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国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实践教学经验,经过本土化创新实践,已初步形成“产教融合、学工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且呈现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高职 国内外 机械类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研讨一直在进行,从开始的“技术型”、“应用型”到“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特色办学定位已深入人心。无论培养目标怎样变化,最后认同地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里急需的新型蓝领,也就是人才的实践性、岗位适应性,而这个也就决定了与之对应的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了多种实践教学模式。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的实践教学处于发展上升期,但与发达国家的实践教学实力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首先,我们要大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实践教学经验,发展模式;其次,要立足于我国的实践教学实际,进行本土化,地域化的创新创造。
1.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表现为应试教育下的现场教学模式,在机械类专业教学的课堂上,大多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将书本上面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特点、千篇一律等缺陷,难以因材施教,导致很多学生对部分课程内容难以接受和掌握。但目前现场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中一种最常见的方法,同时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的金璐玫在《高职机械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中提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任务由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将枯燥而抽象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融入到生动有趣的企业实践案例教学中,课程成绩注重过程考核等手段,考核方式灵活化,实施个性化、灵活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平台+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对智能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采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在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实现校企“零距离”,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采用“平台+模块”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能力。
4.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旭,梁必强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中提出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企业需求。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性教学方针,通过创新式的教学,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抓住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发散创新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5.“互联网+”的背景下的叠加式教学模式。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的背景下采取叠加式教学模式,即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模式与现场实践操作教学模式结合,重构传统教学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在互联网的教学平台上,课堂讲解以视频等媒介为主要形式,實践动手和课内讨论等活动替代原有的教学模式。
二、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工业智能化进程的加剧及对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性,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职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及英国“三明治”实训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教育为“一元”,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二元”。他们要接受两种培训,在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学习职业知识。在企业以技能培训为主,学习实践课程。学生进行一年的实习、实训,主要在企业中进行。企业和职业学校各为“二元制”的主体。实习学生同时具有企业学徒的身份。企业实际培训为主、职业学校教育为辅是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2.澳大利亚TAFE模式。TAFE模式是很有澳洲特色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达到了职业类别与职业准入制度的深度结合的目的,它要求高等职业技能部门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可入职,从而规范了就业市场的运行标准。
3.英国“三明治”实训模式。“三明治”实训模式主要特点是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工厂企业进行生产劳动,对理论进行验证,然后再理论学习,再实践,如此交替进行,直到能掌握所学知识,并能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书。
三、结语
目前国内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育人体系,在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方面,各院校基本都是采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职业教育的教与学脱离行业企业生产状况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学生在校学习缺乏实际生产、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真实体验。因此对于基于岗位工作体验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岗位生产过程无缝对接,追求校内实践教学的岗位体验性、工作实践性等方面还没有相关研究和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1825.htm