资,把其转变成养老资金;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通过发放债券和彩票等形式筹集资金;还可完善养老保险投资政策,有效规避风险。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保障水平
  首先,要认识到社会现象的根本问题,制定有效的保障政策并合理规划支出数目。增加各个保障类别的资金投入,尤其是教育、医疗以及养老方面的支出,从根源解决贫困问题;其次,加大农村社保资金投入,加快突破地区间保障格局,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最后,还应扩大社保的覆盖面,增强社保的协调能力,并重视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权力保障。
  小结:近年来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也是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保障。只有认识到当前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才是协调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前提。就目前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而言,加强社会保障的监督管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程度,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等仍是关键任务,是促进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要手段,是稳定市场经济环境、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途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27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